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86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包括底盘底座、转接件及支撑柱。转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底座,转接件设有第一插接部。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安装配合,以使支撑柱与转接件可拆卸连接。安装时,先将转接件的第一插接部与支撑柱的第二插接部进行安装配合,然后将转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底座。拆卸时,先将转接件从底盘底座上拆卸下来,然后再拆卸转接件与支撑柱。如此,无需翻转底盘底座便能够实现底盘底座与支撑柱的拆装,降低机器人生产装配及后期维护的难度。此外,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安装配合,这样能够加强支撑柱与转接件连接位置的抗弯曲能力,提高支撑柱安装的牢固性。提高支撑柱安装的牢固性。提高支撑柱安装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逐步应用于大众服务场景中,例如机器人在餐厅、写字楼、酒店等场所提供配送服务。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及机架,机架通过支撑柱与移动底盘连接,然而移动底盘与支撑柱的螺丝容易松动,并且拆装机架需将移动底盘翻转至底部朝上才能操作,不利于生产及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机器人,能够降低机器人生产装配及后期维护拆卸的难度,并且还能够提高支撑柱安装的牢固性。
[0004]一种机器人,包括:
[0005]底盘底座;
[0006]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盘底座,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一插接部;以及
[0007]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安装配合,以使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凸设于所述转接件的插接柱,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与所述插接柱适配的插接孔,所述插接柱设于所述插接孔内,并与所述插接孔过盈配合。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还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转接件安装配合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凸设于所述转接件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包括座体、凸设于所述座体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还设有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及第三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加强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部;所述第二加强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体的边缘,所述第二加强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侧部;所述第三加强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部,所述第三加强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侧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转接件安装配合的一端对应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支撑柱。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
围绕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孔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围绕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底盘底座对应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盘底座与所述转接件。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底盘底座的安装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转接件的安装面积。
[0017]上述的机器人,安装时,先将转接件的第一插接部与支撑柱的第二插接部进行插接配合,以可拆卸连接转接件与支撑柱,再将转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底座。拆卸时,先将转接件从底盘底座上拆卸下来,再拆卸转接件与支撑柱。如此,无需翻转底盘底座便能够实现底盘底座与支撑柱之间的拆装,降低机器人生产装配及后期维护拆卸的难度。此外,转接件设有第一插接部,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这样能够加强支撑柱与转接件连接位置的抗弯曲能力,提高支撑柱安装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机器人的结构分解图;
[0023]图4为图3所示的机器人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所示的机器人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3所示的机器人的转接件与支撑柱装配后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10、底盘底座;11、第二安装孔;12、安装件;20、转接件;21、第一插接部;211、插接柱;22、第一定位部;221、定位柱;23、第一固定孔;24、第一安装孔;25、座体;251、第一凸起部;252、第二凸起部;253、第一加强肋;254、第二加强肋;255、第三加强肋;30、支撑柱;31、第二插接部;311、插接孔;32、第二定位部;321、定位孔;33、第二固定孔;34、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机器人,包括底盘底座10、转接件20及支撑柱30。转接件20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底座10。转接件20设有第一插接部21,支撑柱30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31,第一插接部21与第二插接部31安装配合,以使转接件20与支撑柱30可拆卸连接。
[0029]可选地,支撑柱30为型材,例如铝挤压型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柱30也可为其它类型的柱体,不以此为限。
[0030]上述的机器人,安装时,先将转接件20的第一插接部21与支撑柱30的第二插接部31进行安装接配合,以可拆卸连接转接件20与支撑柱30,再将转接件20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底座10。拆卸时,先将转接件20从底盘底座10上拆卸下来,再拆卸转接件20与支撑柱30。如此,无需翻转底盘底座10便能够实现底盘底座10与支撑柱30之间的拆装,降低机器人生产装配及后期维护拆卸的难度。此外,转接件20设有第一插接部21,支撑柱30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31,第一插接部21与第二插接部31安装配合,这样能够加强支撑柱30与转接件20连接位置的抗弯曲能力,提高支撑柱30安装的牢固性。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图5和图6,第一插接部21包括凸设于转接件20的插接柱211,第二插接部31设有与插接柱211适配的插接孔311,插接柱211设于插接孔311内,并与插接孔311过盈配合。如此,插接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底座;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盘底座,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一插接部;以及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安装配合,以使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凸设于所述转接件的插接柱,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与所述插接柱适配的插接孔,所述插接柱设于所述插接孔内,并与所述插接孔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还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转接件安装配合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凸设于所述转接件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定位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座体、凸设于所述座体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设有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及第三加强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谢承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