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72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下悬挂支架,所述下悬挂支架一端的表面铰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焊接有上悬挂支架,所述上悬挂支架的底部焊接有推板,所述下悬挂支架表面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发动机本体栓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摩托车前侧受到猛烈碰撞时将发动机下落,使得长时间运行下滚烫的发动机不会碰撞到驾驶员身体,并且能够避免下落的发动机左右偏移进而冲击到驾驶员的腿部,解决了因目前的悬挂结构不具备在碰撞时对发动机进行干涉的问题,使得摩托车在前侧受到撞击时驾驶员受到的损伤更小。前侧受到撞击时驾驶员受到的损伤更小。前侧受到撞击时驾驶员受到的损伤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加工
,具体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是将发动机与摩托车车架连接的重要部件,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结构是将摩托车发动机安装在摩托车车架的机构,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影响到摩托车行驶中的振动和冲击强弱,对摩托车驾驶舒适性至关重要。
[0003]但是在摩托车前方受到猛烈碰撞时,摩托车的发动机很可能会触碰到驾驶员的身体,而目前传统的前悬挂结构在碰撞时往往无法对发动机进行干涉,发动机在运行时会发热,而受到冲击时滚烫的发动机可能会撞向驾驶员的腿部,进而使得驾驶员在骑行时安全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本技术可以在摩托车前侧受到猛烈碰撞时将发动机下落,使得发动机不会碰撞到驾驶员的腿部,避免了发动机对驾驶员造成伤害,解决了因目前的悬挂结构不具备在碰撞时对发动机进行干涉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下悬挂支架,所述下悬挂支架一端的表面铰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焊接有上悬挂支架,所述上悬挂支架的底部焊接有推板,所述下悬挂支架表面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发动机本体栓接,所述上悬挂支架的右方设置有后支架,所述下悬挂支架的右方设置有后悬挂支架。
[0006]优选的,所述上悬挂支架的右端固定有阻尼减震器,所述阻尼减震器的右端与后支架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下悬挂支架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后悬挂支架相互固定,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小于下悬挂支架的直径。
[0008]优选的,所述后悬挂支架的顶部焊接有挡管,所述挡管的顶端与后支架焊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为角度倾斜式设计,推板的右侧为与发动机本体顶部倾斜角度一致的斜面构造。
[0010]优选的,所述下悬挂支架与挡管均为对称结构设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可以在摩托车前侧受到猛烈碰撞时将发动机下落,使得长时间运行下滚烫的发动机不会碰撞到驾驶员身体,并且能够避免下落的发动机左右偏移进而冲击到驾驶员的腿部,解决了因目前的悬挂结构不具备在碰撞时对发动机进行干涉的问题,使得摩托车在前侧受到撞击时驾驶员受到的损伤更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发动机本体;2、下悬挂支架;3、连接支架;4、上悬挂支架;5、推板;6、后支架;7、后悬挂支架;8、挡管;9、固定座;10、连接杆;11、阻尼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1,发动机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下悬挂支架2,下悬挂支架2一端的表面铰接有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的顶部焊接有上悬挂支架4,上悬挂支架4的底部焊接有推板5,下悬挂支架2表面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座9,固定座9与发动机本体 1栓接,上悬挂支架4的右方设置有后支架6,下悬挂支架2的右方设置有后悬挂支架7,本技术可以在摩托车前侧受到猛烈碰撞时将发动机下落,使得长时间运行下滚烫的发动机不会碰撞到驾驶员身体,并且能够避免下落的发动机左右偏移进而冲击到驾驶员的腿部,解决了因目前的悬挂结构不具备在碰撞时对发动机进行干涉的问题,使得摩托车在前侧受到撞击时驾驶员受到的损伤更小。
[0020]上悬挂支架4的右端固定有阻尼减震器11,阻尼减震器11的右端与后支架 6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阻尼减震器11的设置,使得连接支架3受到碰撞时,阻尼减震器11可以为其分散掉一部分冲击力。
[0021]下悬挂支架2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右端与后悬挂支架7相互固定,连接杆10的直径小于下悬挂支架2的直径,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连接杆10的设置,使得当下悬挂支架2受到碰撞时,连接杆10会比下悬挂支架2 更先弯折。
[0022]后悬挂支架7的顶部焊接有挡管8,挡管8的顶端与后支架6焊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挡管8的设置,使得发动机本体1在下落时不会出现左右偏移,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下沉的发动机本体1触碰到驾驶员的腿部。
[0023]连接支架3为角度倾斜式设计,推板5的右侧为与发动机本体1顶部倾斜角度一致的斜面构造,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连接支架3的设置,使得连接支架3 可以先将碰撞产生的力传递到上悬挂支架4,通过推板5的设置,使得推板5在向发动机本体1移动时,其可以通过自身的斜面角度来迫使发动机本体1向下方移动。
[0024]下悬挂支架2与挡管8均为对称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下悬挂支架2和挡管8的设置,使得它们在加工成型时更为容易。
[0025]工作原理:当摩托车的前方受到猛烈碰撞时,其连接支架3的顶端会率先受到碰撞,并使得连接支架3在下悬挂支架2的表面发生角度变化,同时阻尼减震器11向内压缩,实现初步缓冲,使得连接支架3可以带动上悬挂支架4向右方移动,并一同带动推板5向右移
动,同时推板5自身右侧斜面的角度与发动机本体1顶部倾斜角度的一致,从而使得发动机本体1会受到向下方的力,与此同时下悬挂支架2在受到碰撞时,其冲击力会先将连接杆10弯折,并实现二次缓冲,进而使得发动机本体1向下方移动。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下悬挂支架(2),所述下悬挂支架(2)一端的表面铰接有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的顶部焊接有上悬挂支架(4),所述上悬挂支架(4)的底部焊接有推板(5),所述下悬挂支架(2)表面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与发动机本体(1)栓接,所述上悬挂支架(4)的右方设置有后支架(6),所述下悬挂支架(2)的右方设置有后悬挂支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挂支架(4)的右端固定有阻尼减震器(11),所述阻尼减震器(11)的右端与后支架(6)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全周树全周宇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全速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