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及移动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77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及移动空调,该出风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从流道、汇流流道、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从流道和汇流流道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从流道和汇流流道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从流道的出口与汇流流道的入口连通;第一主流道的出口邻近从流道的出口,第一主流道的出口与汇流流道的入口连通且贴近汇流流道的内壁设置;第二主流道的出口邻近汇流流道的出口。该出风装置的出风流量较大,覆盖范围较远。覆盖范围较远。覆盖范围较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装置及移动空调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及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空调具有易于部署、使用方便且能耗较低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用户欢迎。如申请公开号为CN11356630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空调的移动机体及移动空调,其中移动机体包括:壳体;室内换热系统,室内换热系统设置在壳体内;载冷剂系统,载冷剂系统设置在壳体内,载冷剂系统包括蓄能装置和第一液泵装置,第一液泵装置与蓄能装置连接,第一液泵装置可使载冷剂在蓄能装置与室内换热系统之间循环流动,蓄能装置适于与移动机体外的供能系统连接,以实现蓄能。移动空调虽然具有灵活方便的特性,但是现有的移动空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风量较小,且由于气流喷射的距离较短,导致移动空调所能够覆盖的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且补水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出风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从流道、汇流流道、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
[0006]所述从流道和所述汇流流道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从流道和所述汇流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从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入口连通;
[0007]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口邻近所述从流道的出口,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入口连通且贴近所述汇流流道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口构造为使所述第一主流道中的第一主气流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入所述汇流流道并贴近所述汇流流道的内壁继续流动,抽吸所述第一主流道中的空气,以在所述从流道中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动的从气流;
[0008]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出口邻近所述汇流流道的出口,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出口构造为使所述第二主流道中的第二主气流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出,并与经由所述汇流流道的出口流出的第一主气流和从气流汇合。
[0009]该出风装置的出风流量较大,覆盖范围较远。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本体的一端处,所述汇流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处。如此,有益于提高出风的流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口呈环形且环绕所述从流道的出口;和/或
[0012]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出口呈环形且环绕所述汇流流道的出口。有益于提高第一主气流和从气流的流速,进而有益于提高该出风装置的出风流量和流速。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第一主流道沿所述第
一方向延伸;和/或
[0014]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第二主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布局紧凑,有益于缩小该出风装置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具有与其出口连通的第一渐缩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口,所述第一渐缩段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渐缩;和/或
[0016]所述第二主流道具有与其出口连通的第二渐缩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出口,所述第二渐缩段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渐缩。这样,有益于提高该出风装置的出风流量和流速。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和所述第二主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这样,布局紧凑,本体易于形成平整的外观面。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入口位于其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入口连通;和/或
[0019]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入口位于其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入口连通。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筒腔形成所述从流道,所述第二筒体的筒腔形成所述汇流流道,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并通过所述间隙形成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口。如此,既方便生产组装,也易于形成平整的外观面。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上并列设置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呈螺旋形延伸,且相邻所述加强筋之间形成螺旋形导流槽。如此,能够提高第一筒体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主流道的出口尺寸发生变化,有益于维持第一主气流流动的稳定性,有益于降低噪声水平。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所述第三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筒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筒体和所述第一筒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主流道;
[0023]所述第四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侧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四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筒体的外周壁衔接,所述第四筒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处。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渐扩;和/或
[0025]所述第二筒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渐扩;和/或
[0026]所述第三筒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渐扩后再渐缩;和/或
[0027]所述第四筒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渐缩。
[0028]一种移动空调,包括风扇组件和如上所述的出风装置,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形成所述第一主气流和所述第二主气流。由于上述出风装置的出风的流量较大且流速较高,所以,
应用上述出风装置的移动空调同样具有上述优点,而且有益于降低风扇组件的功率,进而降低移动空调的整体能耗。
[0029]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第一主气流能够抽吸从流道中的空气,使得从流道中形成从气流,第二主气流经由第二主流道的出口喷出后具有较高流速,最终第一主气流、第二主气流和从气流能够汇合形成汇合气流,不仅流量较大,而且流速较高,覆盖范围较远。
附图说明
[0030]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风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图;
[0031]图3为出风装置的立体剖切图;
[0032]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5为出风装置的剖面图;
[0034]图6为出风装置的爆炸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

本体;11

第一筒体;111

加强筋;112

导流槽;12

第二筒体;121
‑ꢀ
第三环形卡槽;13

第三筒体;131

第一筒段;132

第二筒段;1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设有从流道(23)、汇流流道(24)、第一主流道(21)和第二主流道(22);所述从流道(23)和所述汇流流道(24)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从流道(23)和所述汇流流道(24)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从流道(23)的出口与所述汇流流道(24)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主流道(21)的出口邻近所述从流道(23)的出口,所述第一主流道(21)的出口与所述汇流流道(24)的入口连通且贴近所述汇流流道(24)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主流道(21)的出口构造为使所述第一主流道(21)中的第一主气流(31)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入所述汇流流道(24)并贴近所述汇流流道(24)的内壁继续流动,抽吸所述第一主流道(21)中的空气,以在所述从流道(23)中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动的从气流(33);所述第二主流道(22)的出口邻近所述汇流流道(24)的出口,所述第二主流道(22)的出口构造为使所述第二主流道(22)中的第二主气流(3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流出,并与经由所述汇流流道(24)的出口流出的第一主气流(31)和从气流(33)汇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流道(23)的入口位于所述本体(10)的一端处,所述汇流流道(24)的出口位于所述本体(10)的另一端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21)的出口呈环形且环绕所述从流道(23)的出口;和/或所述第二主流道(22)的出口呈环形且环绕所述汇流流道(24)的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21)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第一主流道(2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第二主流道(22)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第二主流道(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21)具有与其出口连通的第一渐缩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第一主流道(21)的出口,所述第一渐缩段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渐缩;和/或所述第二主流道(22)具有与其出口连通的第二渐缩段,随着逐渐靠近所述第二主流道(22)的出口,所述第二渐缩段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渐缩。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21)和所述第二主流道(22)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