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905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载装置。移载驱动部(440)具备与接触部(C)驱动连结的移载驱动传递机构(441)、以及将移载驱动传递机构(441)驱动的移载驱动源(442)。导引驱动部(450)具备与一对导引部(4G)驱动连结的导引驱动传递机构(451)、以及将导引驱动传递机构(451)驱动的导引驱动源(452)。移载驱动源(442)及导引驱动源(452)相对于保持部配置在移载方向抄取侧(X2);移载驱动传递机构(441)和导引驱动传递机构(451)具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中交叉的交叉部分(Z),并且在该交叉部分(Z)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而配置。邻而配置。邻而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具备保持物品的保持部,进行移载动作,所述移载动作包括将前述物品从前述保持部向移载对象部位移载的卸下动作(unloading operation)以及将前述物品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向前述保持部移载的抄取动作(scooping operation)。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00-11862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移载装置的一例。以下,在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在括弧内表示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0003]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移载装置(14)具备用来保持物品(W)的保持部(21)、以及包括多个叉(fork)而构成的伸出退缩移动部件(extension/retraction member)。移载装置(14)构成为,使用伸出退缩移动部件将物品(W)在入库口(6)、出库口(7)及收纳部(3)等移载对象部位与保持部(21)之间移载。
[0004]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对移载装置(14)的为了物品(W)的移载而发挥不同功能的各功能部的配置位置进行调整等,朝向移载装置(14)的上下方向的小型化有改善的余地。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移载装置(14)中,由于用来使伸出退缩移动部件伸出退缩的马达(M)设置在相对于保持部(21)在上下方向观察中重叠的位置,所以相应地移载装置(14)作为整体处于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的趋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希望实现能够达成上下方向的小型化的移载装置。
>[0006]一种移载装置,具备保持物品的保持部,进行移载动作,所述移载动作包括将前述物品从前述保持部向移载对象部位移载的卸下动作以及将前述物品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向前述保持部移载的抄取动作;该移载装置具备:移载单元,使前述物品在前述保持部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之间沿沿着水平方向的移载方向移动;导引单元,沿着前述移载方向对在前述保持部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移动的前述物品进行引导;以及主体部,支承前述移载单元和前述导引单元;前述移载单元具备在前述移载动作时与前述物品接触而使该物品沿着前述移载方向移动的接触部、以及使前述接触部沿着前述移载方向往复移动的移载驱动部;将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前述移载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前述导引单元具备相对于被前述保持部保持的前述物品在前述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的一对导引部、以及使一对前述导引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变化的导引驱动部;前述移载驱动部具备与前述接触部驱动连结的移载驱动传递机构、以及将前述移载驱动传递机构驱动的移载驱动源;前述导引驱动部具备与一对前述导引部驱动连结的导引驱动传递机构、以及将前述导引驱动传递机构驱动的导引驱动源;将前述移载方向上的从前述保持部朝向前述移载对象部位的一侧设为移载方向卸下侧,将前述移载方向上的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朝向前述保持部的一侧设为移载方向抄取侧;前述移载驱动源及前述导引驱动源相对于前述保
持部配置在前述移载方向抄取侧;前述移载驱动传递机构和前述导引驱动传递机构具有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中交叉的交叉部分,并且在该交叉部分处在前述上下方向上相邻而配置。
[0007]根据本结构,移载驱动源及导引驱动源相对于保持部配置在移载方向抄取侧。因此,与移载驱动源及导引驱动源以与保持部在上下方向观察中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移载装置的上下方向尺寸抑制为较小。此外,与移载驱动源及导引驱动源相对于保持部配置在移载方向卸下侧的情况相比,这些驱动源的存在难以成为物品的移载的妨碍。此外,在本结构中,由于接触部的移动方向与导引部的移动方向交叉,并且接触部和导引部以保持部为基准而配置,所以移载驱动传递机构和导引驱动传递机构不得不具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中重叠的交叉部分。但是,移载驱动传递机构和导引驱动传递机构在该交叉部分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而配置。因此,即使是移载驱动传递机构和导引驱动传递机构具有交叉部分的结构,也容易将移载装置的上下方向尺寸抑制为较小。通过以上,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移载装置的上下方向的小型化。
