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407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在管件内壁的机械加工余量上开设凹止口,所述敞口方向为管件的焊接接头端;制作定位焊接衬套;安装定位焊接衬套,两管件的焊接接头端相对,在坡口处完成管件的焊接;完成焊接后的管件,对管件内壁进行机械加工去除机械加工余量,在去除机械加工余量的同时,一并去除定位焊接衬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可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装配精度、保证焊接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后续的机械加工难度,适宜作为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应用。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应用。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类部件焊接
,具体说是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管道类零件的装配、焊接施工过程中,常规的施工方法是在两个管类零件的连接端点焊3

4个点,将二者连接相对固定,然后再焊接;如果管件内外壁的加工余量较多,导致管壁较厚要预先开坡口,然后再点焊连接,最后焊接。
[0003]针对有高精度要求的管道类零件的装配、焊接施工,由于两管道类零件的轴线无法精准对中,各段管道焊接装配后的位置关系易产生错位、形位公差达不到高精度管道焊接连接的施工检验标准,结合图1、2进一步说明现有管道类零件的焊接装配过程,示例管道零件由前管1、中管2、后管3三段对接焊接而成,在管道零件的对接坡口4处要求留有根部间隙,然后分别在坡口4处进行焊接。
[0004]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当面对体积庞大口径大、重量较重的高精度管道需要焊接时,在对接时前管1与中管2的轴线的同轴度难以控制,导致两管件的同轴线错位造成管件零件错位偏差,难以控制两管件的轴线同轴,施工难度较大。
[0005]2、由于坡口为无根坡口且在坡口处留有根部间隙,在焊接时的电弧热量会将坡口尖端烧穿,再加上原先留有根部间隙,会导致熔池内的钢水由坡口处流入管道内,增加了焊接工作的难度,焊接质量难以控制,且影响管道内腔壁上的光滑度,达不到高精度管道的检验标准,影响使用。
[0006]出现以上情况,则需重新施工,不但拖延工期,而且耗费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技术问题,尤其是管件外表面无机械加工余量或很少的机械加工余量,管道内表面有很高的精度要求,且对焊缝有严格的探伤要求的管道类部件的装配、焊接,能实现管道类部件装配时精准定位,降低了焊接操作的难度以及提升焊接质量的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步骤e、步骤f、步骤g;装配、焊接前:a、在第一管件焊接接头端内壁的机械加工余量上开设有环状第一凹止口,所述第一凹止口的敞口方向为第一管件的焊接接头端;b、在第二管件焊接接头端内壁的机械加工余量上开设有环状第二凹止口,所述第
二凹止口的敞口方向为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所述第二凹止口与所述第一凹止口形状相同,敞口方向相对;c、在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开设焊接的坡口;d、制作定位焊接衬套;装配过程:e、安装定位焊接衬套,此时第一管件的焊接接头端与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相对,所述第一凹止口与第二凹止口之间留有坡口根部间隙且相对设置构成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凹止口与第二凹止口将所述定位焊接衬套夹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定位焊接衬套与第一凹止口和第二凹止口所形成的凹槽紧配间隙配合,通过所述安装定位焊接衬套完成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装配,实现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之间的定位;焊接过程:f、在坡口处完成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焊接;焊接完成:g、完成焊接后的管件,对管件内壁进行机械加工去除机械加工余量,在去除机械加工余量的同时,一并去除定位焊接衬套,保证管件内壁的尺寸及形位精度;重复步骤a

g,可完成所述第二管件与第三管件的焊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止口端面与所述第一管件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凹止口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件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凹止口端面与所述第二管件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凹止口侧壁与所述第二管件的轴线平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焊接衬套为圆环状,所述定位焊接衬套的两侧分别第一凹止口端面以及第二凹止口端面紧密贴合,用以控制坡口根部间隙。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焊接衬套内孔与外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所述第一凹止口端面及第二凹止口端面的宽度。
[0012]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管道件内部机械加工余量上加工出的环形凹止口,两个管道件通过夹持定位焊接衬套完成同轴装配及焊接,提高装配精度,解决装配焊接难度大,无法确保同轴装配的难题,同时避免管道装配错位,使形位公差满足高精度管道装配焊接连接的检验标准,又由于定位焊接衬套与两管道上的环形凹止口相对所形成的环形凹槽紧配间隙装配,且定位焊接衬套的外圆宽度大于根部间距起到承托作用,避免熔池内的钢水流入管道内部,降低了焊接难度,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可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装配精度、保证了焊接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后续的机械加工难度,适宜作为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应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管道类零件的焊接装配方法示意图;图2为现有管道类零件的焊接装配方法的I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及焊接的方法施工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及焊接的方法Ⅱ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及焊接前管件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焊接衬套剖面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焊接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Ⅲ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焊接装配示意图。
[0014]图中,1.前管,2.中管,3.后管,4.坡口,5.第一凹止口,6.第二凹止口,7.定位焊接衬套,7.1.内孔,7.2.外圆,8.第一凹止口端面,9.第一凹止口侧壁,10.第二凹止口端面,11.第二凹止口侧壁,12.机械加工余量,13.法兰管段a,14.通用三通管段,15.法兰管段b,16.法兰管段c。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据图3

6所述,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步骤e、步骤f、步骤g;装配、焊接前:a、在第一管件焊接接头端内壁的机械加工余量12上开设有环状第一凹止口5,所述第一凹止口5的敞口方向为第一管件的焊接接头端;b、在第二管件焊接接头端内壁的机械加工余量12上开设有环状第二凹止口6,所述第二凹止口6的敞口方向为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所述第二凹止口6与第一凹止口5形状相同,敞口方向相对;c、在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开设焊接的坡口;d、制作定位焊接衬套7;装配过程:e、安装定位焊接衬套7,此时第一管件的焊接接头端与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相对,所述第一凹止口5与第二凹止口6之间留有坡口根部间隙且相对设置构成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凹止口5与第二凹止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类部件精准装配及焊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步骤e、步骤f、步骤g;装配、焊接前:a、在第一管件焊接接头端内壁的机械加工余量上开设有环状第一凹止口,所述第一凹止口的敞口方向为第一管件的焊接接头端;b、在第二管件焊接接头端内壁的机械加工余量上开设有环状第二凹止口,所述第二凹止口的敞口方向为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所述第二凹止口与所述第一凹止口形状相同,敞口方向相对;c、在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开设焊接的坡口;d、制作定位焊接衬套;装配过程:e、安装定位焊接衬套,此时第一管件的焊接接头端与第二管件的焊接接头端相对,所述第一凹止口与第二凹止口之间留有坡口根部间隙且相对设置构成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凹止口与第二凹止口将所述定位焊接衬套夹装在所述凹槽中,使所述定位焊接衬套的轴线与两管件的轴线同轴,所述定位焊接衬套与第一凹止口和第二凹止口所形成的凹槽紧配间隙配合,通过所述安装定位焊接衬套完成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装配,实现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的之间的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达刘绍军李亮刘胜韩山威张浩刘伯韬
申请(专利权)人: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