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411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其包括控制臂主体和加强件主体,控制臂主体上设有球头销安装部和和轴套安装部,控制臂主体的侧壁上设有减重槽,加强件主体用于密封减重槽;加强件主体的侧壁上设有放置于减重槽内用于提高控制臂主体强度的加强环组件,加强环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环,第一加强环的外侧壁抵靠在减重槽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于控制臂主体侧壁上的减重槽可以较佳的降低控制臂的重量,设置于减重槽处的加强件主体可以较佳的实现减重槽的密封,避免灰尘等落入减重槽中,抵靠在减重槽内侧壁上的第一加强环可以较佳的提升控制臂主体的承载力。控制臂主体的承载力。控制臂主体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


[0001]本技术涉及悬架系统控制臂
,具体涉及一种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

技术介绍

[0002]悬架系统是车身与车轮之间所有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用于将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支撑力、牵引力、制动力等力造成的力矩都传递到车身,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控制臂是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其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承载力。
[0003]现有的控制臂为了减轻自重,一般将控制臂设计为中空的结构,中空结构的控制臂,其承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其设置于控制臂主体上的减重槽可以较佳的实现控制臂的减重,设置于减重槽处的加强件主体可以较佳的实现减重槽的密封,避免灰尘等落入减重槽中,抵靠在减重槽内侧壁上的第一加强环可以较佳的提升控制臂主体的承载力。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其包括控制臂主体和加强件主体,所述控制臂主体上设有球头销安装部和和轴套安装部,所述控制臂主体的侧壁上设有减重槽,所述加强件主体用于密封所述减重槽;所述加强件主体的侧壁上设有放置于减重槽内用于加强控制臂主体强度的加强环组件,所述加强环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环,所述第一加强环的外侧壁抵靠在减重槽的内侧壁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环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加强环同轴设置的第二加强环,所述第二加强环设置于第一加强环的内侧,所述第一加强环的内侧壁上均匀的设有与第二加强环外侧壁相连接的连接柱,所述减重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第二加强环卡入的定位柱。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加强环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垫。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材质为弹簧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环组件设有多个,两相邻第一加强环的外壁之间相互抵靠。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臂主体横截面为U型,球头销安装部设置于控制臂U型结构的底部,轴套安装部设置于控制臂U型结构的两端。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于控制臂主体上的减重槽可以较佳的实现控制臂的减重,第一加强环的设置较佳的提升了控制臂主体的承载力;设置于减重槽处的加强件主体可以较
佳的实现减重槽的密封,避免灰尘等落入减重槽中,同时加强环组件设置与加强件主体的侧壁上,较佳的实现了第一加强环的安装与固定。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中控制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控制臂主体和加强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加强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10、控制臂主体;1101、球头销安装部;1102、轴套安装部;1103、减重槽;1104、螺栓;1106、定位柱;120、加强件主体;1201、第一加强环;1202、第二加强环;1203、连接柱;1204、橡胶垫;120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5]实施例:
[0026]本实施例中的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主体110,控制臂主体110的横截面为U型,控制臂主体110在其U型结构的底部设有球头销安装部1101,在其U型结构的两端设有轴套安装部1102;控制臂主体11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降低控制臂主体110重量的减重槽1103(如图1和2所示)。
[0027]本实施例中的高承载力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控制臂还包括加强件主体120,加强件主体120的横截面形状与减重槽1103一致且其横截面面积大于减重槽1103,加强件主体120使用螺栓1104固定在在控制臂主体110的减重槽1103处,控制臂主体110上设有与螺栓1104相配合的螺纹孔1205,使用螺栓1104连接控制臂主体110和加强件主体120的方式具有便于安装和易拆卸的优点;加强件主体120可以将减重槽1103密封,避免减重槽1103在控制臂使用过程中积存大量灰尘。
[0028]其中,加强件主体120的侧壁上设有放置于减重槽1103内用于加强控制臂主体110强度的加强环组件(如图3和4所示),加强环组件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减重槽1103的底壁上;加强环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环1201,第一加强环1201的外侧壁抵靠在减重槽1103的内侧壁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环1201外侧壁相互抵靠在一起;第一加强环1201的设置可以较佳的提升控制臂主体110的承载力;加强环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加强环1201同轴设置的第二
加强环1202,第二加强环1202设置于第一加强环1201的内侧,第一加强环1201的内侧壁上均匀的设有与第二加强环1202外侧壁相连接的连接柱1203,减重槽1103的底壁上设有用于第二加强环1202卡入的定位柱1106,定位柱1106的设置较佳的实现了对加强环组件的定位;其中连接柱1203的设置,较佳的实现了第一加强环1201和第二加强环1202之间的连接,定位柱1106和限位柱相配合的设置不仅较佳的实现了对加强环组件的定位也是第一加强环1201的受力更为均匀,提升了控制臂主体110的承载力。
[0029]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况的变化,控制臂会受到较为剧烈的震动,为了提升了加强环组件的抗震能力,定位柱1106的外壁与第二加强环1202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垫1204,并使用弹簧钢作为连接柱1203的材质;橡胶垫1204和使用弹簧钢材质支撑的连接柱1203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可以减少第一加强环1201因剧烈外力而出现变形的情况,可以较佳的提升加强环组件的抗震能力。
[00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臂主体(110)和加强件主体(120),所述控制臂主体(110)上设有球头销安装部(1101)和轴套安装部(1102),所述控制臂主体(110)的侧壁上设有减重槽(1103),所述加强件主体(120)用于密封所述减重槽(1103);所述加强件主体(120)的侧壁上固定有放置于减重槽(1103)内用于提升控制臂主体(110)强度的加强环组件,所述加强环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环(1201),所述第一加强环(1201)的外侧壁抵靠在减重槽(1103)的内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汽车悬架系统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加强环(1201)同轴设置的第二加强环(1202),所述第二加强环(1202)设置于第一加强环(1201)的内侧,所述第一加强环(1201)的内侧壁上均匀的设有与第二加强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亨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名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