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46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高干路性能、湿路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胎面部(2)具备第一陆地部(3)的轮胎(1)。在第一陆地部(3)设置有呈圆弧状地延伸的多个第一刀槽(7)。第一刀槽(7)配置为不与在第一陆地部3中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沟连通。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将第一刀槽(7)的两端(7e)以直线相连的假想刀槽基准线(n1)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10度以下的角度(θ1)。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具有在安装于车辆时比轮胎赤道靠车辆外侧的外侧区域的充气轮胎。在上述外侧区域设置有中间陆地部和胎肩陆地部。在上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横穿上述中间陆地部的外侧中间横沟,在上述胎肩陆地部设置有横穿该胎肩陆地部的外侧胎肩横沟。下述专利文献1通过规定上述外侧中间横沟与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角度,来提高干路性能、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96286号公报
[0004]近年,期待进一步提高干路性能、湿路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干路性能、湿路性能以及耐偏磨损性能的轮胎。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在上述胎面部具备第一陆地部,在上述第一陆地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刀槽,上述多个第一刀槽分别以圆弧状延伸,上述多个第一刀槽分别配置为不与在上述第一陆地部中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沟连通,在俯视观察胎面时的每一个上述第一刀槽中,将上述第一刀槽的两端以直线相连的假想刀槽基准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10度以下的角度。
[0007]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上述多个第一刀槽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凸出。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上述第一陆地部包括胎面端。
[000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在上述胎面部设置有划定上述第一陆地部的胎肩周向沟,在上述第一陆地部设置有将每一个上述第一刀槽与上述胎肩周向沟相连的多个横刀槽。
[0010]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在上述第一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胎面端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横纹沟,各上述第一横纹沟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上述第一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75%~85%。
[00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在上述第一陆地部设置有与各上述第一横纹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连的多个第二刀槽。
[001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多个第二刀槽沿轮胎周向延伸。
[0013]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在每一个上述第二刀槽中,将上述第二刀槽的两端以直线相连的假想刀槽基准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10度以下的角度。
[0014]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各上述第二刀槽为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凸出的圆弧状。
[001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优选为,各上述第二刀槽配置于比上述第一刀槽靠轮胎轴向的内侧的位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发挥优异的干路性能、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第一陆地部的俯视图。
[0018]图2的(a)是第一刀槽的放大图,(b)是第二刀槽的放大图。
[0019]图3是胎面部的整体俯视图。
[0020]图4是第一陆地部的俯视图。
[0021]图5是第二陆地部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轮胎;2...胎面部;3...第一陆地部;7...第一刀槽;7e...第一刀槽的两端;n1...假想刀槽基准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放大俯视图。本专利技术例如适合使用在轿车用的充气轮胎。另外,本专利技术例如也能够应用于重载荷用、轻型卡车用等的充气轮胎、未填充压缩空气的非空气式的轮胎。
[002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具备第一陆地部3。在该第一陆地部3设置有多个第一刀槽7。在本说明书中,“刀槽”意味着宽度不足1.5mm的切槽状体。
[0027]多个第一刀槽7分别呈圆弧状地延伸。这样的第一刀槽7与直线状的刀槽(省略图示)相比,长度相对大。由此,能够提高利用第一刀槽7的刮擦力排出路面与第一陆地部3的踏面3a之间的水膜的效果,因此湿路性能提高。所谓“圆弧状”,当然包括刀槽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连续变化的形态,还包括至少具有两处以刀槽上的任意的点为边界上述角度以5度以下的角度变化的屈曲部的形态。
[0028]多个第一刀槽7分别配置为不与在第一陆地部3中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沟连通。换言之,第一刀槽7不与配置于第一陆地部3的沟以及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沟(周向沟)连通。这样的第一刀槽7抑制第一陆地部3的刚性局部性的降低,因此将耐偏磨损性能维持得高。另外,第一刀槽7将干路性能维持得高。在本说明书中,包括上述横沟、后述的横纹沟以及周向沟在内的上述沟意味着宽度为1.5mm以上的沟状体。
[0029]图2的(a)是第一刀槽7的放大图。如图2的(a)所示,在俯视观察胎面时的第一刀槽7中,将第一刀槽7的两端7e、7e以直线相连的假想刀槽基准线n1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10度以下的角度α1。这样的第一刀槽7抑制第一陆地部3的轮胎周向的刚性过度的降低,并且提高与路面的接地性,因此提高干路性能、湿路性能。
[0030]为了提高干路性能,例如增加轮胎的等效转弯能力(等效CP)是有效的。等效CP是将转弯能力(CP:Cornering Power)除以自动回正力矩能力(SATP:Self

Aligning Torque Power)而得的。CP通常通过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而变大。SATP是对行驶中的轮胎1赋予1度的
侧偏角(slip angle)时的自动回正力矩(SAT:Self

Aligning Torque)。SAT由胎面部2的踏面2a(图3所示)的轮胎周向线上的制动力与驱动力的总和表示。因此,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的增加导致SATP的增加,不能增大等效CP。
[0031]因此,为了提高干路性能,抑制CP的降低并且将SATP维持得小,即抑制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的增加是有效的。特别期望在SAT成为最大的胎面端Te(图3所示)上抑制轮胎周向的刚性的增加。
[0032]胎面端Te是对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且填充了正规内压而且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并以0
°
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另外,轮胎轴向的两侧的胎面端Te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为胎面宽度TW(图3所示)。
[0033]上述“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0034]上述“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其中,在所述胎面部具备第一陆地部,在所述第一陆地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刀槽,所述多个第一刀槽分别以圆弧状延伸,所述多个第一刀槽分别配置为不与在所述第一陆地部中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沟连通,在俯视观察胎面时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刀槽中,将所述第一刀槽的两端以直线相连的假想刀槽基准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10度以下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在俯视观察胎面时,所述多个第一刀槽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陆地部包括胎面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划定所述第一陆地部的胎肩周向沟,在所述第一陆地部设置有将每一个所述第一刀槽与所述胎肩周向沟相连的多个横刀槽。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第一陆地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辽太郎山冈宏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