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方法、上位机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078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方法、上位机及介质,属于汽车智能技术领域,包括分别与上位机电性连接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GPS定位模块、车辆中控屏显示模块和基础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所述基础数据传输模块与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网络连接。本专利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方法、上位机及介质,以车辆本身自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器反馈信号作为判断标准,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外置信号判定装置,且判断逻辑简单清楚,信号触发反馈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方法、上位机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方法、上位机及介质,属于汽车智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由于其自由性和私密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出行方式。伴随着这种形势,随着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在逐步增加,与此同时,由于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会导致救援车辆的迟缓到达和事故发生区域内的交通堵塞、二次事故。根据国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重伤的情况下,当受伤超过一个小时后,存活率会从26%下降到5%。同时,一旦发生了碰撞事故,车内乘员往往第一时间处于受惊状态,无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描述所在位置、车辆情况,甚至当事故严重时,车内乘员可能无法通过手机拨打电话,即使知道,大脑可能不知道或不记得正确的电话号码,或者是其在外地旅行时,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达自己所在位置,周围可能也没有群众,均会导致救援困难或无法救援,车内乘员丧失救援黄金时间,酿成悲剧。
[0003]同时现阶段市面的车辆往往不具备自动求助的功能,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专门的求助中心来协调这一情况,使得很多影响救援判断的关键信息无法传输出去,导致后续救援的准备不充足和救援过程开展的进度过慢。车辆除了需要传输的基础关键信息(事故地点、车辆类型等)以外,还需要建立和车内乘员的语音交互/手动触发的双回路模式,以便尽可能多的了解事故信息,比如车内乘员身体状况、事故严重程度、危险物品和其它特殊情况等。
[0004]由于汽车保有量、道路复杂性的提高和驾驶人员素质的不一,交通事故发生的多样性和时间维度的重叠性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如何缩短到达事故地点的时间和通过更准确的分配必要资源进行有效干预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碰撞事故发生时,如果可以较早收到事故相关信息,可以提高准备工作,从而可以更快地评估事故现场所需的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有助于协调救援链中参与者的行动。同时,更短的事故响应时间可以减少事件发生后道路的拥堵,减少不必要的二次碰撞。
[0005]现有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eCall的电动汽车救援系统及eCall车内上位机,专利号为CN108665697A,针对电动汽车事故救援开发了一种ecall车内上位机,具备获取发送车辆信息、乘员信息,制定救援计划的功能,更多侧重于解决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池的安全问题,同时缺乏上位机实现的触发条件和判断逻辑。现有专利名称为汽车碰撞事故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专利号为CN111204302A,给出了能够判断事故类型、车辆损伤情况和乘员受伤情况的碰撞事故处理方法,可针对车辆情况、乘员状态进行是否救援和确定救援措施,但是其只是单向线性流程,无法进行救援中心和车辆的双向信息交互和信息传输的双通道设计。现有专利名称为在配有安全气囊的车辆中触发紧急呼救的方法和装置,专利号为CN102753397A,针对配有安全气囊的车辆改装了系统,利用安全气囊点火产生的磁电信号来判断是否该触发系统,判断方式单一,且磁电信号易受到干扰,并且碰撞事故具有多样
性,有些严重事故情况下,安全气囊也不一定有效,需要考虑冗余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方法、上位机及介质,通过在车辆中增加相应的系统装置来保证发生碰撞事故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救援机构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通过更快的响应时间来避免和减轻风险,从而减少死亡和重伤人数,降低因道理交通事故产生的各种成本。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包括分别与上位机电性连接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GPS定位模块、车辆中控屏显示模块和基础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所述基础数据传输模块与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网络连接。
[0009]优选的是,所述上位机还分别与车辆视频监控模块和手动SOS按钮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是,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分别用于获取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偏转俯仰信息和气囊点火相关信息并发送给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所述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接收到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偏转俯仰信息和气囊点火相关信息并发送给上位机,所述GPS定位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并发送给上位机,所述车辆视频监控模块和车辆中控屏显示模块分别用于获取车内车外视频信息和车辆基本信息并发送给上位机,所述手动SOS按钮用于获取车内乘员手动触发救援信号。
[0011]优选的是,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的偏转俯仰信息、气囊点火相关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车内车外视频信息和车辆基本信息通过基础数据传输模块发送给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所述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用于获取上位机发送的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碰撞时的偏转俯仰信息、气囊点火相关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车内车外视频信息和车辆基本信息。
[0012]优选的是,所述上位机还与移动网络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网络模块与语音对讲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语音对讲模块与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网络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上位机还用于通过移动网络模块和语音对讲模块与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建立通讯,所述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用于获取车内乘员通过移动网络模块与语音对讲模块发送的车内乘员语音信息。
[0014]优选的是,所述车辆基础信息应至少包括:加速度数据、安全气囊数据、车辆标识信息、事故地点、车辆速度、车辆行驶方向和轨迹和乘客人数,所述车内乘员语音信息至少包括:车内乘员生命体征信息、过往病史、车内是否有危险物品、车辆具体碰撞模式和车辆损坏严重性。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包括:
[0016]所述上位机分别获取车辆加速度数据、气囊点火相关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车内车外视频信息和车辆基本信息;
[0017]当接收到所述气囊点火相关信息为点爆信号时分别判断驾驶员侧安全气囊、乘员侧安全气囊和侧气帘是否为点爆位置并触发紧急呼救;
[0018]获取所述车辆加速度数据得到车辆加速度曲线的峰值判断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碰撞阈值:
[0019]是,执行下一步骤;
[0020]否,无需触发紧急呼救;
[0021]对所述车辆加速度曲线的峰值对其积分,对事故碰撞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量进行判断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0022]是,触发紧急呼救;
[0023]否,执行下一步骤;
[0024]判断对事故碰撞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
[0025]是,执行下一步骤;;
[0026]否,无需触发紧急呼救;
[0027]等待车内乘员回应并根据车内乘员回应判断是否需要触发紧急呼救:
[0028]是,触发紧急呼救;
[0029]否,无需触发紧急呼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上位机电性连接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GPS定位模块、车辆中控屏显示模块和基础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所述基础数据传输模块与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网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分别与车辆视频监控模块和手动SOS按钮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分别用于获取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偏转俯仰信息和气囊点火相关信息并发送给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所述数据接收和分析模块接收到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偏转俯仰信息和气囊点火相关信息并发送给上位机,所述GPS定位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并发送给上位机,所述车辆视频监控模块和车辆中控屏显示模块分别用于获取车内车外视频信息和车辆基本信息并发送给上位机,所述手动SOS按钮用于获取车内乘员手动触发救援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的偏转俯仰信息、气囊点火相关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车内车外视频信息和车辆基本信息通过基础数据传输模块发送给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所述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用于获取上位机发送的车辆加速度数据、车辆碰撞时的偏转俯仰信息、气囊点火相关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车内车外视频信息和车辆基本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与移动网络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网络模块与语音对讲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语音对讲模块与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网络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后紧急呼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通过移动网络模块和语音对讲模块与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建立通讯,所述品牌方紧急呼救控制中心用于获取车内乘员通过移动网络模块与语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翔赵紫剑刘维海吴祥君邹明倪春鹏关荣博马悦森刘明王文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