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82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左后侧围结构和右后侧围结构;左后侧围结构包括左侧C柱、左侧D柱、左侧上纵梁、左侧轮罩总成和左侧加强结构;右后侧围结构包括右侧C柱、右侧D柱、右侧上纵梁、右侧轮罩总成和右侧加强结构;左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与右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不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增加后侧围总成的强度,避免车身两侧侧围模态频率接近而产生类似呼吸模态,降低振动传动灵敏度,为MPV车型提供安静舒适的驾乘空间。为MPV车型提供安静舒适的驾乘空间。为MPV车型提供安静舒适的驾乘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车身后侧围结构连接着B柱、C柱、D柱等构件,对车身抗弯、抗扭矩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乘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车身后侧围的减振、降噪及抗冲击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现有MPV车型的后侧围结构中,车身两侧的左后侧围结构和右后侧围结构相同,未进行避频设计,会导致车身两侧侧围模态频率接近而产生类似呼吸模态,生成振动噪声而影响车内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车身两侧的后侧围结构相同,导致会出现车身两侧侧围模态频率接近产生振动噪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包括左后侧围结构和右后侧围结构;
[0006]所述左后侧围结构包括左侧C柱、左侧D柱,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左侧C柱与所述左侧D柱的左侧上纵梁和左侧轮罩总成,所述左侧C柱、所述左侧D柱、所述左侧上纵梁及所述左侧轮罩总成形成左框架结构;所述左框架结构内设有左侧加强结构;
[0007]所述右后侧围结构包括右侧C柱、右侧D柱,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右侧C柱与所述右侧D柱的右侧上纵梁和右侧轮罩总成,所述右侧C柱、所述右侧D柱、所述右侧上纵梁及所述右侧轮罩总成形成右框架结构;所述右框架结构内设有右侧加强结构;
[0008]所述左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与所述右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不相等。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左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与所述右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的差值大于4Hz。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左侧加强结构以所述左侧轮罩总成为中心向所述左框架结构的内部分散延伸出多个分支端,多个所述分支端包括与所述左侧C柱连接的第一分支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的第二分支端以及与所述左侧D柱连接的第三分支端;
[0011]所述右侧加强结构沿车身前后方向连接所述右侧C柱与所述右侧D柱,所述右侧加强结构沿车身上下方向连接所述右侧上纵梁与所述右侧轮罩总成。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左侧加强结构包括:
[0013]第一加强支架,前端与所述左侧C柱连接,后端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前端为所述第一分支端;
[0014]第二加强支架,上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上端为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分支端;以及
[0015]第三加强支架,前端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上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后端与所述左侧D柱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上端为另一个所述第二分支端,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后端为所述第三分支端。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为向上弯曲的拱形梁状结构;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位于所述左侧C柱及所述左侧轮罩总成的外侧,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耳,两组所述第一连接耳分别与所述左侧C柱外侧面的中心部位、所述左侧轮罩总成外侧面的中心部位连接。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包括:
[0018]上支撑板,上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左侧轮罩总成;以及
[0019]下连接板,贴合在所述左侧轮罩总成的外侧面,并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包括外延部和贴合部: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外延部位于所述上支撑板的外侧,且所述外延部相对于所述上支撑板朝车外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贴合部的上端与所述外延部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贴合部的下端朝车位方向倾斜设置并贴合在所述左侧轮罩总成的外侧面;其中,所述外延部和所述贴合部的相接处与所述上支撑板的下端连接。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支架包括:
[0021]外加强支架;所述外加强支架包括外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外主体的前端、后端的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朝向车内凸出;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外主体位于所述轮罩总成、所述上纵梁及所述D柱的外侧;以及
[0022]内加强支架,位于所述外加强支架的内侧,且在车身内外方向上与所述外加强支架间隔设置;所述内加强支架包括内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内主体的前端、后端的第三连接耳;
[0023]其中,所述外主体前端的所述第二连接耳的前边缘、所述内主体前端的所述第三连接耳的前边缘分别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的外边缘连接;所述外主体后端的所述第二连接耳的后边缘、所述内主体后端的所述第三连接耳的后边缘分别与所述左侧D柱的外边缘连接;并且,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外加强支架、所述内加强支架之间具有空间。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右侧加强结构包括:
[0025]加强板,前端与所述右侧C柱连接,上端与所述右侧上纵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右侧轮罩总成连接;以及
[0026]加强梁,前端与所述加强板连接,后端与所述右侧D柱连接。
[0027]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加强板具有向外凸出的外凸部和向内凹陷的内凹部;所述外凸部和所述内凹部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连续分布。
[002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
[0029]第一加强部,前端与所述右侧C柱连接,上端与所述右侧上纵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右侧轮罩总成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一组所述外凸部和一组所述内凹部;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部的所述外凸部与所述内凹部依次分布;以及
[0030]第二加强部,前端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后端连接,上端与所述右侧上纵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右侧轮罩总成连接,后端与所述右侧加强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两组所述外凸部和一组所述内凹部;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其中一组所述外凸部、所述内凹部以及另一组所述外凸部依次分布;
[0031]其中,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间隔分布。
[0032]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二加强部的上方的所述外凸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的所述外凸部均向外凸出于所述右侧上纵梁,并且所述第二加强部的上方的所述外凸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的所述外凸部的上端各自具有第一翻边,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一翻边倾斜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右侧上纵梁连接;
[0033]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前端具有第二翻边,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二翻边向内凸出,并且与所述右侧C柱连接;
[0034]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后端具有第三翻边,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三翻边向内凸出,并且与所述加强梁连接;
[0035]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之间具有第四翻边。
[0036]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所述加强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加强梁位于所述加强板及所述右侧D柱的外侧,所述加强梁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向内凸出的第四连接耳,两组所述第四连接耳分别与所述加强板的后端、所述右侧D柱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后侧围结构和右后侧围结构;所述左后侧围结构包括左侧C柱、左侧D柱,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左侧C柱与所述左侧D柱的左侧上纵梁和左侧轮罩总成,所述左侧C柱、所述左侧D柱、所述左侧上纵梁及所述左侧轮罩总成形成左框架结构;所述左框架结构内设有左侧加强结构;所述右后侧围结构包括右侧C柱、右侧D柱,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右侧C柱与所述右侧D柱的右侧上纵梁和右侧轮罩总成,所述右侧C柱、所述右侧D柱、所述右侧上纵梁及所述右侧轮罩总成形成右框架结构;所述右框架结构内设有右侧加强结构;所述左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与所述右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不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与所述右侧加强结构的模态频率的差值大于4Hz。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加强结构以所述左侧轮罩总成为中心向所述左框架结构的内部分散延伸出多个分支端,多个所述分支端包括与所述左侧C柱连接的第一分支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的第二分支端以及与所述左侧D柱连接的第三分支端;所述右侧加强结构沿车身前后方向连接所述右侧C柱与所述右侧D柱,所述右侧加强结构沿车身上下方向连接所述右侧上纵梁与所述右侧轮罩总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支架,前端与所述左侧C柱连接,后端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前端为所述第一分支端;第二加强支架,上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上端为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分支端;以及第三加强支架,前端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上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后端与所述左侧D柱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上端为另一个所述第二分支端,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后端为所述第三分支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为向上弯曲的拱形梁状结构;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位于所述左侧C柱及所述左侧轮罩总成的外侧,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耳,两组所述第一连接耳分别与所述左侧C柱外侧面的中心部位、所述左侧轮罩总成外侧面的中心部位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包括:上支撑板,上端与所述左侧上纵梁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左侧轮罩总成;以及下连接板,贴合在所述左侧轮罩总成的外侧面,并与所述左侧轮罩总成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包括外延部和贴合部:在车身内外方向上,所述外延部位于所述上支撑板的外侧,且所述外延部相对于所述上支撑板朝车外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贴合部的上端与所述外延部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贴合部的下端朝车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