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52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中摩托车车体壳内部具有一安装座并贯穿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位于车体壳的后尾壳尾端并朝向摩托车前方内缩,雷达感知器组装在安装座且投射面位在开口处,该投射面由该开口露出并朝向摩托车后方,摩托车的后灯组及后牌照灯饰盖分别位在雷达感知器上下方位置,借此创作除了可达到使摩托车呈现一体性造型外,并可防止泥水喷溅覆盖到投射面,造成降低侦测效果,另外雷达感知器位在车体内可有效达到防盗效果等实用功效。等实用功效。等实用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


[0001]本技术是一种侦测装置,尤其指结合组装在摩托车车体壳内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因应市场潮流及车主需求日渐增加,有关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逐渐成为新车种的标准配备,近年来许多先进安全辅助系统逐渐配备在摩托车上,其中一种为盲点侦测系统,由于所具有的防碰撞机能于摩托车的成效佳,因此各摩托车制造厂商皆以进行盲点侦测系统配置安装在所生产制造的摩托车上为重要的研究计画。
[0003]现有技术的盲点侦装置为一种辅助侦测系统并安装在车体上,使用者在受到视线盲区影响,借由所安装的感测器可侦测车体外部周边是否有其它车辆靠近,当有车辆靠近时会发出警示讯号以警示使用者,达到确保行车安全及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0004]摩托车车体后方安装的盲点侦测装置,如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系将双雷达设计的二具感测器32分别安装在车体30后方车牌31的左右二侧,因此体积大且容易因碰撞而造成损坏,又如图8所示的另一种实施形态,在摩托车车体40后方的车牌上方位置安装有感测器41,该感测器可朝向二斜外侧侦测。由于该感测器是在摩托车制造生产后再另外加装,在摩托车车体外侧使用固定装置组装该感测器,因此组装时必须将各种线材由该感测器延伸配置至车体内部,以达到电力的提供及各种讯号的传送,然而如此的线材配置将使得线材呈现外露状态,就整体车体外观而言极为不协调且杂乱不美观,再者由于该感测器安装在车体外部,所配线的线材也外露在外部造成耐候较差,且极容易被不法人士予以拆卸偷窃,造成车主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欲解决的课题][0006]现有搭载安装在摩托车上的盲点侦测装置,由于摩托车的造型因素大部分以外挂式或额外加装的搭载型式进行安装,其中以外挂式安装的盲点侦测装置与摩托车的一体式较差,另有盲点侦测装置的相关部品有被盗窃的风险,再者各部品本身需另外接电线进行供电及讯号传送,使得外露的线材影响到车身的整体美观及安全性,摩托车在长久使用后将可能导致外露的线材在环境作用下老化破损,影响商品机能性。
[0007][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08]鉴于前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包括有一车体壳及一雷达感知器,该车体壳为一摩托车的部分组件并位在该摩托车尾端,该车体壳至少包括有一后尾壳,该后尾壳内部具有一安装座及贯穿设有一开口,该雷达感知器设置在该安装座并具有一投射面,该投射面对应于该开口,该投射面由该开口露出并朝向该摩托车后方。
[0009]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中该雷达感知器的侦测方向为呈水平方
向并朝向该摩托车后方。
[0010]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中该雷达感知器的本体的投射面为一宽度大于高度的矩形形状。
[0011]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中该摩托车尾端进一步包括有一后灯组及一后牌照灯饰盖,该开口位置位于后尾壳壳体的尾端并朝向摩托车前方内缩,该后灯组相对于该开口位在该雷达感知器上方且位于该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更后方,该后牌照灯饰盖相对于该开口位在该雷达感知器的下方且位于该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更后方。
[0012]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中该安装座包括有一底座及一侧座,该底座及该侧座分别相邻于该开口的下方及两侧,该雷达感知器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座体,该投射面位在该本体的一侧面,该本体突出具有一讯号端子,该座体的一侧突出具有多个底支架及多个侧支架,各该底支架与对应设置的该底座连接固定,各该侧支架与对应设置的该侧座连接固定。
[0013]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中该雷达感知器具有一讯号端子,该讯号端子为对应位在该后牌照灯饰盖内部。
[0014][技术的功效][0015]一、本技术在摩托车车体壳尾端贯穿具有一开口,雷达感知器设置在车体壳内部且投射面对应于开口并朝向摩托车后方,可将摩托车后半部造型予以整合而缩减其机构,另可提升摩托车外型的一体性,不影响外观造型。
[0016]二、本技术设置雷达感测器的开口位置位于后尾壳壳体的尾端并朝向摩托车前方内缩,后灯组及后牌照灯饰盖分别位在该雷达感知器上、下方且位于该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最后端,可防止泥水直接喷溅而覆盖到投射面降低侦测效果。
[0017]三、雷达感知器为设置在摩托车车体壳内部,使得不法人士无法轻易拆卸雷达感知器部品,可有效提高防盗效果。
[0018]四、雷达感知器的讯号端子与车体内部连接的各线材为配线整合至车体内部并与牌照灯的配线一并整合,所有线材没有外露可提高线材的耐候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设置在摩托车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7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26]图8为另一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27]附图标记列表
[0028]10:车体壳
[0029]11:后尾壳
[0030]110:安装座
[0031]111:开口
[0032]112:底座
[0033]113:侧座
[0034]12:后牌照灯饰盖
[0035]13:牌照架
[0036]131:车牌
[0037]14:后灯组
[0038]20:雷达感知器
[0039]200:避让区
[0040]21:本体
[0041]211:讯号端子
[0042]212:投射面
[0043]22:座体
[0044]221:底支架
[0045]222:侧支架
[0046]223:上扣部
[0047]224:下扣部
[0048]30:车体
[0049]31:车牌
[0050]32:感测器
[0051]40:车体
[0052]41:感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参看图1至3图所示,本技术为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包括有一车体壳10及一雷达感知器20,该车体壳10为摩托车构造的其中一部分组件。
[0054]车体壳10至少包括有一后尾壳11,摩托车尾端具有一后灯组14、后牌照灯饰盖12及一牌照架13,其中后灯组14位在后尾壳11的上方,后牌照灯饰盖12设置在后尾壳11的下方,牌照架13位在后牌照灯饰盖12的下方,牌照架13可供一车牌131的安装固定,前述的后尾壳11、后灯组14、后牌照灯饰盖12及一牌照架13之间的相互组装固定为现有技术,故各构件间的构造不再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55]配合参看图3、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车体壳及一雷达感知器,所述车体壳为一摩托车的部分组件并位在所述摩托车尾端,所述车体壳至少包括有一后尾壳,所述后尾壳内部具有一安装座及贯穿设有一开口,所述雷达感知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并具有一投射面,所述投射面对应于所述开口,所述投射面由所述开口露出并朝向所述摩托车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感知器的侦测方向为呈水平方向并朝向所述摩托车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感知器的本体的投射面为一宽度大于高度的矩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尾端进一步包括有一后灯组及一后牌照灯饰盖,所述开口位置位于后尾壳壳体的尾端并朝向摩托车前方内缩,所述后灯组相对于所述开口位在所述雷达感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宇廖藤发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