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77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性以及牵引性优良的充气轮胎。具备:通过第1沟部(14)和第2沟部(15)交替地排列而呈锯齿状延伸的周向沟、和设置于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第1陆地部及第2陆地部。设置于第1陆地部的第1横沟具有:在第1沟部呈开口的第1开口部(16),第1横沟的一方的沟壁在第2沟部处与划分出第1陆地部的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连接,且沿着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而延伸。设置于第2陆地部的第2横沟具有:在第1沟部呈开口且在轮胎周向上比第1开口部还长的第2开口部(17),第2横沟的一方的沟壁在第2沟部处与划分出第2陆地部的第2陆地部侧第2沟壁连接,在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第2开口部。线上设置有第2开口部。线上设置有第2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众所周知这样一种充气轮胎,即,其具有沿着轮胎周向呈锯齿状延伸的主沟。这样的充气轮胎由于其主沟为锯齿状,因此,牵引性优异,但排水性能容易降低。
[0003]因此,如日本特开2010-105446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如下充气轮胎:在通过锯齿状的主沟而被划分出的陆地部设置有横沟。根据这样的充气轮胎,虽然水能够从横沟内通过,提高了排水性,但还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性以及牵引性优异的充气轮胎。
[0005]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设置于所述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1陆地部、设置于所述周向沟的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2陆地部、以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1陆地部的多个第1横沟、以及以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2陆地部的多个第2横沟,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沟通过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向一侧倾斜的第1沟部、和比所述第1沟部还短且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向另一侧倾斜的第2沟部交替地排列而呈锯齿状延伸,所述第1横沟具有:在所述第1沟部呈开口的第1开口部,所述第1横沟的一方的沟壁在所述第2沟部处与划分出所述第1陆地部的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连接,且沿着所述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而延伸,所述第2横沟具有:在所述第1沟部呈开口且在轮胎周向上比所述第1开口部还长的第2开口部,所述第2横沟的一方的沟壁在所述第2沟部处与划分出所述第2陆地部的第2陆地部侧第2沟壁连接,在所述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的延长线上设置有所述第2开口部。
[0006]上述的充气轮胎尤其是通过第1横沟以及第2横沟的上述结构而使得排水性以及牵引性呈现为良好。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图。
[0008]图2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
[0009]图3是图2的胎面图案的要部放大图。
[0010]图4是图2的Ⅳ-Ⅳ线截面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
[0012]1…
充气轮胎;2

胎圈部;3

胎面部;4

胎侧部;10

第1中心主沟;11

第2中心主沟;12

第1胎肩主沟;13

第1胎肩主沟;14

第1沟部;14a

中心陆地部侧第1沟壁;14b

中间陆地部侧第2沟壁;15

第2沟部;15a

中心陆地部侧第2沟壁;15b

中间陆地部
侧第2沟壁;16

第1开口部;17

第2开口部;20

第1横沟;21

弯曲部;22

一方横沟部;23

另一方横沟部;24

角部;25

底抬高部;26

角部;30

第2横沟;31

第3横沟;40

中心陆地部;41

第1中间陆地部;42

第2中间陆地部;43

第1胎肩陆地部;44

第2胎肩陆地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各形状以及尺寸等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均是指:将轮胎装配在正规轮辋上并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的形状以及尺寸。所谓“正规轮辋”是指: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A规格中的“设计轮辋”、或者ETRTO规格中的“测量轮辋”。所谓“正规内压”是指:JATMA规格中的“最高气压”、TRA规格中的“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中所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格中的“充气压力”。
[0014]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在充气轮胎1的轮胎轴向两侧设置有胎圈部2。胎圈部2具有:由卷绕成圆形的钢线构成的胎圈芯2a、以及设置于胎圈芯2a的径向外侧的橡胶制的胎圈外护胶2b。胎体帘布5架设于轮胎轴向两侧的胎圈部2。胎体帘布5是:在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帘布帘线由橡胶被覆而成的片状的部件。胎体帘布5是在轮胎轴向两侧的胎圈部2之间形成充气轮胎1的骨架形状。胎体帘布5是在胎圈部2周围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进行折返,由此来包裹胎圈部2。在胎体帘布5的内侧粘贴有由空气透过性较低的橡胶构成的片状的内衬6。
[0015]在胎体帘布5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1个或多个带束层7。带束层7是钢丝制的多数帘线由橡胶被覆而得到的部件。在带束层7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具有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以下为“接地面”)的胎面部3。另外,在胎体帘布5的轮胎轴向两侧设置有胎侧胶4。除了这些部件之外,根据充气轮胎1的功能上的需要而设置有带束层下衬垫或包布等部件。
[0016]图2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胎面部3的一部分展开图。图中,符号CL表示:相当于轮胎轴向中心的轮胎赤道面。符号WD表示:轮胎轴向(也称之为轮胎宽度方向。)。所谓的轮胎轴向WD内侧是指:接近于轮胎赤道面CL的方向。所谓的轮胎轴向WD外侧是指:远离轮胎赤道面CL的方向。符号CD表示: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的方向亦即轮胎周向。另外,图1中,符号RD表示:轮胎径向(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所谓的轮胎径向RD内侧是指:接近于轮胎旋转轴的方向。所谓的轮胎径向RD外侧是指:远离轮胎旋转轴的方向。
[0017]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是:装配于车辆上时的指定表面和背面的轮胎,即,指定了当装配于车辆上时装配在外侧的面和装配在内侧的面。由此,在轮胎的例如胎侧部设置有:指定了装配于车辆上的装配朝向的显示部。在图1以及图2中,以符号OUT所示的轮胎轴向WD一侧在车辆装配姿势下,朝向外侧(车辆外侧),以符号IN所示的轮胎轴向WD另一侧在车辆装配姿势下,朝向内侧(车辆内侧)地,来被装配于车辆。
[0018]在胎面部3的表面,以在轮胎轴向WD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多个主沟10、11、12、13。另外,主沟10、11、12、13是:通常具有5mm以上的沟宽(开口宽度)且在轮胎周向CD上呈连续的周向沟。
[0019]该例子中,在胎面部3的表面设置有4条主沟10、11、12、13。即,位于轮胎赤道面CL的车辆内侧位置的第1中心主沟10、位于轮胎赤道面CL的车辆外侧位置的第2中心主沟11、
位于第1中心主沟10与轮胎轴向WD一侧(车辆内侧)的接地端E1之间的第1胎肩主沟12、以及位于第2中心主沟11与轮胎轴向WD另一侧(车辆外侧)的接地端E2之间的第2胎肩主沟13均设置于胎面部3的表面。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设置于所述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1陆地部、设置于所述周向沟的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2陆地部、以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1陆地部的多个第1横沟、以及以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2陆地部的多个第2横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沟通过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倾斜的第1沟部、和比所述第1沟部还短且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向与所述第1沟部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第2沟部交替地排列而呈锯齿状延伸,所述第1横沟具有:在所述第1沟部呈开口的第1开口部,所述第1横沟的一方的沟壁在所述第2沟部处与划分出所述第1陆地部的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连接,且沿着所述第1陆地部侧第2沟壁而延伸,所述第2横沟具有:在所述第1沟部呈开口且在轮胎周向上比所述第1开口部还长的第2开口部,所述第2横沟的一方的沟壁在所述第2沟部处与划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野伸悟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