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及前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52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衬套及前叉组件,属于骑行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衬套包括:衬套主体;以及安装件,与衬套主体的外圆周连接,适于与目标物安装以使衬套主体安装于目标物上;其中,衬套主体具有限位部及减振部,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于衬套主体上,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于衬套主体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限位部适于限制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减振部适于减缓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的平顺度,同时降低前叉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振动,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度。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度。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及前叉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骑行设备
,具体涉及衬套及前叉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骑行设备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器械,骑行设备既可以用电驱动,也可以用脚蹬地滑行,而且,骑行设备既可以作为运动产品使用,也可以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因此,骑行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适合近距离郊游或每日通勤。
[0003]骑行设备在骑行过程中会遇到石子或凹坑等障碍,亦或是受到撞击,从而致使骑行设备整体振动。为了减缓传递至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的振动以保证骑行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弹簧减振方式或实心衬套悬架减振方式。然而,上述的减振方式并不能保证骑行设备于其移动方向上的平顺度,继而降低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骑行设备在振动时与其移动方向上的平顺度,进而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衬套,包括:
[0006]衬套主体;以及
[0007]安装件,与所述衬套主体的外圆周连接,适于与目标物安装以使所述衬套主体安装于所述目标物上;
[0008]其中,所述衬套主体具有限位部及减振部,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0009]所述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所述减振部适于减缓所述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
[0010]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衬套主体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相对分布的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衬套本体设置;
[0011]所述槽孔具有靠近所述安装件设置的第一内壁,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上;
[0012]所述衬套主体的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减振部。
[0013]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槽孔还具有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第二内壁,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0014]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限位部自所述第一内壁朝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凸伸形成。
[0015]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衬套主体和所述安装件的材质为橡胶。
[0016]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衬套本体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所述限位部和减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
[0017]所述第二主体贯穿所述第一主体的中心设置。
[0018]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安装件通过同时硫化的工艺形成。
[0019]本技术还提供的前叉组件,所述前叉组件适于连接骑行设备的龙头和前轮,包括:
[0020]前叉本体,与所述龙头连接,所述前叉本体具有安装部;以及
[0021]衬套,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以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前轮连接;
[0022]其中,所述衬套为如上所述的衬套。
[0023]可选地,上述的前叉组件,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分布,所述减振部沿所述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分布;
[0024]所述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
[0025]可选地,上述的前叉组件,所述衬套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安装部过盈配合。
[002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有限位部和减振部,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且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限位部适于限制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从而保证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的平顺度,减振部适于减缓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从而降低前叉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振动,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衬套主体;11

限位部;12

减振部;13

槽孔;14

第一主体;15

第二主体;
[0031]2‑
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4]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5]实施例1
[0036]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衬套,适于安装于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上,以减缓振动传递至前叉组件上,继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0037]骑行设备可以为滑板车等。以滑板车为例,其为一个拥有两个或者更多车轮的小平台,用户可被支撑于该平台上,通过驱动力驱动滑板车进行移动,以达到省力省时的效果。其中,上述的驱动力可以为电机的驱动力,此时,该滑板车实际为电动滑板车。亦或者,是用户蹬踏地面产生的驱动力,此时,该滑板车实际为脚蹬滑板车。
[0038]并且,为了保证滑板车整体的轻便性,滑板车整体基本以铝为主材料制作而成。相应的,当滑板车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石子或凹坑等障碍时,亦或是受到撞击时,由于滑板车整体较轻的缘故,会致使滑板车整体振动较大。同时,前叉组件上设置有衬套,前摇臂连接衬套与前轮继而连接前叉组件和前轮。因此,当滑板车的车轮遇到振动时,会导致整个前摇臂振动,继而带动衬套整体振动,从而引起前叉组件整体的振动,继而降低用户使用感受。
[0039]为了减缓传递至滑板车的前叉组件的振动以保证滑板车整体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弹簧减振方式或实心衬套悬架减振方式。然而,上述的减振方式并不能保证滑板车于其移动方向上的平顺度,继而降低滑板车整体的舒适性。
[004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的衬套包括衬套主体1及安装件2,安装件2与衬套主体1的外圆周连接,进而与目标物安装以使衬套主体1安装于目标物上。其中,该目标物即为上述的前叉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2和衬套主体1的材质皆为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主体;以及安装件,与所述衬套主体的外圆周连接,适于与目标物安装以使所述衬套主体安装于所述目标物上;其中,所述衬套主体具有限位部及减振部,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所述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所述减振部适于减缓所述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主体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相对分布的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衬套本体设置;所述槽孔具有靠近所述安装件设置的第一内壁,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衬套主体的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减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还具有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第二内壁,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存在间距。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自所述第一内壁朝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凸伸形成。5.如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敏
申请(专利权)人:坦途创新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