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08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网结构,旨在提供一种能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过滤网结构,它包括气体发生器壳体,所述气体发生器壳体内设有过滤体,所述过滤体位于气体发生器壳体的端部,所述过滤体与气体发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壳体的端部设有与过滤体相对应的排气孔,所述过滤体的一端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所述过滤体内设有呈迂回布置的过滤通道,所述预留孔通过过滤通道与排气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气体的冲击波进行降解同时起到残渣过滤和降温的作用,同时在达到过滤效果的同时缩短了过滤体的长度,使得此结构在气体发生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较小,达到了能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目的。了能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目的。了能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网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过滤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根据最新的安全气囊市场调查分析,由于21版的C

NCAP的实行,对于主驾气囊要求输出比较高,气袋的体积也比较大,但是相比汽车的发展方向轻量化,所以对于主驾气囊用气体发生器要求为小型化、高输出。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203391725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01月15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折叠夹层环绕式过滤网,包括相互对折的内过滤面和外过滤面,所述内过滤面的顶部与外过滤面的顶部通过顶部遮挡面连接,内过滤面与外过滤面之间填充有过滤实体,所述内过滤面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向外凸起的凸点,内过滤面、过滤实体和外过滤面共同卷绕成圆筒状。
[0004]专利公开号为CN203391726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01月15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过滤网,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过滤层、内保持层、外保持层和排气层,所述内保持层与外保持层之间填充有过滤实体,内保持层、过滤实体和外保持层共同构成环形滤腔,所述环形滤腔的前端为与过滤层相通的进气口,环形滤腔的后端为与排气层相通的出气口,所述气体从过滤层通过进气口进入环形滤腔,沿环形滤腔换向流动后,从出气口进入排气层。
[0005]专利公开号为CN206954172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05月16日,公开了一种排气稳定型气体发生器结构,包括柱状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左端设有点火管头,所述外壳的右端侧壁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外壳的右端端部设有端盖,所述外壳的右端内部设有覆盖住排气孔的管状过滤器,所述管状过滤器的内部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左端外圈与管状过滤器的左端内壁接触,所述过滤筒的右端与端盖的内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筒与管状过滤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管状滤网的左端设有保压隔片,所述保压隔片与点火管头之间的部位形成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有传火药和产气药。
[0006]从上述几个专利可知,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内的过滤网结构均为圆筒状,气体从过滤网的端部进入,并通过过滤网筒壁的过滤后从气体发生器壳体侧壁上的若干个排气孔排出到气袋内,此种过滤网结构占用空间较大,从而使得气体发生器内部的容积较小,不利于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过滤网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过滤网结构。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过滤网结构,它包括气体发生器壳体,所述气体发生器壳体内设有过滤体,所述过滤体位于气体发生器壳体的端部,所述过滤体与气体发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气体
发生器壳体的端部设有与过滤体相对应的排气孔,所述过滤体的一端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所述过滤体内设有呈迂回布置的过滤通道,所述预留孔通过过滤通道与排气孔相连通。
