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01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属于商用车驾驶室技术领域,包括顶盖外板、顶盖加强梁、顶盖底座、风窗上骨架、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和后围顶盖安装平面;顶盖加强梁下部与顶盖底座上部连接,顶盖外板扣合安装于顶盖加强梁外侧,顶盖底座下部四周分别通过风窗上骨架、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和后围顶盖安装平面支撑安装,且其与驾驶室上侧缝隙之间打胶。在驾驶室侧围、后围基础上通过焊接支架为顶盖提供螺接点和胶粘平面,在不对驾驶室本体产生大的改变下实现高顶配置连接及密封;满足驾乘人员对驾驶室空间的需求,可适配多种高度玻璃钢顶盖,避免新开发驾驶室本体成本较高的问题。避免新开发驾驶室本体成本较高的问题。避免新开发驾驶室本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商用车驾驶室
,具体地说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年轻化,对驾乘舒适性及外观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顶车型越来越受欢迎。
[0003]而传统的轻卡大多采用类似五十铃结构,型谱规划中并未考虑玻璃钢高顶顶盖,行业内尚无轻卡驾驶室与玻璃钢顶盖装配的先例,若新开发驾驶室本体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在现有平顶驾驶室侧围、后围基础上通过焊接支架为玻璃钢顶盖提供螺接点和胶粘平面,从而在不对驾驶室本体产生大的改变的前提下实现高顶配置的连接及密封;满足了驾乘人员对驾驶室空间的需求,可适配多种高度玻璃钢顶盖,避免了新开发驾驶室本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包括顶盖外板、顶盖加强梁、与驾驶室上侧四周适配的顶盖底座、搭接于驾驶室左右侧围之间并位于驾驶室风窗上侧的风窗上骨架、定位安装于驾驶室侧围上侧前部的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定位安装于驾驶室侧围上侧后部的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和定位安装于驾驶室后围上侧的后围顶盖安装平面;顶盖加强梁下部与顶盖底座上部连接安装,顶盖外板扣合安装于顶盖加强梁外侧,顶盖底座下部四周分别通过风窗上骨架、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和后围顶盖安装平面支撑安装,且其与驾驶室上侧缝隙之间打胶处理。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风窗上骨架包括内外扣合焊接的风窗上骨架内板和风窗上骨架外板;风窗上骨架外板上侧与侧围齐平,且其与顶盖底座底部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风窗上骨架前侧折边,形成对驾驶室风窗上侧安装的基面。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包括内外扣合焊接的前内侧支架和前外侧支架;前外侧支架和前内侧支架下侧分别与侧围外板焊接固定;前外侧支架与顶盖加强梁内侧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前内侧支架后部焊接有前内饰安装支架。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包括内外设置的后内侧下支架和后外侧支架;后外侧支架和后内侧下支架下侧分别与侧围外板焊接固定;后外侧支架与顶盖加强梁内侧下部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后外侧支架上部向内弯折,形成能够对卧铺左右侧支撑的平面,其折弯段下侧焊接有后内侧上支架,后内侧上支架下部与后内侧下支架焊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后内侧下支架后侧焊接有侧围连接平面,用于在侧围
后部曲面处找平,为顶盖底座后部提供搭接点。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后围顶盖安装平面包括内外扣合焊接的后围内板补充件和后围外板补充件;后围内板补充件和后围外板补充件下部分别与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焊接;后围外板补充件两端与侧围连接平面贴合,并焊接安装;顶盖底座下侧通过连接板与后围外板补充件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后围外板补充件上部和后围内板补充件上部向内弯折,形成能够对卧铺后部支撑的平面。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顶盖外板呈前低后高的流线型过渡结构,其侧面设有棱线,顶部设有具有流水及装饰作用的凹槽。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驾驶室的侧围外板上设有能够与顶盖外板下沿卡装的装饰条。
[001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驾驶室本体上焊接连接平面的形式实现驾驶室本体顶部周圈连贯且平顺,通过安装支架提供顶盖安装点,玻璃钢顶盖上与顶盖外板及加强梁胶粘的底座落于驾驶室本体连接平面上并通过胶粘和螺栓连接,保证安装强度的同时实现密封。满足了驾乘人员对驾驶室空间的需求,可适配多种高度玻璃钢顶盖。可为现有轻卡提供新的配置,从而提供更大的驾乘空间及使用空间,获得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同时普适性的连接结构可灵活适用于多种高度的玻璃钢顶盖,为日后型谱拓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相似结构的轻卡提供了思路。整体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实用性好,避免了新开发驾驶室本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风窗上骨架安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风窗上骨架截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安装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截面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安装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截面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后围顶盖安装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后围顶盖安装平面截面示意图。
[0026]附图中:A1、顶盖外板,A2、顶盖加强梁,A3、顶盖底座,A4、钣金件安装点,A5、装饰条,B1、风窗上骨架,B11、风窗上骨架外板,B12、风窗上骨架内板,B2、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B21、前外侧支架,B22、前内侧支架,B23、前内饰安装支架,B3、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B31、后外侧支架,B32、后内侧下支架,B33、后内侧上支架,B34、侧围连接平面,B4、后围顶盖安装平面,B41、后围内板补充件,B42、后围外板补充件,C1、侧围,C2、后围,C11、侧围外板,C21、后围外板,C22、后围内板,C3、卧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包括顶盖外板A1、顶盖加强梁A2、与驾驶室上侧四周适配的顶盖底座A3、搭接焊接于驾驶室左右侧围C1之间并位于驾驶室风窗上侧的风窗上骨架B1、焊接定位安装于驾驶室侧围C1上侧前部的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B2、焊接定位安装于驾驶室侧围C1上侧后部的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B3和焊接定位安装于驾驶室后围C2上侧的后围顶盖安装平面B4;顶盖加强梁A2下部与顶盖底座A3上部连接安装,顶盖外板A1扣合粘接安装于顶盖加强梁A2外侧,顶盖底座A3下部四周分别通过风窗上骨架B1、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B2、侧围顶盖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外板(A1)、顶盖加强梁(A2)、与驾驶室上侧四周适配的顶盖底座(A3)、搭接于驾驶室左右侧围(C1)之间并位于驾驶室风窗上侧的风窗上骨架(B1)、定位安装于驾驶室侧围(C1)上侧前部的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B2)、定位安装于驾驶室侧围(C1)上侧后部的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B3)和定位安装于驾驶室后围(C2)上侧的后围顶盖安装平面(B4);顶盖加强梁(A2)下部与顶盖底座(A3)上部连接安装,顶盖外板(A1)扣合安装于顶盖加强梁(A2)外侧,顶盖底座(A3)下部四周分别通过风窗上骨架(B1)、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B2)、侧围顶盖后安装支架(B3)和后围顶盖安装平面(B4)支撑安装,且其与驾驶室上侧缝隙之间打胶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风窗上骨架(B1)包括内外扣合焊接的风窗上骨架内板(B12)和风窗上骨架外板(B11);风窗上骨架外板(B11)上侧与侧围(C1)齐平,且其与顶盖底座(A3)底部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风窗上骨架(B1)前侧折边,形成对驾驶室风窗上侧安装的基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侧围顶盖前安装支架(B2)包括内外扣合焊接的前内侧支架(B22)和前外侧支架(B21);前外侧支架(B21)和前内侧支架(B22)下侧分别与侧围外板(C11)焊接固定;前外侧支架(B21)与顶盖加强梁(A2)内侧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内侧支架(B22)后部焊接有前内饰安装支架(B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王俊帅黎树贞兰双温桂金相子刚秦敬震刘尚华高晓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