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汽车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38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控制臂领域的高强度汽车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开设有操作孔,控制臂的上表面和控制臂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固圈,控制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层,控制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层,第一加固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韧性层,第二加固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韧性层,通过设置有加固圈,可以加强控制臂外表面的强度,起到加强控制臂强度的作用,避免汽车控制臂强度不高,车身晃动幅度大时,容易使控制臂断裂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操作孔,能够连接汽车其他部件,能够起到较好的连接作用,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固层,可以配合第二加固层,实现增加控制臂强度的目的。增加控制臂强度的目的。增加控制臂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汽车控制臂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臂领域,具体是高强度汽车控制臂。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汽车控制臂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控制臂(也被称为悬架臂)是用于对车轮的运动进行控制的臂,是对来自路面的冲击进行缓和、决定行驶性能和车高等的重要的零部件,当然也是决定乘车舒适度的重要的零部件。
[0003]现有的汽车控制臂强度不高,在车身晃动幅度大时,由于控制臂材质硬度不够,容易使控制臂断裂损坏,另外,在汽车行驶时,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震动,由于缓冲结构并不能完全将震动消除,汽车产生的震动会作用在控制臂上,但是控制臂一般没有较好的韧性能力,不能对其震动进一步进行消除缓冲,导致在其震动时,控制臂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高强度汽车控制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度汽车控制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和控制臂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固圈,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层,所述控制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层,所述第一加固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韧性层,所述第二加固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韧性层,所述第一韧性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二韧性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层。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衬套孔,每个所述第一衬套孔的内部均卡接有大衬套,通过设置有大衬套,起到方便与其他部件连接的作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臂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衬套孔,所述第二衬套孔的内部均卡接有小衬套,通过设置有小衬套,起到将该控制臂与其他部件进一步连接的作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固条,所述控制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加固条,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固条和第二加固条,起到加固该控制臂的作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v形条,所述控制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v形条,通过设置有第一v形条和第二v形条,起到加强控制臂与加固圈稳定的作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强筋,所述控制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加强筋,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起到进一步加强控制臂表面强度的作用。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条,所述控制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条,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起到进一步加强加固圈与控制臂的连接的作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加固圈,可以加强控制臂外表面的强度,进而增加控制臂的硬度,起到加强控制臂强度的作用,避免汽车控制臂强度不高,车身晃动幅度大时,由于控制臂材质硬度不够,容易使控制臂断裂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操作孔,能够连接汽车其他部件,能够起到较好的连接作用。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固层,可以配合第二加固层,能够增加控制臂本身的硬度,实现增加控制臂强度的目的,避免车轮带动车身震动时,控制臂由于强度不够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通过设置有第一韧性层,可以配合第二韧性层,能够增加控制臂本身的韧性,实现控制臂本身具有一定韧性的目的,避免控制臂没有较好的韧性能力,导致车轮产生的震动使控制臂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控制臂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v形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衬套孔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控制臂立体的剖面图。
[0020]图中:1、控制臂;2、操作孔;3、小衬套;4、第一加强筋;5、第一连接条;6、大衬套;7、加固圈;8、第一加固条;9、第一v形条;10、第二加强筋;11、第二连接条;12、第二v形条;13、第二加固条;14、第一衬套孔;15、第一加固层;16、第二衬套孔;17、第一韧性层;18、第二韧性层;19、第一耐磨层;20、第二耐磨层;21、第二加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强度汽车控制臂,包括控制臂1,控制臂1的上表面开设有操作孔2,控制臂1的上表面和控制臂1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固圈7,控制臂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层15,控制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层21,第一加固层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韧性层17,第二加固层2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韧性层18,第一韧性层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层19,第二韧性层1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层20。
[0023]其中,控制臂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衬套孔14,每个第一衬套孔14的内部均卡
接有大衬套6,通过大衬套6,可以将控制臂1与汽车连接,起到连接控制臂1的作用,控制臂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衬套孔16,第二衬套孔16的内部均卡接有小衬套3,通过小衬套3,,可以进一步将控制臂1与车架连接,达到辅助连接的效果,控制臂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固条8,控制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加固条13,通过第一加固条8,和第二加固条13,可以加固控制臂1右侧强度,起到加固控制臂1的作用。
[0024]其中,控制臂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v形条9,控制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v形条12,通过第一v形条9,可以配合第二v形条12,可以加强加固圈7与控制臂1右侧的连接,对加固圈7进一步固定,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控制臂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强筋4,控制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加强筋10,通过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10,可以加固控制臂1左侧的强度,起到进一步加固控制臂1的作用,控制臂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条5,控制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条11,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条5和第二连接条11,可以加强加固圈7与控制臂1左侧的连接,起到进一步对加固圈7进行加固的作用。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该控制臂1通过操作孔2、大衬套6和小衬套3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汽车控制臂,包括控制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1)的上表面开设有操作孔(2),所述控制臂(1)的上表面和控制臂(1)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固圈(7),所述控制臂(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层(15),所述控制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层(21),所述第一加固层(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韧性层(17),所述第二加固层(2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韧性层(18),所述第一韧性层(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层(19),所述第二韧性层(1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层(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衬套孔(14),每个所述第一衬套孔(14)的内部均卡接有大衬套(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1)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亨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名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