[0010]所述气体发生器壳体内设有过滤体,所述过滤体位于气体发生器壳体的端部,所述过滤体与气体发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壳体的端部设有与过滤体相对应的排气孔,所述过滤体的一端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所述过滤体内设有呈迂回布置的过滤通道,所述预留孔通过过滤通道与排气孔相连通。当气体发生器内的产气药被点燃开始产气时,气体发生器壳体内的气体通过预留孔进入到过滤体内的过滤通道进行过滤,并从气体发生器壳体端部的排气孔排入到气袋内,由于过滤通道呈迂回布置,使得进入到过滤通道内的气体得到多次转弯,可以对气体的冲击波进行降解同时起到残渣过滤和降温的作用,同时在达到过滤效果的同时缩短了过滤体的长度,使得此结构在气体发生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较小,达到了能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目的。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过滤通道呈S型迂回折弯状均匀分布于过滤体内,所述过滤通道的一端为输入端,所述过滤通道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预留孔位于输入端的侧壁上,所述预留孔位于过滤体的一侧,所述预留孔与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输出端位于过滤体相对应的另一侧,所述输出端上设有输出孔,所述输出孔与排气孔相连通。过滤通道呈S型迂回折弯状均匀分布于过滤体内,使得进入到过滤通道内的气体受过滤通道的限制得到多次转弯,可以对气体的冲击波进行降解同时起到残渣过滤和降温的作用,同时在达到过滤效果的同时更进一步地缩短了过滤体的长度,使得此结构在气体发生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较小,提高了气体的输出效率;预留孔位于输入端的侧壁上,使得预留孔与过滤通道内的第一个折弯部不相对应,使得气体通过预留孔进入到过滤通道内时能够尽可能地得到更多的转弯,从而利于提高对气体冲击波的降解效果以及残渣过滤和降温效果;输出孔与排气孔相连通。便于经过滤后的气体依次通过输出孔和排气孔排入到气袋内。
[0012]作为优选,所述预留孔和输出孔均位于过滤体的端部,使得气体从过滤体一端的预留孔进入,并从其另一端的输出孔输出,最后从气体发生器壳体端部上的排气孔排入到气袋内,有利于缩短了过滤体的长度,所述排气孔与输出孔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经过滤后的气体从输出孔排出时,能够得到再一次的转弯后从排气孔排出,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对气体冲击波的降解效果以及残渣过滤和降温效果。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过滤体的外侧壁与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有利于提高整个过滤体结构的强度,从而利于保证过滤和降温效果。
[0014]作为优选,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若干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有利于气体进入到过滤通道内后可以得到三次以上的转弯,从而对气体的冲击波进行良好地降解,同时起到良好地残渣过滤效果和降温效果。
[0015]作为优选,所述折弯部内设有过滤网一,所述过滤网一与折弯部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所述过滤网一又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网孔一构成。过滤网一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了过滤体对气体冲击波的降解效果,以及残渣过滤效果和降温效果。
[0016]作为优选,所述输出孔内设有过滤网二,所述过滤网二与输出孔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所述过滤网二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网孔二构成。过滤体也可在输出孔处设置过滤网二,或者在过滤网一的基础上进行设置,更进一步提高了过滤体对气体冲击波的降解效果,以及残渣过滤效果和降温效果。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气体的冲击波进行降解同时起到残渣过滤和降温的作用,同时在达到过滤效果的同时缩短了过滤体的长度,使得此结构在气体发生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较小,达到了能提高气体的输出效率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整个过滤体结构的强度,从而利于保证过滤和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中:1. 气体发生器壳体,2. 过滤体,3. 排气孔,4. 预留孔,5. 过滤通道,6. 输入端,7. 输出端,8. 输出孔,9. 折弯部,10. 过滤网一,11. 过滤网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气体发生器壳体(1),所述气体发生器壳体(1)内设有过滤体(2),所述过滤体(2)位于气体发生器壳体(1)的端部,所述过滤体(2)与气体发生器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壳体(1)的端部设有与过滤体(2)相对应的排气孔(3),所述过滤体(2)的一端设有若干个预留孔(4),所述过滤体(2)内设有呈迂回布置的过滤通道(5),所述预留孔(4)通过过滤通道(5)与排气孔(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过滤通道(5)呈S型迂回折弯状均匀分布于过滤体(2)内,所述过滤通道(5)的一端为输入端(6),所述过滤通道(5)的另一端为输出端(7),所述预留孔(4)位于输入端(6)的侧壁上,所述预留孔(4)位于过滤体(2)的一侧,所述预留孔(4)与输入端(6)相连通,所述输出端(7)位于过滤体(2)相对应的另一侧,所述输出端(7)上设有输出孔(8),所述输出孔(8)与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展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