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5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1
提供了一种致动器单元,其驱动用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的切换机构。所述致动器单元包括产生用于驱动切换机构的驱动力的电机、控制电机的控制基板、将电线连接到控制基板的连接器、包括开口的外壳、覆盖所述开口的盖子,以及包括第一减振材料和第二减振材料的减振材料。电机和控制基板定位在由外壳和盖子限定的容纳空间中。控制基板固定到外壳。第一减振材料和第二减振材料定位在控制基板和盖子之间,并与控制基板和盖子两者接触。与控制基板和盖子两者接触。与控制基板和盖子两者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器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致动器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

075364号(JP 2016

075364 A)中公开的车辆包括所谓线控换档类型的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包括切换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的切换机构和驱动该切换机构的致动器单元。致动器单元包括外壳、盖子、电机、减速机构和控制基板。外壳是箱型的。盖子覆盖了外壳的开口。电机、减速机构和控制基板定位在由外壳和盖子限定的空间内。电机经由减速机构的输出轴连接到切换机构。减速机构是包括多个齿轮的齿轮机构。控制装置根据用户对变速杆的操作获取信号。控制装置基于获取的信号驱动电机。当电机的旋转被传递到切换机构时,切换机构就会操作。因而,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被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当在根据JP 2016

075364 A的技术中切换变速档位时,由于减速机构中的齿轮的齿隙(backlash),电机的转子轴偶尔会振动。该振动偶尔会经由外壳传递到盖子。当振动的频率与盖子的固有频率重合时,盖子就会产生共振。在这种情况下,盖子的振动会引起噪音,这是不可取的。除了减速机构中的齿轮的齿隙,在车辆中任何振动的频率和盖子的固有频率彼此重合时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能够抑制当切换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时伴随着设置在致动器单元内部的盖子的振动而引起的噪音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涉及一种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包括电机、控制基板、连接器、外壳、盖子和减振材料,该致动器单元联接到切换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的切换机构并构造为驱动该切换机构。电机构造为产生用于驱动切换机构的驱动力。控制基板构造为控制该电机。连接器构造为将电线连接到控制基板上。外壳包括开口。该盖子构造为覆盖该开口。电机和控制基板定位在由外壳和盖子限定的容纳空间中。控制基板固定到外壳。减振材料定位在控制基板和盖子之间,并且与控制基板和盖子两者接触。
[0006]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当盖子发生共振时,盖子在存在减振材料的地方不容易发生振动。也就是说,在没有减振材料的情况下作为盖子振动的波腹的地方由于减振材料的存在而成为振动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盖子的振动的节点之间产生了额外的节点。因此,节点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因此,盖子的振动的波腹的振幅变得更小。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盖子的振动而引起的噪音量。
[0007]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控制基板可以包括固定到外壳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到电机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固定到连接器的第三固定部。控制基板可以是平板形状的。在从正交于控制基板的主表面的方向平面观察时,减振材料可以定位在与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处。
[0008]来自外壳的振动偶尔会传递到控制基板上。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基板可能会振动。作为控制基板的一部分并且固定到其他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在控制基板振动时不容易振动。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作为控制基板的振动的节点。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致动器单元中,减振材料布置在作为控制基板的振动的节点的地方。因此,能够抑制控制基板的振动经由减振材料传递到盖子上。
[0009]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在控制基板和盖子之间可以设置有从控制基板朝向减振材料突出的突起。减振材料可以包括从面向控制基板的外面向减振材料的内侧凹陷的孔。突起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定位在该孔的内部。利用以这种方式构造的致动器单元,减振材料能够通过利用突起插入孔中的结构的突起和孔之间的关系而相对于控制基板定位。
[0010]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当盖子的壁,与减振材料接触的壁,被定义为第一壁时,第一壁可以是平板形状的。在从正交于第一壁的主表面的方向平面观察时,减振材料可以定位在与第一壁的几何中心重叠的位置处。
[0011]如果没有减振材料,则第一壁的几何中心很可能作为第一壁的振动的波腹。因此,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致动器单元中,减振材料布置在倾向作为第一壁的振动的波腹的地方。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壁的振动。
[0012]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在控制基板和盖子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减振材料。控制基板可以是平板形状的。在从正交于控制基板的主表面的方向平面观察时,多个减振材料可以定位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处。利用以这种方式构造的致动器单元,盖子的振动的节点数量能够根据减振材料的数量而增加。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盖子的振动。
[0013]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减振材料的材质可以是凝胶。利用如上所述构造的致动器单元,能够减轻伴随着盖子的振动而引起的从盖子输入到控制基板的应力。
[0014]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减振材料的材质可以是凝胶并且是能够用于在盖子的端壁中产生振动的节点的材质。利用如上所述构造的致动器单元,由于减振材料的材质,能够在盖子的端壁中产生振动的节点,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盖子的振动。
[0015]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致动器单元中,盖子可以是磁性体。利用如上所述构造的致动器单元,盖子是具有绝缘性能的磁性体,因此能够确保控制基板和盖子之间的绝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元件,并且其中:
[0017]图1是车辆的示意图;
[0018]图2是设置在图3中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的切换机构的平面图;
[0019]图3是安装在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致动器单元的剖视图;
[0021]图5是盖子被移除后的致动器单元的平面图;
[0022]图6A图示了布置在致动器单元中的减振材料的功能;
[0023]图6B图示了在致动器单元中没有设置减振材料的情况;
[0024]图7表示减振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在多种材质之间的差异;以及
[0025]图8表示减振材料的回弹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多种材质之间的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致动器单元。首先,将描述车辆的示意性构造。如图1所示,车辆100包括内燃机101、自动变速器102和驱动轮103。内燃机101是车辆100的驱动源。自动变速器102是多级变速器。自动变速器102的输入轴连接到内燃机101的输出轴。自动变速器102的输出轴经由差速器连接到驱动轮103。该差速器允许左右驱动轮103之间的转速不同。该差速器在图1中没有图示出。
[0027]车辆100包括选择装置104。选择装置104是允许车辆100的驾驶员选择自动变速器102的四个变速档位之一的装置。选择装置104包括变速杆104a、驻车开关104b、变速位置传感器104c和变速电子控制单元(ECU)104d。变速杆104a是用于选择空档档位(以下称为N档)、驱动档位(以下称为D档)和倒车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器单元,其联接到切换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的切换机构并构造为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所述致动器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其构造为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切换机构的驱动力;控制基板,其构造为控制所述电机;连接器,其构造为将电线连接到所述控制基板;外壳,其包括开口;盖子,其构造为覆盖所述开口;以及减振材料,其中: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基板定位在由所述外壳和所述盖子限定的容纳空间中;所述控制基板固定到所述外壳;并且所述减振材料定位在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盖子之间,并与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盖子两者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基板包括固定到所述外壳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到所述电机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固定到所述连接器的第三固定部;所述控制基板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在从正交于所述控制基板的主表面的方向平面观察时,所述减振材料定位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盖子之间设置有从所述控制基板朝向所述减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優镰田淳史藤井広太菊川大辅桑原真也铃村恵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