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656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控制技术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包括刹车踏板和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刹车泵,所述刹车泵上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刹车踏板上铰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上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装置用于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铰接在刹车踏板上的直板,所述直板上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汽车内部还安装有第一伸出杆,所述齿轮上连接有旋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条形柱推动弧形板增加挤压装置长轴的长度,以实现挤压装置不仅可以通过自身转动,断断续续挤压受力板,实现点刹效果,还能通过旋转轴的滑动来带动梯形板挤压条形柱,实现调节挤压装置长轴的长度,达到逐渐增大刹车的效果。达到逐渐增大刹车的效果。达到逐渐增大刹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控制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制动系统是指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制动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0003]在驾驶员训练安全驾驶技能时,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如果驾驶员的经验不够,其本能反应还是猛踩刹车,这样就会造成汽车在惯性下,产生漂移或翻车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其正确做法是不断的踩踏刹车踏板,且踩踏刹车踏板力度一次次增大,可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不能在驾驶员训练遇到紧急情况时实现不断的踩踏刹车踏板,且踩踏刹车踏板力度不能一次次增大;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具备实现点刹和逐渐加大力度点刹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不能实现不断的踩踏刹车踏板,且踩踏刹车踏板力度不能一次次增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包括刹车踏板和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刹车泵,所述刹车泵上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刹车踏板上铰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上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装置用于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铰接在刹车踏板上的直板,所述直板上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汽车内部还安装有第一伸出杆,所述齿轮上连接有旋转轴,所述第一伸出杆用于支撑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用于挤压受力板;所述刹车踏板上铰接有蓄力部件,所述蓄力部件上安装有第一推动装置,所述蓄力部件与第一推动装置均用于推动传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与直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包括安装汽车内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方形箱,所述方形箱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与蓄力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上设置有用于流通气体的透气孔,所述第一活塞板上还安装有焊接杆,所述焊接杆与直板相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蓄力部件包括铰接在刹车踏板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第一圆套,所述第一圆套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与第一活塞板相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在直板上的活动齿,所述直板上还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用于抵触直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还安装有L形杆,所述L形杆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通过压缩部件连接有锥面块,所述斜面用于抵触锥面块,所述旋转轴上还安装有伸出条,所述伸出条贯穿齿轮与挤压装置,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限位齿轮的第二限位架,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用于限位挤压装置的第一限位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连接在旋转轴外表面的椭圆盘,所述椭圆盘的外表面套设有皮带,所述椭圆盘内固定安装有焊接架,所述伸出条贯穿椭圆盘与焊接架,所述椭圆盘内还滑动连接有条形柱,所述条形柱与焊接架通过弹片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还安装有梯形板,所述梯形板用于抵触条形柱,所述条形柱上安装有弧形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缩部件为第二推动装置,所述第二推动装置用于减缓旋转轴滑行的速度,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上的圆箱,所述圆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伸出杆,所述第二伸出杆与底座相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还安装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滑动连接在圆箱的内部,所述圆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气体流通的圆孔;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还安装有第二圆套,所述第二圆套与锥面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圆套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二圆套相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的一端安装有第四弹簧,所述轴承架与第一伸出杆通过第四弹簧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通过旋转轴带动挤压装置旋转,利用挤压装置的长轴挤压受力板,达到刹车的效果,进而通过挤压装置周而复始的转动,以此实现点刹的效果。
[0013]2、该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通过条形柱推动弧形板增加挤压装置长轴的长度,以实现挤压装置不仅可以通过自身转动,断断续续挤压受力板,实现点刹效果,还能通过旋转轴的滑动来带动梯形板挤压条形柱,实现调节挤压装置长轴的长度,达到逐渐增大刹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蓄力部件与第一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挤压装置与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推动装置与第一伸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刹车踏板;2、蓄力部件;21、支撑架;22、第一圆套;23、推杆;24、第一弹簧;3、第一推动装置;31、底座;32、方形箱;33、第一活塞板;34、透气孔;35、焊接杆;4、传动装置;41、直板;42、活动齿;43、限位挡板;44、齿条;6、挤压装置;61、椭圆盘;62、焊接架;63、条形柱;64、弧形板;65、弹片;66、皮带;7、旋转轴;8、伸出条;9、第二推动装置;10、受力板;11、
齿轮;12、L形杆;13、斜面;14、锥面块;15、梯形板;16、第一限位架;17、第二限位架;18、单向阀;19、刹车泵;91、圆箱;92、第二活塞板;93、圆孔;81、第一伸出杆;82、第三弹簧;83、第二圆套;84、轴承架;85、第四弹簧;86、第二伸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

2,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包括刹车踏板1和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刹车泵19,刹车泵19上连接有受力板10,刹车踏板1上铰接有传动装置4,传动装置4上啮合连接有齿轮11,传动装置4用于传动齿轮11转动,传动装置4包括铰接在刹车踏板1上的直板41,直板41上安装有齿条44,齿条44与齿轮11相啮合,汽车内部还安装有第一伸出杆81,齿轮11上连接有旋转轴7,第一伸出杆81用于支撑旋转轴7,旋转轴7的一端安装有挤压装置6,挤压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包括刹车踏板(1)和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刹车泵(19),所述刹车泵(19)上连接有受力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踏板(1)上铰接有传动装置(4),所述传动装置(4)上啮合连接有齿轮(11),所述传动装置(4)用于传动齿轮(11)转动,所述传动装置(4)包括铰接在刹车踏板(1)上的直板(41),所述直板(41)上安装有齿条(44),所述齿条(44)与齿轮(11)相啮合,所述汽车内部还安装有第一伸出杆(81),所述齿轮(11)上连接有旋转轴(7),所述第一伸出杆(81)用于支撑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一端安装有挤压装置(6),所述挤压装置(6)用于挤压受力板(10);所述刹车踏板(1)上铰接有蓄力部件(2),所述蓄力部件(2)上安装有第一推动装置(3),所述蓄力部件(2)与第一推动装置(3)均用于推动传动装置(4),所述第一推动装置(3)与直板(41)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装置(3)包括安装汽车内部的底座(31),所述底座(31)上安装有方形箱(32),所述方形箱(3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33),所述第一活塞板(33)与蓄力部件(2)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33)上设置有用于流通气体的透气孔(34),所述第一活塞板(33)上还安装有焊接杆(35),所述焊接杆(35)与直板(41)相连接,方形箱(3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流通的单向阀(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力部件(2)包括铰接在刹车踏板(1)上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上安装有第一圆套(22),所述第一圆套(22)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24)连接有推杆(23),所述推杆(23)与第一活塞板(3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4)还包括转动连接在直板(41)上的活动齿(42),所述直板(41)上还安装有限位挡板(43),所述限位挡板(43)用于抵触直板(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制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阔崔臻蒋剑耿强孔维强陶广华朱福雄杜克虎王远东沈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禾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