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60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支架,转向管柱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相对设置;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二安装臂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以及连接臂组件,所述连接臂组件呈交叉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连接臂组件可以传递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受力过大而损坏,而且在保证连接臂组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将连接臂组件构造为交叉状,这样可以减小连接臂组件的整体体积,从而可以减轻接臂组件的整体重量,使转向管柱支架更加轻量化。转向管柱支架更加轻量化。转向管柱支架更加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管柱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转向管柱支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转向管柱支架的设计主要依据工程师经验及边界设计,根据总设置来布置空间。但是,这样会使转向管柱支架的整体质量较大,制作成本高,而且存在结构刚度低、模态低的情况,容易引发方向盘怠速振动大,影响驾乘舒适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转向管柱支架,该转向管柱支架可以减小连接臂组件的整体体积,从而可以减轻接臂组件的整体重量,使转向管柱支架更加轻量化。
[0004]根据本技术的转向管柱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相对设置;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二安装臂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以及连接臂组件,所述连接臂组件呈交叉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
[0005]根据本技术的转向管柱支架,连接臂组件可以传递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受力过大而损坏,而且在保证连接臂组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将连接臂组件构造为交叉状,这样可以减小连接臂组件的整体体积,从而可以减轻接臂组件的整体重量,使转向管柱支架更加轻量化。
[000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臂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交叉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臂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底部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间隔方向上,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交叉处凹陷的弧形凹陷部。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且朝向所述连接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阶梯安装部,所述阶梯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有阶梯安装面。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有减重槽。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端部相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筋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阶梯安装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底板、第二安装板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臂或所述第二安装臂,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臂组件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或所述连接臂组件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或所述连接臂组件的两端分别粘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的中部,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底部。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支架的第一角度的平面图;
[0019]图3是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支架的第二角度的平面图;
[0021]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支架的第三角度的平面图;
[0022]图6是图5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转向管柱支架;
[0025]10、非拓扑域;20、拓扑域;30、第一底座;31、81、第一安装板;32、82、阶梯安装部;33、83、第一安装孔;34、84、阶梯安装面;35、85、第一加强筋;36、86、减重槽;40、第一安装臂;41、61、第二安装孔;42、62、第三安装孔;50、第二底座;51、91、底板;52、92、第二安装板;53、93、第二加强筋;54、第三加强筋;60、第二安装臂;70、连接臂组件;71、第一连接臂;72、第二连接臂;73、支撑板;74、弧形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支架1。
[0028]如图1

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支架1,包括:第一底座30、第一安装臂40、第二底座50、第二安装臂60和连接臂组件7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50可以起到部分支撑和安装的作用,而第一安装臂40和第二安装臂60则起到另一部分的支撑和安装作用,而连接臂组件70主要起到连接和力的传递的作用。其中,第一底座30、第二底座50和连接臂组件70位于拓扑域20,而第一安装臂40和第二安装臂60位于非拓扑域10。
[0029]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一安装臂40连接于第一底座30,第二底座50与第一底座30相对设置,第二安装臂60连接于第二底座50,这样可以使第一安装臂40与第一底座30连接成一体,第二安装臂60与第二底座50连接成一体,从而便于转向管柱支架1的整体安装。
[0030]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臂组件70呈交叉状,而且连接臂组件70连接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50之间。如此设置,连接臂组件70可以传递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50之间的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50受力过大而损坏,而且在保证连接臂组件70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将连接臂组件70构造为交叉状,这样可以减小连接臂组件70的整体体积,从而可以减轻接臂组件的整体重量,使转向管柱支架1更加轻量化。
[0031]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臂组件70包括: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交叉设置,而且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50。设置有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这样可以减少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之间的体积,从而可以减轻连接臂组件70的整体重量,使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支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30);第一安装臂(40),所述第一安装臂(40)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30);第二底座(50),所述第二底座(50)与所述第一底座(30)相对设置;第二安装臂(60),所述第二安装臂(60)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50);以及连接臂组件(70),所述连接臂组件(70)呈交叉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30)和所述第二底座(5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组件(70)包括: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所述第一连接臂(7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72)交叉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30)和所述第二底座(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组件(70)还包括:支撑板(73),所述支撑板(7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7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72)的底部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30)和所述第二底座(5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支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底座(30)和所述第二底座(50)的间隔方向上,所述支撑板(73)的中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臂(7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72)的交叉处凹陷的弧形凹陷部(7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30)和所述第二底座(50)上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31、81),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1、81)的顶部且朝向所述连接臂组件(70)的一侧设置有阶梯安装部(32、82),所述阶梯安装部(32、82)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3、83)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33、83)的一侧设置有阶梯安装面(34、8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曼么晶晶郑勇王硕栾广博杨瑞梅姜建中王悦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