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59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属于采煤机部件的技术领域,包括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包括外防护套,外防护套外壁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两个矩形凹槽,以及空心内腔,两个空心内腔的上缘和下缘位置设置有若干个,以及可撕连接板件上的半圆形开口和撕裂绳,每个矩形凹槽均卡接有矩形封条,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需要将电缆内的光纤和电源线接到不同位置的接口时,便可通过手撕的方式,直接将外防护套分开,且分开后的外防护套依旧包裹着每组信息传输机构,无需额外的切割工具,十分的方便快捷,不会在手撕过程中损坏内部的光纤和电源线,大大降低了对电缆安装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采煤机部件的
,具体为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机械化采煤可以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安全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采煤机分锯削式、刨削式、钻削式和铣削式四种,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自身的结构、组成愈加复杂,其中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便是采煤机常用的信息传输工具。
[0003]在如今现有的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2475747.3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外保护套,外保护套的内部安装有四组光电复合缆,且光电复合缆由内绝缘层、硫酸钡改性高密度聚丙烯内保护层、导体层、光纤单元和吸水膨胀橡胶填充物共同构成,内绝缘层的内部中间处安装有硫酸钡改性高密度聚丙烯内保护层,且内绝缘层与硫酸钡改性高密度聚丙烯内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导体层,硫酸钡改性高密度聚丙烯内保护层的内部设置有光纤单元,且光纤单元的数量为四组,该电缆虽然实现了对信息的传输,但是在复杂的采煤环境中,有时需要将四组光电复合缆分开接在采煤机不同位置的接口上,便需要强行拉拽每组缆线且要割开外保护套,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失误,损坏内部的光纤,大大增加了对电缆安装的难度,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包括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所述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包括外防护套,以及为外防护套上的三个放置孔,每个所述放置孔内均设置有信息传输机构,所述外防护套外壁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两个矩形凹槽,外防护套外壁上侧的两个矩形凹槽均与下侧的矩形凹槽相对应,且之间设置有空心内腔,两个所述空心内腔的上缘和下缘分别在与矩形凹槽连接的位置上设置有若干个可撕连接板件,且呈等行间距线性排列,每个所述可撕连接板件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半圆形开口,且每个半圆形开口内共同设置有撕裂绳,撕裂绳首尾两端连接;每个所述矩形凹槽均卡接有矩形封条,每个所述矩形封条下侧均等间距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卡块,且每组对称的弹性卡块呈线性排列,每个所述弹性卡块下侧的凸块均卡接在每两个相邻可撕连接板件之间的空隙位置上。
[0006]优选地,每个所述矩形封条下侧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半圆形预留开口,且每个半
圆形预留开口的横截面半径均大于撕裂绳横截面半径。
[0007]优选地,每个所述矩形封条和矩形凹槽之间均设置有粘性层。
[0008]优选地,每个所述矩形封条的两端均设置有施力凹槽口。
[0009]优选地,每个所述信息传输机构均包括无卤低烟阻燃套,每个无卤低烟阻燃套均位于放置孔内,每个所述无卤低烟阻燃套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松套管、光纤和电源线,且光纤位于松套管内。
[0010]优选地,每个所述松套管内均设置有纤膏,且纤膏包裹着每个光纤。
[0011]优选地,每个所述无卤低烟阻燃套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隔热绝缘层,每个所述隔热绝缘层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金属屏蔽层,且金属屏蔽层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中心加强件。
[0012]优选地,每个所述金属屏蔽层内的空隙处均设置有若干个抗压填充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实现了在需要将电缆内的光纤和电源线接到不同位置的接口时,便可通过手撕的方式,直接将外防护套分开,且分开后的外防护套依旧包裹着每组信息传输机构,无需额外的切割工具,十分的方便快捷,不会在手撕过程中损坏内部的光纤和电源线,大大降低了对电缆安装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结构稳定,容易操作,实用性强,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检查电缆整体内的各个部分是否存在损坏情况,在确保无损坏情况后,便可根据煤场的实际情况,将电缆对接在采煤机上,若电缆需要对接采煤机不同位置的接口,则工作人员需要用指尖扣住矩形封条的一端,然后将矩形封条一端拉出矩形凹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将外防护套分开的程度,由于弹性卡块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强行将弹性卡块拽出空心内腔,且粘性层的粘性强度在可撕力度的范围之内,再将矩形封条拉开后,便可看到撕裂绳缠绕在可撕连接板件上的半圆形开口内,然后使用者便可强力拉扯撕裂绳,使得撕裂绳拉断可撕连接板件,最后将带状电缆需要分开一端上的部分少量外防护套材料拉断,便可将带状电缆的一端分成三组,方便分开对接,亦可将根据需求将带状电缆分成三组独立的电缆结构。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防护套正视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信息传输机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A区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B区放大示意图。
[0016]附图说明:1、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11、外防护套;111、放置孔;12、矩形凹槽;121、空心内腔;13、可撕连接板件;131、半圆形开口;14、撕裂绳;15、矩形封条;151、施力凹槽口;152、半圆形预留开口;16、弹性卡块;17、粘性层;2、信息传输机构;21、无卤低烟阻燃套;22、松套管;221、光纤;222、纤膏;23、电源线;24、隔热绝缘层;25、金属屏蔽层;26、抗压填充块;27、中心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实施例一,请着重参照附图1

6所示,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包括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1,所述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1包括外防护套11,以及为外防护套11上的三个放置孔111,每个所述放置孔111内均设置有信息传输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包括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式复合外套机构(1)包括外防护套(11),以及为外防护套(11)上的三个放置孔(111),每个所述放置孔(111)内均设置有信息传输机构(2),所述外防护套(11)外壁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两个矩形凹槽(12),外防护套(11)外壁上侧的两个矩形凹槽(12)均与下侧的矩形凹槽(12)相对应,且之间设置有空心内腔(121),两个所述空心内腔(121)的上缘和下缘分别在与矩形凹槽(12)连接的位置上设置有若干个可撕连接板件(13),且呈等行间距线性排列,每个所述可撕连接板件(13)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半圆形开口(131),且每个半圆形开口(131)内共同设置有撕裂绳(14),撕裂绳(14)首尾两端连接;每个所述矩形凹槽(12)均卡接有矩形封条(15),每个所述矩形封条(15)下侧均等间距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卡块(16),且每组对称的弹性卡块(16)呈线性排列,每个所述弹性卡块(16)下侧的凸块均卡接在每两个相邻可撕连接板件(13)之间的空隙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带状光电复合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矩形封条(15)下侧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半圆形预留开口(152),且每个半圆形预留开口(152)的横截面半径均大于撕裂绳(14)横截面半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松朱峰林宋春文丁运生王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