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下段加强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65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A柱下段加强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设于A柱下段内板和侧围加强板总成之间,且A柱下段内板的底部具有向门槛梁一侧弯折的弯折部。该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弯折部位置的前加强板,前加强板和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且前加强板的前端与侧围加强板总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前加强板和A柱下段内板成型出第一腔体,且前加强板的前端与侧围加强板总成连接,使得A柱底部的弯折部整体结构得到加强,来自偏置碰撞的冲击力可以通过前加强板传递分散,第一腔体则能对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改善A柱与门槛梁连接部位在应对偏置碰撞时的传力性能,利于降低该部位因被撞击而侵入驾驶舱的侵入量。舱的侵入量。舱的侵入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柱下段加强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A柱下段加强结构。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安全性是车辆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的良好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降低人员的伤亡风险。
[0003]在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车辆承受不同角度的碰撞进行相应的测试。例如,正面撞击和小偏置碰等。在小偏置碰测试中,一般为25%重叠量和64km/h的速度工况,这种情形下,A柱及门槛受到的冲击力较大。
[0004]现有的车型,其A柱及门槛处的设计对小偏置碰撞的应对结构仍然不足,容易在小偏置碰测试中造成A柱及门槛梁变形严重,车辆前围侵入量大,相关的钣金有撕裂风险,导致偏置碰碰撞安全评级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并难以满足车辆在面对小偏置碰撞时客户对安全性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A柱下段加强结构,以改善A柱与门槛梁连接部位在应对偏置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A柱下段加强结构,设于A柱下段内板和侧围加强板总成之间,所述A柱下段内板的底部具有向门槛梁一侧弯折的弯折部;所述A柱下段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位置的前加强板,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且所述前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A柱下段内板之间焊接相连;和/或,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之间通过连接件固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板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加强板本体和加强板补板;所述加强板补板设在所述弯折部上;所述加强板本体设于所述加强板补板的前端,且所述加强板本体上成型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弯板,所述弯板和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补板由所述加强板本体向着所述门槛梁的方向下倾布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A柱下段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A柱下段内板和所述门槛梁之间的A柱下段门槛梁连接板;所述A柱下段门槛梁连接板靠近所述A柱下段内板的底部设置,所述前加强板的底部连接在所述A柱下段门槛梁连接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A柱下段门槛梁连接板与所述A柱下段内板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A柱下段门槛梁连接板的上方设有A柱下段加强板,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连接在所述A柱下段内板和所述门槛梁之间,且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的前端和所述前加强板的后端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呈盒状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A柱下段门槛梁连接板的上侧形成有翻边,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将至少部分所述翻边压紧在所述A柱下段内板和所述门槛梁上。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通过在A柱下段内板和侧围加强板总成围构成的主腔体中设置前加强板,将前加强板扣设在A柱下段内板上成型出第一腔体,并将前加强板的前端与侧围加强板总成连接,使得A柱底部弯折连接门槛梁的部位整体结构得到加强,来自偏置碰撞的冲击力可以通过前加强板在侧围加强板总成和A柱下段内板之间传递分散,第一腔体则能对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改善A柱与门槛梁连接部位在应对偏置碰撞时的传力性能,利于降低该部位因被撞击而侵入驾驶舱的侵入量。
[0018]此外,将前加强板设计为分体结构,便于加强板本体和加强板补板的分别锻压成型,通过在加强板补板上加工翻边,利于以加强板补板为主围构出第一腔体;加强板本体上弯板的设置,便于将前加强板和侧围加强板总成、乃至前围板总成均连接在一起,使得前加强板在车辆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上均具有良好的冲击力传递效果。
[001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本技术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车辆具有上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的正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在去除侧围加强板总成后的轴测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在去除侧围加强板总成后的正视图;
[0024]图4为图1中A

A所示部位的局部断面图;
[0025]图5为图3中B

B所示部位的局部断面图;
[0026]图6为图3中C

C所示部位的局部断面图;
[0027]图7为图3中D

D所示部位的局部断面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前围板总成;
[0030]20、加强板本体;200、连接件;201、弯板;
[0031]30、加强板补板;300、补板主体;301、翻边;
[0032]4、A柱下段内板;40、A柱下段门槛梁连接板;41、A柱下段加强板;
[0033]5、侧围加强板总成;6、门槛梁;
[0034]701、第一腔体;702、主腔体;703、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8]实施例一
[003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A柱下段加强结构,设在A柱下段内板4和侧围加强板总成5之间,该结构有利于改善A柱与门槛梁连接部位在应对偏置碰撞时的安全性能;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
[0040]整体而言,A柱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柱下段加强结构,设于A柱下段内板(4)和侧围加强板总成(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段内板(4)的底部具有向门槛梁(6)一侧弯折的弯折部;所述A柱下段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位置的前加强板,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701),且所述前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A柱下段内板(4)之间焊接相连;和/或,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5)之间通过连接件(200)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板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加强板本体(20)和加强板补板(30);所述加强板补板(30)设在所述弯折部上;所述加强板本体(20)设于所述加强板补板(30)的前端,且所述加强板本体(20)上成型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弯板(201),所述弯板(201)和所述侧围加强板总成(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补板(30)由所述加强板本体(20)向着所述门槛梁(6)的方向下倾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A柱下段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