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11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及汽车;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第一烘干除湿箱以及中控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车内和烘干除湿装置内的环境温湿度,分别显示在中控屏上,并通过中控屏实现对烘干除湿装置的控制操作,利用发动机尾气的余热,实现烘干除湿的目的;另可在副驾驶储物箱下或座椅下方独立设置雨伞或鞋的烘干除湿装置,以实现座舱的烘干除湿功能。以实现座舱的烘干除湿功能。以实现座舱的烘干除湿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烘干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移动出行重要交通工具,在汽车座舱内饰和物品除湿烘干方面,目前汽车内除了空调简单辅助除湿,并没有设计专门的除湿烘干设备;在雨雪天气,驾驶员和乘客难免会遇到淋雨雪的情况,尤其是鞋难以避免的会踩雨水和积雪,从而导致鞋和车内潮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烘干装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车内和烘干除湿装置内的环境温湿度,分别显示在中控屏上,并通过中控屏实现对烘干除湿装置的控制操作,利用发动机尾气的余热,实现烘干除湿的目的;另可在副驾驶储物箱下或座椅下方独立设置雨伞或鞋的烘干除湿装置,以实现座舱的烘干除湿功能。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第一烘干除湿箱以及中控屏;
[0005]所述发动机与尾气排放管连通;
[0006]所述尾气排放管靠近发动机一端套接有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该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用来收集发动机做功产生的余热,通过管路向烘干除湿箱或向座舱传递热空气,起到烘干和除湿气的作用;
[0007]第一烘干除湿箱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连通;
[0008]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封盒体、散热片以及风扇;
[0009]密封盒体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上,密封盒体的进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密封盒体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烘干除湿箱;
[0010]散热片容置于密封盒体内,且散热片包覆于密封盒体内的尾气排放管管壁周向上;
[0011]风扇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密封盒体的内侧壁上;
[0012]风扇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以便通过中控屏的控制开启或关闭风扇,并且,可以通过中控屏的控制,调整风扇的转速,提高送风量以加速烘干过程。
[0013]第一烘干除湿箱包括带有侧端取放开口的箱体,箱体顶壁设有进风通道,密封盒体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箱体顶壁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的下端设有百叶窗式进风口,以便将烘干用的热风定向吹拂到待烘干物品上。
[0014]第一烘干除湿箱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该第一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
[0015]第一烘干除湿箱内设有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通过该图像传感器向中控屏传输第一烘干除湿箱内的图像信号,可以随时得知烘干箱内待烘
干物品的烘干进度和效果。
[0016]所述尾气排放管的中部还分别设有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的结构相同,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二密封盒体、第二散热片以及第二风扇;第二密封盒体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上,第二密封盒体的进风口设于第二密封盒体右侧壁上,第二风扇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第二密封盒体的内侧壁上,第二风扇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第二密封盒体的出风口对应于进风口设于第二密封盒体右侧壁上;第二散热片容置于第二密封盒体内,且第二散热片包覆于第二密封盒体内的尾气排放管管壁周向上。
[0017]第一烘干除湿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该第二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以感知车辆座舱内的温湿度,通过中控屏显示,并可通过中控屏控制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向座舱松热风,对座舱除湿气。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含有车用烘干装置的汽车,包括车身和车用烘干装置,所述车用烘干装置,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第一烘干除湿箱以及中控屏;
[0019]所述发动机设置于车身前部;所述发动机与尾气排放管连通;尾气排放管铺设于车身下端面的前后、中部和后部;
[0020]所述尾气排放管靠近发动机一端套接有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该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
[0021]第一烘干除湿箱设置于车身座舱内的副驾驶储物箱内或副驾驶座椅下方空间;第一烘干除湿箱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连通;
[0022]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设置于车身前部;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封盒体、散热片以及风扇;密封盒体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上,密封盒体的进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进气管侧壁,密封盒体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烘干除湿箱;散热片容置于密封盒体内,且散热片包覆于密封盒体内的尾气排放管管壁周向上,风扇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密封盒体的内侧壁上;
[0023]散热风扇通过导线与中控屏电连接,中控屏设置于车身座舱前部;
[0024]所述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对应设置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位置的尾气排放管上;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的出风口穿过车身底板露设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的地板上表面处;所述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对应设置于车身座舱主驾驶位和主驾驶位后部乘客位之间位置的尾气排放管上;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的出风口穿过车身底板露设于车身座舱对应位置的地板上表面处。
[0025]所述车身座舱主驾驶位下部空间可设置有第二烘干除湿箱,第二烘干除湿箱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连通。
[0026]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车内和烘干除湿装置内的环境温湿度,分别显示在中控屏上,并通过中控屏实现对烘干除湿装置的控制操作,利用发动机尾气的余热,实现烘干除湿的目的;另可在副驾驶储物箱下或座椅下方独立设置雨伞或鞋的烘干除湿装置,以实现座舱的烘干除湿功能。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发动机;
[0032]11、进气管;
[0033]2、尾气排放管;
[0034]3、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
[0035]31、密封盒体;
[0036]32、散热片;
[0037]33、风扇;
[0038]4、第一烘干除湿箱;
[0039]41、箱体;
[0040]411、侧端取放开口;
[0041]42、进风通道;
[0042]43、百叶窗式进风口;
[0043]44、第一温湿度传感器;
[0044]45、图像传感器;
[0045]46、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0046]5、中控屏;
[0047]6、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
[0048]61、第二密封盒体;
[0049]62、第二散热片;
[0050]63、第二风扇;
[0051]7、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尾气排放管(2)、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第一烘干除湿箱(4)以及中控屏(5);所述发动机(1)与尾气排放管(2)连通;所述尾气排放管(2)靠近发动机(1)一端套接有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该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1)进气管(11)侧壁;第一烘干除湿箱(4)通过管路与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连通;第一余热收集送风盒(3)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密封盒体(31)、散热片(32)以及风扇(33);密封盒体(31)密封套接于尾气排放管(2)上,密封盒体(31)的进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发动机(1)进气管(11)侧壁,密封盒体(31)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烘干除湿箱(4);散热片(32)容置于密封盒体(31)内,且散热片(32)包覆于密封盒体(31)内的尾气排放管(2)管壁周向上;风扇(33)固定于靠近进风口的密封盒体(31)的内侧壁上;风扇(33)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烘干除湿箱(4)包括带有侧端取放开口(411)的箱体(41),箱体(41)顶壁设有进风通道(42),密封盒体(31)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通于箱体(41)顶壁的进风通道(42),进风通道(42)的下端设有百叶窗式进风口(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烘干除湿箱(4)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4),该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4)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烘干除湿箱(4)内设有图像传感器(45),该图像传感器(45)通过导线与中控屏(5)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管(2)的中部还分别设有第二余热收集送风盒(6)和第三余热收集送风盒(7),第二余热收集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龙陈鹏韩冰齐林宋太威赵永航雷超焦博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