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997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包括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外侧分别套有保护套,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间设置有线束桥盒,所述保护套连接在所述线束桥盒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以及所述线束桥盒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线束桥盒对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理线收纳,使得电力线束的走线更整齐,并且通过安装脚的设置,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线束桥盒可以分别安装在不同面上,便于电力线束埋线,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电力输出线束走线清晰,减少电缆受损遇水的可能,提高电力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力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力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汽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线束组成的基本形式都是一样的,都是由导线、接插件、覆盖件组成。新能源汽车的电力线束通常是与蓄电池正负极相连的是直流电缆,包括两根电力电缆,还有一个接地电缆,因此一次施工通常需要敷设三根电缆。传统安装电力线束,使用大小尼龙扎带对线束进行绑扎固定,但是这种线束安装较为混乱,走线不清晰,不便于对电力线束系统的连接,且电力线束裸露在外束容易受损,防水效果不好,线束若进水造成损坏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具备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传统安装电力线束,使用大小尼龙扎带对线束进行绑扎固定,但是这种线束安装较为混乱,走线不清晰,不便于对电力线束系统的连接,且电力线束裸露在外束容易受损,防水效果不好,线束若进水造成损坏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包括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外侧分别套有保护套,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间设置有线束桥盒,所述保护套连接在所述线束桥盒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以及所述线束桥盒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穿过所述线束桥盒。
[000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线束桥盒上侧开设有穿槽,所述线束桥盒的侧部转动安装有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线束桥盒卡扣连接,所述盒盖设置为底部有弧形槽的盖体,所述盒盖的弧形槽与所述穿槽组合成多个穿孔,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分别穿过穿孔。
[000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上侧均开设有电力电缆口和接地电缆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上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卡扣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护套设置为柔性折叠管,所述保护套的两端连接有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与所述穿槽、所述电力电缆口和所述接地电缆口过盈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可选方案,其中:所
述线束桥盒、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上端面均作倒圆角处理。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线束桥盒、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设置为开设有通孔的安装块。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盒盖的中部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为透明树脂窗。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线束桥盒设置有若干个,相邻的所述线束桥盒之间通过所述保护套连接。
[0012]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通过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连接保护套和线束桥盒,使得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被保护套保护,减少电缆直接被外界损伤的情况,线束桥盒对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理线收纳,使得电力线束的走线更整齐,并且通过安装脚的设置,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线束桥盒可以分别安装在不同面上,且保护套为折叠管,可伸缩可弯曲,便于电力线束埋线,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电力输出线束走线清晰,电缆受到保护,减少电缆受损遇水的可能,提高电力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4]2、该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通过在保护套的两端连接密封接头,并使密封接头与线束桥盒、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过盈连接,使得保护套与线束桥盒、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内部组成一个密闭性较好的通道,从而提高电力输出线束系统的防水性,即使车辆涉水,也能降低电力输出线束系统收到的损害。
[0015]3、该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通过将线束桥盒设置若干个,可以适应电力输出线束系统更多种走线排线的方式,通过观察窗的设置,不用打开盒盖就可以了解电缆的老化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多桥盒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端口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10、线束桥盒;120、盒盖;130、安装脚;140、保护套;150、第一端口;160、第一端盖;170、第二端口;180、第二端盖;190、观察窗;111、穿槽;112、电力电缆口;113、接地电缆口;141、密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传统安装电力线束,使用大小尼龙扎带对线束进行绑扎固定,但是这种线束安装较为混乱,走线不清晰,不便于对电力线束系统的连接,且电力线束裸露在外束容易受损,防水效果不好,线束若进水造成损坏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问题,请参阅图1、图4、图5和图6,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包括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外侧分别套有保护套140,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口150和第二端口170,用于固定电缆的端部,便于与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装置连接。见图1,第一端口150和第二端口170中间设置有线束桥盒110,保护套140连接在线束桥盒110与第一端口150之间,以及线束桥盒110与第二端口170之间,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穿过线束桥盒110。
[0026]具体设置时,见图4,线束桥盒110上侧开设有穿槽111,线束桥盒110的侧部转动安装有盒盖120,盒盖120与线束桥盒110的对接面分别设置有卡槽和凸块,使得盒盖120与线束桥盒110卡扣连接,盒盖120设置为底部有弧形槽的盖体,盒盖120的弧形槽与穿槽111组合成多个穿孔,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分别穿过穿孔,从而被间隔开,使得电缆不纠缠在一起,便于查看线束走线排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包括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其特征在于: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外侧分别套有保护套(140),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口(150)和第二端口(170),所述第一端口(150)和所述第二端口(170)中间设置有线束桥盒(110),所述保护套(140)连接在所述线束桥盒(110)与所述第一端口(150)之间,以及所述线束桥盒(110)与所述第二端口(170)之间,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穿过所述线束桥盒(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桥盒(110)上侧开设有穿槽(111),所述线束桥盒(110)的侧部转动安装有盒盖(120),所述盒盖(120)与所述线束桥盒(110)卡扣连接,所述盒盖(120)设置为底部有弧形槽的盖体,所述盒盖(120)的弧形槽与所述穿槽(111)组合成多个穿孔,电力电缆和接地电缆分别穿过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输出用线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150)和所述第二端口(170)的上侧均开设有电力电缆口(112)和接地电缆口(113),所述第一端口(150)和所述第二端口(170)的上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160)和第二端盖(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阔崔臻蒋剑耿强孔维强陶广华朱福雄杜克虎王远东沈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禾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