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左后柱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14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左后柱内板,包括左后柱内板本体,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所述第二穿线凹孔位于第一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之间,且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穿线凹孔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连通槽。该汽车左后柱内板,通过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的弧形凹槽,可以将线束进行限位并分开,便于将线束分导至不同的方向,进而便于各种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和通电,通过螺纹孔、螺纹柱和穿线环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线束进行限位束缚,保证线束固定的稳定性。保证线束固定的稳定性。保证线束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左后柱内板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汽车左后柱内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通过本身机械能驱动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汽车上有左前柱、左后柱、右前柱和右后柱,这些左前柱、左后柱、右前柱和右后柱需要通过内板进行遮挡,并在内板上安装内饰板以达到所需的内饰。
[0003]现有的汽车左后柱内板大多只起到支撑内饰板的作用,由于汽车内的各种电子设备都需要线束进行连接,加上汽车左后柱附近会有一些线束穿过,这些线束在穿过汽车左后柱内板时难以进行分导和限位,线束穿过汽车左后柱内板的空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左后柱内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汽车左后柱内板大多只起到支撑内饰板的作用,由于汽车内的各种电子设备都需要线束进行连接,加上汽车左后柱附近会有一些线束穿过,这些线束在穿过汽车左后柱内板时难以进行分导和限位,线束穿过汽车左后柱内板的空间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左后柱内板,包括左后柱内板本体,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所述第二穿线凹孔位于第一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之间,且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穿线凹孔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连通槽,且左后柱内板本体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支撑隔条,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设置有穿线环,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的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橡胶缓冲柱和凸台,所述橡胶缓冲柱位于凸台的一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角。
[0007]优选的,所述弧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连通槽和第一穿线凹孔之间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孔和螺纹柱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橡胶缓冲柱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凸台的一侧外壁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0012]优选的,所述穿线环为两侧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左后柱内板,通过第一穿线凹孔、第二穿线凹孔和第三穿线凹孔的弧形凹槽,可以将线束进行限位并分开,便于将线束分
导至不同的方向,进而便于各种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和通电,通过螺纹孔、螺纹柱和穿线环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线束进行限位束缚,保证线束固定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后续电子仪器工作的稳定性,凸台和支撑隔条之间形成的空间便于线束的穿线和收纳,减少对线束的挤压,可以对线束起到更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穿线环主视图。
[0018]图中:1、左后柱内板本体;2、第一穿线凹孔;3、第二穿线凹孔;4、第三穿线凹孔;5、弧形凹槽;6、连通槽;7、支撑隔条;8、螺纹孔;9、螺纹柱;10、穿线环;11、橡胶缓冲柱;12、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汽车左后柱内板,包括左后柱内板本体1,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第二穿线凹孔3位于第一穿线凹孔2和第三穿线凹孔4之间,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角,保证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内壁的圆弧,减少后续线束穿过的摩擦磨损,更好的对线束进行保护,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弧形凹槽5,弧形凹槽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便于将线束进行限位,从而保证线束穿过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后的稳定,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穿线凹孔2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连通槽6,连通槽6和第一穿线凹孔2之间相连通,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支撑隔条7,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8,螺纹孔8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9,螺纹孔8和螺纹柱9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可以将螺纹柱9旋入螺纹孔8实现穿线环10的固定,进而将线束进一步的束缚,螺纹柱9的一端设置有穿线环10,穿线环10为两侧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橡胶缓冲柱11和凸台12,橡胶缓冲柱11位于凸台12的一侧,橡胶缓冲柱11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保证橡胶缓冲柱11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进而将震动力进行缓冲,凸台12的一侧外壁中央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便于将左后柱内板本体1进行安装固定。
[0021]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左后柱内板本体1安装固定在汽车左后柱上,通过凸台12和螺栓将左后柱内板本体1进行固定,通过支撑隔条7的支撑,可以使得左后柱内板本体1和汽车左后柱之间存在间隙,橡胶缓冲柱11填充挂在间隙之间,汽车上的线束需要穿过左后
柱内板本体1时,将线束穿过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或者第三穿线凹孔4,并将线束卡在弧形凹槽5上,根据线束所需的方向,将穿线环10选择性的安装固定在左后柱内板本体1上,通过螺纹柱9和螺纹孔8的螺纹旋合连接,将螺纹柱9旋入螺纹孔8,从而实现穿线环10的固定,将穿出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的线束穿过穿线环10,穿线环10将线束进行限位束缚,保证线束固定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后续电子仪器工作的稳定性,凸台12和支撑隔条7之间形成的空间便于线束的穿线和收纳,减少对线束的挤压,可以对线束起到更好的保护。
[0022]综上所述:该汽车左后柱内板,通过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的弧形凹槽5,可以将线束进行限位并分开,便于将线束分导至不同的方向,进而便于各种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和通电,通过螺纹孔8、螺纹柱9和穿线环10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线束进行限位束缚,保证线束固定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后续电子仪器工作的稳定性,凸台12和支撑隔条7之间形成的空间便于线束的穿线和收纳,减少对线束的挤压,可以对线束起到更好的保护。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左后柱内板,包括左后柱内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所述第二穿线凹孔(3)位于第一穿线凹孔(2)和第三穿线凹孔(4)之间,且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弧形凹槽(5),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穿线凹孔(2)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连通槽(6),且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穿线凹孔(2)、第二穿线凹孔(3)和第三穿线凹孔(4)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支撑隔条(7),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的一端设置有穿线环(10),所述左后柱内板本体(1)的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橡胶缓冲柱(11)和凸台(12),所述橡胶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章星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弘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