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蛋白-6靶向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11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1
本公开提供了能够结合CD3和CD137(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密蛋白

6靶向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及其用途


[0001]本公开涉及密蛋白(Claudin)

6靶向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用途等。

技术介绍

[0002]密蛋白家族是分子量约为23kD的细胞膜蛋白家族,具有四个跨膜结构域并构成紧密接合(junction)。密蛋白家族包括人类和小鼠中的24个成员,并且已知密蛋白家族的每个成员都表现出依赖于每种上皮细胞类型的非常独特的表达模式(NPL1至NPL4)。在上皮细胞层中,有一种机制可用于防止物质在细胞间隙中泄漏(扩散),而称为紧密结合的细胞

细胞粘附系统已显示实际上在该机制中作为“屏障”发挥着核心作用以便防止泄漏。
[0003]紧密接合分子密蛋白6(CLDN6)是密蛋白家族蛋白的成员,在正常成人组织中表现出转录沉默表达(NPL 5和NPL 6),同时在若干种癌症例如卵巢癌、NSCLC和胃癌中显示上调(NPL 7至NPL 9)。
[0004]关于抗CLDN6抗体,据报道针对CLDN6的单特异性抗体具有针对CLDN6阳性癌系的ADCC活性或内化活性(PTL1至PTL5)。迄今为止,已使用具有抗CD3/抗CLDN6特异性的双特异性sc(Fv)2形式对CLDN6靶向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命名为6PHU3)进行工程改造(PTL6至PTL7)。在临床前评估中,据报道6PHU3在体外和体内显示出对癌细胞的有效杀伤(NPL10)。
[0005]引用列表
[0006]专利文献
[0007][PTL 1]WO2009/087978
[0008][PTL 2]WO2011/057788
[0009][PTL 3]WO2012/003956
[0010][PTL 4]WO2012/156018
[0011][PTL 5]WO2015/069794
[0012][PTL 6]WO2014/075697
[0013][PTL 7]WO2014/075788
[0014]非专利文献
[0015][NPL 1]Furuse and Tsukita,TRENDS in Cell Biology 2006,16:181
[0016][NPL 2]Wilcox,et al.,Cell 2001,104:165
[0017][NPL 3]Rahner,et al.,GASTROENTEROLOGY 2001,120:411
[0018][NPL 4]Morita,et al.,Proc.Natl.Acad.Sci.USA 1999,96:511
[0019][NPL 5]Dev Dyn.2004Oct;231(2):425

31.
[0020][NPL 6]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6Dec;291(6):F1132

41.
[0021][NPL 7]Int J Cancer.2014Nov 1;135(9):2206

14.
[0022][NPL 8]Histopathology.2012Dec;61(6):1043

56.
[0023][NPL 9]J Gastrointest Cancer.2010Mar;41(1):52

9.
[0024][NPL 10]Oncoimmunology.2015Oct 29;5(3):e1091555.

技术实现思路

[0025]技术问题
[002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所述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以有效和特异性地将T细胞募集到靶标癌细胞,尤其是CLDN6表达细胞例如癌细胞,并且可以通过针对含有CLDN6表达细胞的靶标癌组织的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来治疗癌症;生产抗原结合分子的方法;以及包含所述抗原结合分子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获得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的方法,所述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更有效地诱导T细胞依赖性细胞毒性,同时避免现有技术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可能具有的不利毒性问题或副作用。
[0027]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8]具体地,本公开提供了抗原结合分子,其包含: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和第二抗原结合部分,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能够结合CD3和CD137(4

1BB),但不同时结合CD3和CD137(即与CD3和CD137双结合,但不能同时结合);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能够结合在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分子,特别是密蛋白

6(CLDN6)。
[0029]有利地,通过除了与CD3的结合能力还具有与CD137的双结合能力,本公开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与仅结合CD3的T细胞募集双特异性抗体相比,表现出增强的T细胞依赖性细胞毒活性,其由共刺激物CD137信号转导与CD3信号转导的协同作用所产生。此外,由于抗原结合分子与CD3和CD137的结合是非同时的(即不同时与CD3和CD137结合),因此不会发生相同抗原结合分子与在不同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上表达的CD3和/或CD137的同时结合,从而避免了由于不同免疫细胞之间不希望的交联而引起的全身毒性问题,当在体内施用能够与CD3和T细胞上表达的第二分子(例如CD137)同时结合的传统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时,这种交联被认为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
[0030]此外,通过对CD137的结合活性进行工程化和改进且不会不利地影响本公开的抗原结合分子对CD3的双结合活性,专利技术人已经从超过1000种变体中选择包含特定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或重链可变区(VH)以及特定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或轻链可变区(VL)的抗原结合分子,其以癌抗原(CLDN6)依赖性方式对肿瘤表现出优异的T细胞依赖性细胞毒活性。一方面,专利技术人惊奇地发现,通过工程化最佳的CD3和CD137结合特性,选择的抗原结合分子表现出强T细胞依赖性细胞毒活性和低毒性。
[0031]最后,开发多特异性抗体的一个共同挑战是以临床上足够的数量和纯度生产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这是由于在共表达时不同特异性的抗体重链和抗体轻链错配,其会降低正确组装的构建体的产量并导致所需的多特异性抗体可能难以从其中分离的许多非功能性副产物。一方面,通过精心的抗体工程化和分子形式设计(包括恒定区中的带电荷突变、VH/VL交换和Fc区选择),本公开提供了设计用于T细胞激活和重定向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结合了良好的抗癌功效和低毒性以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制造性/可生产性和结构同质性。
[0032]作为上述所有努力的结果,抗原结合分子及其药物组合物可用于靶向表达CLDN6的细胞,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尤其是与CLDN6相关的癌症(例如CLDN6阳性肿瘤)的免疫疗法中。
[0033]更具体地,本公开提供以下内容:
[0034][1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含:(i)能够结合CD3和CD137但不同时结合CD3和CD137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和(ii)能够结合密蛋白

