减速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33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器及车辆,包括:第一输入轴,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安装件,固定安装在第一输入轴上;差速齿轮,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件上,差速齿轮的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差速齿圈,套设在第一输入轴上,且差速齿圈的内圈与安装件固定连接以随安装件绕第一轴线转动,差速器齿圈的外圈上设置有传动齿;第二输入轴,与差速齿圈的传动齿传动连接。电机产生的动力用于驱动差速齿圈转动,进而带动安装件转动,最后通过安装件来驱动差速齿轮公转,并通过差速齿轮的公转来将动力传递给中桥和后桥的车轮,从而能够同时驱动中桥和后桥上的车轮转动,提高了车辆在纯电行驶时的能量利用率,保证车辆在纯电模式下也能够具有足够的动力。动力。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器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速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以及纯电动汽车发展中遇到的续驶里程问题,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正成为各国汽车企业的研究热点。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两种动力装置(发动机和电机),通过储能装置(动力电池)和控制系统对发动机工作点进行“削峰填谷”,降低发动机在低效率区工作,使整车具有低排放、低油耗和高性能的特点。
[0003]根据混合动力系统的连接方式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结构行驶,即串联、并联和混联。根据架构的不同,分为P0、P1、P2、P3和P4。P0方式中电机置于变速器之前,发动机皮带驱动BSG电机;P1中电机置于变速器之前,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在离合器之前;P2方式中电机置于变速箱的输入端,在离合器之后;P3方式中电机置于变速器的输出端,由皮带、齿轮或与发动机同轴连接,同源输出;P4方式中电机置于变速箱之后,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分离,一般驱动后轮。
[0004]现有商用车的混动方案多采用P0、P1、P2和P3的方式,即主要依赖电机拖动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10),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安装件(2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上;差速齿轮(2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件(20)上,所述差速齿轮(2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差速齿圈(22),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上,且所述差速齿圈(22)的内圈与所述安装件(20)固定连接以随所述安装件(20)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所述差速齿圈(22)的外圈上设置有传动齿(23);第二输入轴(12),与所述传动齿(2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还包括均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上的中桥齿轮(30)和后桥齿轮(31);所述中桥齿轮(30)和所述后桥齿轮(31)分别位于所述差速齿轮(21)相对的两侧,并均与所述差速齿轮(21)相互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齿轮(21)为斜齿轮;所述中桥齿轮(30)和所述后桥齿轮(31)的至少一者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啮合齿(32),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啮合齿(33),所述第一啮合齿(32)为斜齿并与所述差速齿轮(21)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还包括差速锁(13),所述差速锁(13)可受控地将所述中桥齿轮(30)和所述第一输入轴(10)相互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还包括与所述传动齿(23)传动连接的减速结构(40),所述第二输入轴(12)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姚临喆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