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24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包括架体、座板、控制器、行走机构和跨台阶机构;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跨台阶机构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两组跨台阶组件,跨台阶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第二、第三连杆和支撑轮,第一电动推杆与控制器连接,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架体上,伸缩端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第一连杆的一端倾斜向上并与架体转动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并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和支撑轮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从动轮转动连接。本方案能自主跨越台阶,从而使得使用者坐在轮椅外出活动时,即便没有人陪伴也能跨越台阶,进而大大提高轮椅使用范围。进而大大提高轮椅使用范围。进而大大提高轮椅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


[0001]本技术涉及轮椅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医疗辅助器械的实际应用。
[0003]轮椅作为一种技术性的移动辅助设备,通常用于暂时或永久的不能行动、行走困难或疲劳的人,例如肢体伤残者和老人孕妇等行动不便人士,辅助其转移和照顾,帮助他们进行身体锻炼,恢复一定的行动能力,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参与社会活动。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轮椅往往只能在平地上行走,当遇到台阶时需要他人辅助才能将轮椅抬上台阶,这样就使得当使用者坐上轮椅外出活动时,需要时刻有人在身边陪伴,否则在遇到台阶处时将无法行走,这样无疑大大限制了轮椅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自主跨越台阶,从而使得使用者坐在轮椅外出活动时,即便没有人陪伴也能跨越台阶,进而大大提高轮椅使用范围的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所述轮椅包括架体、座板、控制器、行走机构和跨台阶机构,所述行走机构、所述座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跨台阶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跨台阶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8]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且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轮椅运动;
[0009]所述跨台阶机构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两组跨台阶组件,所述跨台阶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支撑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得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长和缩短,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倾斜向上延伸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所述支撑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
[0010]在本方案中,以人体坐在轮椅上时的方向作为参考方向,即本方案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分别对应为人体坐在轮椅上时的前、后、左、右、上、下,同时本方案中的轴向为左右方向,竖向为上下方向,纵向为前后方向。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当本方案的轮椅运动到台阶处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伸长,在第一电动推杆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绕其与架体的转动连接点向前转动,第一连杆向前转动再推动第二连杆向前移动,第二连杆向前移动再推动支撑轮向前移动,直到支撑轮触碰到台阶,此时第一电动推杆继续伸长,此时在第三连杆的作用下,轮椅将以主动轮与地面的接触点为圆心,并以主动轮到从动轮的距离为半径向上旋转,直到
从动轮的轮心超过台阶高度,此时主动轮推动轮椅向台阶方向运动,在主动轮的驱动下,从动轮向前运动并越过台阶,从而完成跨越台阶的过程。当轮椅跨越台阶后并移动到平地上时,第一电动推杆收缩,以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恢复到初始位置,以使得轮椅能够正常在平地上行走。
[0012]综上,本方案的轮椅能自主跨越台阶,从而使得使用者坐在轮椅外出活动时,即便没有人陪伴也能跨越台阶,进而大大提高轮椅使用范围。
[0013]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两组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且所述主动部件位于多功能轮椅行走方向的后侧,所述从动部件位于多功能轮椅行走方向的前侧,所述主动部件包括主动轮、驱动电机和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得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运行,所述电机支架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离合器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离合器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0014]所述从动部件包括从动轮和第一支撑套筒,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安装在所述架体上,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套筒上还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上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以使得所述从动轮能够绕所述第一支撑套筒转动。
[0015]这样,行走机构在带动轮椅行走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的转动通过离合器传递到主动轮,主动轮转动以带动轮椅行走,轮椅行走时,从动轮绕第一支撑套筒转动,由此实现轮椅行走的效果。
[0016]优选的,在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支撑套筒,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套筒上,所述第二支撑套筒上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上设有第二轴承,所述支撑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承上,以使得所述支撑轮能够绕所述第二支撑套筒转动。
[0017]这样,通过第二支撑套筒、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套实现支撑轮与第二连杆之间转动连接的效果。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设有整体呈U型结构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的U型开口朝向多功能轮椅的前侧,所述第二支撑套筒穿过所述连接部的U型开口,且所述支撑轮设于所述连接部的U型开口处,在所述连接部的轴向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从动轮轴向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撑套筒上。
[0019]优选的,所述从动轮采用全向轮,且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主动轮的直径,所述主动轮的直径为390

410mm,所述从动轮的直径为170

190mm,且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为550

570mm。
[0020]这样,全向轮可以轻松实现横向运动,轮毂安装固定,转向灵活,方向控制精准,避免了万向轮旋转运动时会与车身、小腿板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同时越障能力比较强,适合连续跨越盲道设施等路面情况。
[0021]优选的,所述轮椅跨台阶时的最大倾斜角度小于16
°
且大于14
°

[0022]这样,轮椅的最大倾斜角度过小会导致无法跨越台阶,而最大倾斜角度过大则容易导致轮椅的侧翻,上述轮椅的最大倾斜角度既可以保证轮椅跨台阶的需求,同时又能避免轮椅的侧翻。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的行程为140

160mm,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
收缩极限值为250

260mm,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长极限值为400

410mm。
[0024]这样,第一电动推杆的上述参数选择可以保证跨越台阶的需求。
[002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架体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所述架体沿纵向方向的中点处。
[0026]这样,第一连杆与架体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架体沿纵向方向的中点处,可以避免第一电动推杆伸缩过程中与架体之间的碰撞。
[0027]优选的,所述从动轮的半径大于待跨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包括架体、座板、控制器、行走机构和跨台阶机构,所述行走机构、所述座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跨台阶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跨台阶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且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轮椅运动;所述跨台阶机构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两组跨台阶组件,所述跨台阶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支撑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得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长和缩短,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倾斜向上延伸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所述支撑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两组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且所述主动部件位于多功能轮椅行走方向的后侧,所述从动部件位于多功能轮椅行走方向的前侧,所述主动部件包括主动轮、驱动电机和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得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运行,所述电机支架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离合器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离合器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从动部件包括从动轮和第一支撑套筒,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安装在所述架体上,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套筒上还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上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以使得所述从动轮能够绕所述第一支撑套筒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跨越台阶功能的轮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支撑套筒,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套筒上,所述第二支撑套筒上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垚黎波刘家红陈新志立袁冬万滢滢曹豪靖晔高殿权唐新李雪赵秋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