6(CLDN6)的第二抗原结合部分。2.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含:(i)能够结合CD3和CD137但不同时结合CD3和CD137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和(ii)能够结合密蛋白

6(CLDN6)的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以下(a1)至(a4)中的任一项:(a1)第一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9的互补决定区(CDR)1,SEQ ID NO:15的CDR 2,和SEQ ID NO:21的CDR 3;以及第二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31的CDR1,SEQ ID NO:35的CDR2,和SEQ ID NO:39的CDR3;(a2)第一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10的互补决定区(CDR)1,SEQ ID NO:16的CDR 2,和SEQ ID NO:22的CDR 3;以及第二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31的CDR1,SEQ ID NO:35的CDR2,和SEQ ID NO:39的CDR3;(a3)第一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11的互补决定区(CDR)1,SEQ ID NO:17的CDR 2,和SEQ ID NO:23的CDR 3;以及第二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32的CDR1,SEQ ID NO:36的CDR2,和SEQ ID NO:40的CDR3;(a4)第一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12的互补决定区(CDR)1,SEQ ID NO:18的CDR 2,和SEQ ID NO:24的CDR 3;以及第二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32的CDR1,SEQ ID NO:36的CDR2,和SEQ ID NO:40的CDR3。3.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以下(b1)至(b3)中的任一项:(b1)第三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8的互补决定区(CDR)1,SEQ ID NO:14的CDR 2,和SEQ ID NO:20的CDR 3;以及第四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30的CDR1,SEQ ID NO:34的CDR2,和SEQ ID NO:38的CDR3;(b2)第三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7的互补决定区(CDR)1,SEQ ID NO:13的CDR 2,和SEQ ID NO:19的CDR 3;以及第四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29的CDR1,SEQ ID NO:33的CDR2,和SEQ ID NO:37的CDR3;(b3)第三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29的互补决定区(CDR)1,SEQ ID NO:33的CDR 2,和SEQ ID NO:37的CDR 3;以及第四抗体可变区,其包含SEQ ID NO:7的CDR1,SEQ ID NO:13的CDR2,和SEQ ID NO:19的CDR3。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抗原结合部分中包含的抗体可变区包含人抗体框架或人源化抗体框架。5.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包含:(i)能够结合CD3和CD137但不同时结合CD3和CD137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和(ii)能够结合密蛋白

6(CLDN6)的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以下(c1)至(c4)中的任一项:(c1)包含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抗体可变区,和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抗体可变区;(c2)包含SEQ ID NO:4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抗体可变区,和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
酸序列的第二抗体可变区;(c3)包含SEQ ID NO:5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抗体可变区,和包含SEQ ID NO:2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抗体可变区;(c4)包含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抗体可变区,和包含SEQ ID NO:2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抗体可变区。6.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以下(d1)至(d3)中的任一项:(d1)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三抗体可变区,和包含SEQ ID NO:2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四抗体可变区;(d2)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三抗体可变区,和包含SEQ ID NO:25的氨基酸序列的第四抗体可变区;(d3)包含SEQ ID NO:25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三抗体可变区,和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第四抗体可变区。7.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还包含:(iii)Fc结构域,其相比于天然人IgG1 Fc结构域展示出对人Fcγ受体的降低的结合亲和力。8.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的第一抗体可变区与第一重链恒定区融合,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的第二抗体可变区与第一轻链恒定区融合,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的第三抗体可变区与第二重链恒定区融合,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的第四抗体可变区与第二轻链恒定区融合,其中所述恒定区是以下(g1)至(g7)中的任一项:(g1)包含SEQ ID NO:74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8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73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恒定区,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轻链恒定区;(g2)包含SEQ ID NO:74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85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81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恒定区,和包含SEQ ID NO:86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轻链恒定区;(g3)包含SEQ ID NO:79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7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80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恒定区,和包含SEQ ID NO:89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轻链恒定区;(g4)包含SEQ ID NO:83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8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8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恒定区,和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轻链恒定区;(g5)包含SEQ ID NO:83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恒定区,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慎也木村直纪儿玉达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