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41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包括内护套和外护套,所述内护套由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构成,左内护套内设有圆弧形光纤带,右内护套内设有导电线,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的圆心处均向内凹陷形成孔槽,所述外护套包覆在内护套的外侧,由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构成,左外护套的上、下端部设有榫眼,右外护套的上、下端部设有榫头,榫头的端部设有下凸起,榫眼的端部设有上凸起,榫头插入榫眼,上凸起和下凸起卡接,实现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内、外护套均设置为分体结构,左内护套内嵌设有光纤,右内护套内嵌设有导电线,彼此独立,避免了布线时导电线对光纤的影响;利用内护套中的孔槽,可轻松分离左、右内护套。内护套。内护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


[0001]本技术属于光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

技术介绍

[0002]光缆是在单根光纤或多根光纤组成的光纤束、光纤带外部挤塑护套,用以传输光信号的媒介。为拓宽光缆的应用领域,尽可能的减少其占用空间,同时使得布线美观,光电混合缆应运而生。现有的光电混合缆是将导电线和光缆共同制造在一个护套中,截面通常为圆形或扁带形,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布线效率也较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缺陷:如结构紧凑导致光、电缆不易分离布线,内部某一承担主要功能的部件损坏后,不易维护和更换,此外由于导电线和光缆强度不同,在电源线或光缆分离布线时,容易导致强度减弱的光纤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解决了现有的光电混合缆结构紧凑导致光、电缆不易分离布线,不易维护和更换,且光纤容易损坏等问题。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包括内护套和外护套,所述内护套由等大、呈半圆形的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构成,左内护套内设有若干圆弧形光纤带,光纤带的弯曲方向与左护套弧形边相同,右内护套内设置有导电线,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的圆心处均向内凹陷形成孔槽,所述外护套包覆在内护套的外侧,由等大、呈半圆形的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构成,左外护套的上、下端部设有榫眼,右外护套的上、下端部设有榫头,榫头的端部设有下凸起,榫眼的端部设有上凸起,榫头插入榫眼,上凸起和下凸起卡接,实现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紧密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端部外侧均设有“L”形切口,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端部紧密连接后,端部外侧形成“凵”形嵌槽。
[0007]优选的,所述嵌槽内设有沿混合缆长度方向的密封条。
[0008]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与嵌槽的接触面上涂覆有防水胶。
[0009]优选的,所述光纤带由若干光纤和玻璃丝平行设置在树脂内构成,所述玻璃丝设置在光纤带的中部,若干光纤对称设置在玻璃丝的两侧。
[0010]优选的,所述玻璃丝与光纤的直径相等,其数量设置为2个。
[0011]优选的,所述左内护套的孔槽与光纤带之间设置有主加强件,所述右内护套内设有若干导电线,其中一导电线的轴心处在主加强件与混合缆轴心的连线上。
[0012]优选的,所述左内护套的上、下端部,各设有一个副加强件。
[0013]优选的,所述左内护套上设有插条,右内护套设有插槽,所述插条适配性的插入插槽中,实现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的紧密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插条设有2个,以左内护套的圆心为中心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插槽设有2个,以右内护套的圆心为中心上下对称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内、外护套均设置为分体结构,且外护套可拆卸的包覆在内护套外,将外护套拆卸后,内护套将分离形成左、右两部分,左内护套内嵌设有光纤,右内护套内嵌设有导电线,彼此独立,避免了布线时导电线对光纤的影响。
[0017](2)内护套的中部设置有孔槽,有利于利用工具或手指分离左、右内护套,此外,孔槽也是预留空间,当光纤或导电线损坏时,可直接将光纤和导电线设置在孔槽内,避免整体更换左、右内护套。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截面示意图;
[0019]图2是光纤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轴向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2]内护套1、左内护套1a、左内护套1b、外护套2、左外护套2a、右外护套2a、光纤带3、光纤31、玻璃丝32、导电线4、孔槽5、榫眼6、榫头7、下凸起8、上凸起9、切口10、嵌槽11、密封条12、主加强件13、副加强件14、插条15、插槽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抵接”、“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包括内护套1和外护套2,其截面均为圆形,内护套由等大、呈半圆形的左内护套1a和左内护套1b构成,左内护套内嵌设有若干圆弧形光纤带3,光纤带的弯曲方向与左护套弧形边相同,右内护套内设置有若干导电线4,
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的圆心处均向内凹陷,当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贴合后两个凹陷处形成孔槽5,孔槽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或类似结构,所述外护套可拆卸地包覆在内护套的外侧,外护套由等大、呈半圆形的左外护套2a和右外护套2a构成,左外护套的上、下端部各设有1个榫眼6,右外护套的上、下端部各设有一个榫头7,榫头的端部设有下凸起8,榫眼的端部设有上凸起9,榫头插入榫眼,通过上凸起和下凸起地卡接实现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紧密连接。
[0028]所述导电线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铜导体、绝缘层和屏蔽层,光纤带由若干光纤31平行设置在树脂内构成,导电线用于传输电能或电信号,光纤用于光信号的传输。本实施例中,光纤带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导电线的数量设置为3个,导电线用于传输电能。
[0029]在本实施例中,左内护套用于光信号的传输,右内护套用于电能的传输,左内护套、右内护套相互贴合后,在其外部包覆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首先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通过榫头和榫眼连接,再通过内部设置的上凸起和下凸起通过摩擦力卡接,实现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紧密连接。当需要分别布线时,用手或工具捏在左、右外护套的接触面,待上凸起和下凸起分离后向两侧拉开,或利用工具沿着混合缆长度方向插入榫眼内,将榫头挤出,再将手或工具插入孔槽内向外侧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包括内护套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由等大、呈半圆形的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构成,左内护套内设有若干圆弧形光纤带,光纤带的弯曲方向与左护套弧形边相同,右内护套内设有导电线,左内护套和右内护套的圆心处均向内凹陷形成孔槽,所述外护套包覆在内护套的外侧,由等大、呈半圆形的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构成,左外护套的上、下端部设有榫眼,右外护套的上、下端部设有榫头,榫头的端部设有下凸起,榫眼的端部设有上凸起,榫头插入榫眼,上凸起和下凸起卡接,实现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紧密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端部外侧均设有“L”形切口,左外护套和右外护套的端部紧密连接后,端部外侧形成“凵”形嵌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内设有沿混合缆长度方向的密封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分离布线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与嵌槽的接触面上涂覆有防水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军锋林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富通嘉善光纤光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