[0008]有关本公开的技术的更多的特征和优点,根据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应该会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输送设备的俯视图。
[0010]图2是容器搁架的主视图。
[0011]图3是输送车的车体宽度方向视图。
[0012]图4是表示移载装置的第1姿势和第2姿势的俯视图。
[0013]图5是表示移载装置的主要部的宽度方向视图。
[0014]图6是表示移载装置的主要部的俯视图。
[0015]图7是表示移载驱动传递机构和导引驱动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0016]图8是表示容器相对于搁架部的抄取动作的说明图。
[0017]图9是表示容器相对于搁架部的抄取动作的说明图。
[0018]图10是表示容器相对于搁架部的卸下动作的说明图。
[0019]图11是进行容器相对于层积区域的抄取及卸下的并行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
[0020]图12是进行容器相对于层积区域的抄取及卸下的并行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
[0021]图13是进行容器相对于层积区域的抄取及卸下的并行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移载装置是进行物品的移载动作的装置。以下,例示移载装置作为输送容器的输送设备所具备的输送车的一部分而构成的情况,对移载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相当于“物品”,移载装置构成为将容器移载。
[0023]如图1所示,输送设备F具备收纳容器70(参照图2)的容器搁架8和进行容器70的运出及运入的运入运出部9。输送车100将被运入运出部9运入的容器70向容器搁架8输送,或将收纳于容器搁架8的容器70为了运出而向运入运出部9输送。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搁架8一边隔开规定的间隔一边相互平行地配置。多个
容器搁架8的各自至少正面开口,在该正面进行容器70的取放。而且,在正面相面对而相邻的一对容器搁架8之间,设定有行驶体1(输送车100)的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换言之,相邻的一对容器搁架8隔开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设定为,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经过一对容器搁架8之间。此外,输送设备F所具备的多个容器搁架8中的配置在最端部的容器搁架8将正面朝向外侧而配置,在沿着该端部的容器搁架8的正面的区域也设定有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此外,在输送设备F设置有多个运入运出部9,在经过多个运入运出部9的各自的区域也设定有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
[0025]行驶路径R包括沿着容器搁架8的正面在该容器搁架8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搁架内路径Ra、以及设定在容器搁架8的配置区域的外部的搁架外路径Rb。搁架内路径Ra与多个容器搁架8的各自对应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面相面对而相邻的一对容器搁架8之间的区域设定的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以及在沿着将正面朝向外侧配置的容器搁架8的该正面的区域设定的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载装置,具备保持物品的保持部,进行移载动作,所述移载动作包括将前述物品从前述保持部向移载对象部位移载的卸下动作以及将前述物品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向前述保持部移载的抄取动作,所述移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移载单元,使前述物品在前述保持部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之间沿沿着水平方向的移载方向移动;导引单元,沿着前述移载方向对在前述保持部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移动的前述物品进行引导;以及主体部,支承前述移载单元和前述导引单元;前述移载单元具备在前述移载动作时与前述物品接触而使该物品沿着前述移载方向移动的接触部、以及使前述接触部沿着前述移载方向往复移动的移载驱动部;将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前述移载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前述导引单元具备相对于被前述保持部保持的前述物品在前述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的一对导引部、以及使一对前述导引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变化的导引驱动部;前述移载驱动部具备与前述接触部驱动连结的移载驱动传递机构、以及将前述移载驱动传递机构驱动的移载驱动源;前述导引驱动部具备与一对前述导引部驱动连结的导引驱动传递机构、以及将前述导引驱动传递机构驱动的导引驱动源;将前述移载方向上的从前述保持部朝向前述移载对象部位的一侧设为移载方向卸下侧,将前述移载方向上的从前述移载对象部位朝向前述保持部的一侧设为移载方向抄取侧;前述移载驱动源及前述导引驱动源相对于前述保持部配置在前述移载方向抄取侧;前述移载驱动传递机构和前述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昌重木村和诚村田宏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