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124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涉及刹车系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刹车系统在固定时使用的降温支架,因无法对热量进行及时的扩散,导致热量过载影响物件的使用效果的问题。所述外接通风机构安装在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的另一端,所述外接通风机构前端面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预留腔,且第一预留腔与外接通风机构一体式形成,所述第一预留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与外接通风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外接通风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腔体,所述第一内腔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槽,且导风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内腔体安装在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内腔体的内部设置有泵送机构,所述泵送机构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端头。端设置有输入端头。端设置有输入端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刹车系统
,具体为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因为车轮的转动才能够在道路上行驶,需要对汽车进行制动时,需要使用到刹车系统对车轮进行制动,刹车系统需要通过支架对刹车片进行安装。
[0003]例如公告号为CN202021246015.3(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动降温的支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法兰,所述支架靠近顶部的外壁固定有刹车片安装架,其中,所述支架靠近刹车片安装架的上方套有刹车片,所述安装垫与刹车片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安装垫,所述刹车片安装架、刹车片与安装垫重合的位置均贯穿有螺孔。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冷却流道,冷却液进入进液流道的内部,通过环形的进液槽,使进液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持续进入进液槽内部,之后使冷却液在冷却流道内流动,冷却液进入出液槽内部后,通过环形的出液槽,使冷却液能够持续进入出液流道的内部,使冷却液能够在冷却流道持续流动,通过冷却液带走支架的热量,便于使支架自动进行降温。
[0004]但是,现有的刹车系统在固定时使用的降温支架,因无法对热量进行及时的扩散,导致热量过载影响物件的使用效果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刹车系统在固定时使用的降温支架,因无法对热量进行及时的扩散,导致热量过载影响物件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包括:自降温支架主体,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凸起卡块,且安装凸起卡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凸起卡块均与自降温支架主体固定环连接;
[0007]还包括:
[0008]外接通风机构,其安装在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的另一端,所述外接通风机构前端面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预留腔,且第一预留腔与外接通风机构一体式形成,所述第一预留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与外接通风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外接通风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腔体,所述第一内腔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槽,且导风槽设置有若干个;
[0009]第二内腔体,其安装在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内腔体的内部设置有泵送机构,所述泵送机构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端头,所述泵送机构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端头,且输出端头和输入端头均与泵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一端内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
网和第三过滤网均和自降温支架主体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泵送机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削弱弹簧,且削弱弹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削弱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泵送机构和自降温支架主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泵送机构另一端的上方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设置有若干个。
[0012]优选的,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检修遮挡板,所述检修遮挡板通过安装六角螺栓与自降温支架主体螺纹连接,且安装六角螺栓设置有四个。
[0013]优选的,所述检修遮挡板内部的四角均设置有预留孔槽,且预留孔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六角螺栓均安装在四个预留孔槽的内部。
[0014]优选的,所述检修遮挡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预留腔,所述第二预留腔的内部设置有观察窗口,且观察窗口与检修遮挡板内嵌式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外接通风机构和泵送机构,外接通风机构对外部气体进行收集,输送至泵送机构,再由泵送机构统一输出,作用于刹车系统的外壁,流动的气体有效的带动对热量吸收,避免刹车系统热量过载的情况,避免现有的刹车系统在固定时使用的降温支架,因无法对热量进行及时的扩散,导致热量过载影响物件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0017]2、通过在外接通风机构上设置的第一过滤网,以及自降温支架主体上设置的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对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杂质的进入,同时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设置,保障自降温支架主体内部元件运行的正常,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外接通风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自降温支架主体内部图;
[0021]图中:1、自降温支架主体;2、外接通风机构;3、第一预留腔;4、第一过滤网;5、安装腔体;6、安装凸起卡块;7、检修遮挡板;8、安装六角螺栓;9、预留孔槽;10、第二预留腔;11、观察窗口;12、第一内腔体;13、导风槽;14、第二内腔体;15、泵送机构;16、削弱弹簧;17、输入端头;18、输出端头;19、连接件;20、第二过滤网;21、第三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包括:自降温支架主体1,自降温支架主体1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体5,安装腔体5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凸起卡块6,且安装凸起卡块6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凸起卡块6均与自降温支架主体1 固定环连接;
[0024]还包括:
[0025]外接通风机构2,其安装在自降温支架主体1的另一端,外接通风机构2前端面的内
部设置有第一预留腔3,且第一预留腔3与外接通风机构 2一体式形成,第一预留腔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且第一过滤网 4与外接通风机构2固定连接,外接通风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腔体 12,第一内腔体1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槽13,且导风槽13设置有若干个;
[0026]第二内腔体14,其安装在自降温支架主体1的内部,第二内腔体14 的内部设置有泵送机构15,泵送机构15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端头17,泵送机构15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端头18,且输出端头18和输入端头17均与泵送机构15固定连接,自降温支架主体1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0,自降温支架主体1一端内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21,第二过滤网20和第三过滤网21均和自降温支架主体1固定连接。
[0027]请参阅图3,泵送机构1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削弱弹簧16,且削弱弹簧16设置有两个,两个削弱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泵送机构15和自降温支架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削弱弹簧16的设置,可削弱外部对该装置的冲击力。
[0028]请参阅图3,泵送机构15另一端的上方设置有连接件19,且连接件 19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19的设置,使得物件有着稳定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自降温支架,包括自降温支架主体(1),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1)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体(5),所述安装腔体(5)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凸起卡块(6),且安装凸起卡块(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凸起卡块(6)均与自降温支架主体(1)固定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接通风机构(2),其安装在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1)的另一端,所述外接通风机构(2)前端面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预留腔(3),且第一预留腔(3)与外接通风机构(2)一体式形成,所述第一预留腔(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且第一过滤网(4)与外接通风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外接通风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腔体(12),所述第一内腔体(1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槽(13),且导风槽(13)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内腔体(14),其安装在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内腔体(14)的内部设置有泵送机构(15),所述泵送机构(15)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端头(17),所述泵送机构(15)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端头(18),且输出端头(18)和输入端头(17)均与泵送机构(15)固定连接,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1)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0),所述自降温支架主体(1)一端内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21),所述第二过滤网(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邵武程长藕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合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