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模内切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12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模内切刀,包括模仁、壳体、液压阻尼机构、活动铁芯和切刀,所述模仁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下侧设置有液压阻尼机构,且壳体上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且电磁线圈包裹在活动铁芯外侧。该简易模内切刀,设置有电磁线圈、活动铁芯和活塞板,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力并推动活动铁芯移动,活动铁芯推动切刀以及活塞板随之移动,此时油腔内上下两侧的液压油通过溢油孔流通,溢油孔的直径限制了液压油的流通速度,继而控制的活塞板和活动铁芯的移动速度,通过上述结构,可使用电磁作为动力,稳定的驱动切刀进行切断作业,简化的驱动结构,使用起来更加实用。使用起来更加实用。使用起来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模内切刀


[0001]本技术涉及模内切刀
,具体为一种简易模内切刀。

技术介绍

[0002]在注塑加工过程中,为了快速切断水口并将边角料与成品分离,因此需要使用到模内切刀。
[0003]现有的模内切刀通常依靠液压驱动装置作为动力,而该驱动方式的动力管线较为复杂,加大了拆卸更换的难度,对安装位置要求高,也不便于模仁的设计,并且现有的模内切刀通常未设置有加热功能,仅依靠动能挤压切断水口,该切断方式对切断力度要求高,且在切断作业时容易导致水口或产品撕裂,影响后续的加工,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模内切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模内切刀通常依靠液压驱动装置作为动力,而该驱动方式的动力管线较为复杂,加大了拆卸更换的难度,对安装位置要求高,也不便于模仁的设计,并且现有的模内切刀通常未设置有加热功能,仅依靠动能挤压切断水口,该切断方式对切断力度要求高,且在切断作业时容易导致水口或产品撕裂,影响后续的加工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模内切刀,包括模仁、壳体、液压阻尼机构、活动铁芯和切刀,所述模仁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下侧设置有液压阻尼机构,且壳体上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且电磁线圈包裹在活动铁芯外侧,所述活动铁芯下端与液压阻尼机构相连接,且活动铁芯上端与切刀固定连接;
[0006]所述模仁表面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开口,且开口内部贯穿有切刀,所述壳体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磁加热器,且电磁加热器中心开设有刀槽,所述切刀下端贴合设置在刀槽内部,所述活动铁芯上端贯穿刀槽与切刀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液压阻尼机构包括油腔、活塞板、溢油孔、压缩弹簧和液压油,所述油腔开设在壳体内部,且油腔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活动铁芯下端固定连接,且活塞板表面开设有溢油孔,所述活塞板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油腔内部填充有液压油;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压缩弹簧配合推动活塞板,使活塞板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始终保持在油腔中部。
[0009]优选的,所述活塞板下端与油腔最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切刀最上端与刀槽最上端之间的间距;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线圈推动活动铁芯下移,此时活塞板沿油腔下移,在活塞板贴合油腔最下侧之前,切刀完全缩入刀槽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溢油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溢油孔以活塞板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式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腔内的液压油同时通过两个溢油孔流动,使活塞板受力更加均衡,使得活塞板在油腔内移动更加平稳。
[0013]优选的,所述切刀最上端与开口最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切刀外侧贴合开口内壁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刀完全封堵了开口,避免模仁内的注塑经过开口进入该模内切刀内侧。
[0015]优选的,所述开口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刀槽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同,且开口与刀槽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活动铁芯拉动开口内的切刀划入刀槽内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简易模内切刀,
[0018](1)设置有电磁线圈、活动铁芯和活塞板,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力并推动活动铁芯移动,活动铁芯推动切刀以及活塞板随之移动,此时油腔内上下两侧的液压油通过溢油孔流通,溢油孔的直径限制了液压油的流通速度,继而控制的活塞板和活动铁芯的移动速度,通过上述结构,可使用电磁作为动力,稳定的驱动切刀进行切断作业,简化的驱动结构,使用起来更加实用;
[0019](2)设置有电磁加热器和刀槽,电磁线圈通电拉动切刀滑入刀槽内部,随后电磁加热器通电并加热切刀,加热完成后,电磁线圈反向通电,使得切刀沿刀槽以及开口滑出,同时加热的切刀在滑动过程中完成对水口的切刀,加热后的切刀在切断时受到的阻力更小,延长了切刀的使用寿命,同时切断面更加平整,提高了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电磁加热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壳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壳体三维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模仁,2、安装槽,3、壳体,4、液压阻尼机构,41、油腔,42、活塞板,43、溢油孔,44、压缩弹簧,45、液压油,5、空腔,6、电磁线圈,7、活动铁芯,8、切刀,9、开口,10、电磁加热器,11、刀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模内切刀,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模仁1内部开设有安装槽2,且安装槽2内部固定安装有壳体 3,壳体3下侧设置有液压阻尼机构4,且壳体3上侧开设有空腔5。
[0027]在锦衣的实施例中,液压阻尼机构4包括油腔41、活塞板42、溢油孔43、压缩弹簧44和液压油45,油腔41开设在壳体3内部,且油腔41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板42,活塞板42与活动铁芯7下端固定连接,且活塞板42表面开设有溢油孔43,活塞板42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压缩弹簧44,油腔41内部填充有液压油45,电磁线圈6推动活动铁芯7移动时,活动铁芯7推动活塞板42随之移动,此时油腔41内上下两侧的液压油45经过溢油孔43流通,溢油孔43的直径限制了液压油45的流动速度,继而限制了活塞板42的滑动速度,使得活动铁芯7 移动更加平稳。
[0028]如图1所示,活塞板42下端与油腔41最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切刀8最上端与刀槽11最上端之间的间距,避免活塞板42在油腔41内的滑动行程造成阻碍,便于开口9内的切刀8完全滑入刀槽11内部。
[002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溢油孔4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溢油孔43以活塞板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式设置,液压油45同时从两个溢油孔43流动,使活塞板 42受力更加均衡,同时活塞板42在油腔41内滑动更加平稳。
[0030]如图1所示,空腔5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6,且电磁线圈6包裹在活动铁芯7外侧,活动铁芯7下端与液压阻尼机构4相连接,且活动铁芯7上端与切刀8固定连接。
[003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切刀8最上端与开口9最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切刀8外侧贴合开口9内壁设置,切刀8封堵开口9,使模仁1表面更加平整,便于注塑加工中物料的流动,同时避免物料流入开口9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模内切刀,包括模仁(1)、壳体(3)、液压阻尼机构(4)、活动铁芯(7)和切刀(8),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1)内部开设有安装槽(2),且安装槽(2)内部固定安装有壳体(3),所述壳体(3)下侧设置有液压阻尼机构(4),且壳体(3)上侧开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6),且电磁线圈(6)包裹在活动铁芯(7)外侧,所述活动铁芯(7)下端与液压阻尼机构(4)相连接,且活动铁芯(7)上端与切刀(8)固定连接;所述模仁(1)表面开设有与安装槽(2)相连通的开口(9),且开口(9)内部贯穿有切刀(8),所述壳体(3)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磁加热器(10),且电磁加热器(10)中心开设有刀槽(11),所述切刀(8)下端贴合设置在刀槽(11)内部,所述活动铁芯(7)上端贯穿刀槽(11)与切刀(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模内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阻尼机构(4)包括油腔(41)、活塞板(42)、溢油孔(43)、压缩弹簧(44)和液压油(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仕春罗求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