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及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92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及轿车,包括整体铸造的后地板、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上段、后轮罩外板下段,后轮罩内板加强件;还包括与后轮罩外板上段连接的后侧围上内板、与后轮罩外板下段连接的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与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连接的安全带安装板,所述安全带安装板并与后侧围上内板连接;还包括D柱内板中段、C柱加强件和与后地板连接的整体铸铝的门槛边梁;其特征是:所述D柱内板中段的前端与后侧围上内板点焊连接,所述D柱内板中段的两侧面分别与侧围后下内板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点焊连接;所述C柱加强件为热成型钣金件。其能够提高后排乘客的乘座空间,能够提高构件的集成化,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及轿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及轿车。

技术介绍

[0002]代际转型将带来消费趋势的显著改变,各大车企为应对代际转型,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泛Z世代(即:年满 18

25岁,即将成为汽车市场新生力量),而泛Z世代对空间舒适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车身尺寸需要大气,内部的乘坐空间同样如此。而在现有的车身结构(参见图1)设计时,为了有效分解、传递后悬架的作用力,同时确保D柱的刚度及扭转性能,其在后侧围的内侧设置后地板上横梁连接板3、后轮毂包内板内侧加强件4、侧围后内板加强件6等构件,其中后地板上横梁连接板3的上、下端分别与后轮毂包内板内侧加强件4的下端、后地板上横梁2焊接,后地板上横梁连接板3两侧的上、下端分别与后轮鼓包内板5、原后地板1焊接,后轮毂包内板内侧加强件4两侧与后轮鼓包内板5焊接,后轮毂包内板内侧加强件4上端与侧围后内板加强件6的下端焊接,侧围后内板加强件6两侧及上端与侧围后上内板7焊接,从而构成了后地板后段到D柱的空腔结构,形成传力通道,提高了汽车后侧的刚度和扭转性能。但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一)该结构设置在车身内部,占用了车体内部乘坐空间,从而影响后排乘客的驾乘空间舒适性;(二)该结构零件数量多,导致冲压模具数量及焊接夹具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工装成本费用;(三)不利于整车轻量化设计。 因此,现有的车身结构亟待更新。
[0003]CN 215851491U公开了“一种双环后部车身结构”。该双环后部车身结构包括顶盖总成、侧围总成、下车体总成以及后端板总成,所述顶盖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顶梁、第二顶梁和顶盖后横梁、以及纵向设置的上边梁加强板,侧围总成包括C柱加强板、D柱加强板、轮罩组件和支撑梁组件,下车体总成,所述下车体总成包括纵向设置的后大梁、以及横向设置的后地板横梁,C柱加强板、轮罩组件、第一顶梁、第二顶梁和后地板横梁围设形成第一个环状车身结构,D柱加强板、后端板总成和顶盖后横梁围设形成第二个环状车身结构,支撑梁组件分别对两个环状车身结构进行加强支撑,实现力传递路径顺畅,尾门框开口抗扭性能提升,解决NVH问题。毋庸置疑,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失为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其能够提高后排乘客的乘座空间、舒适性及安全性,并能提高构件的集成化,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的轿车。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包括整体铸造的后地板、连接在后地板上的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内板一侧连接的后轮罩外板上段、与后轮罩内板另一侧连接的后轮罩外板下段,与后轮罩内板另一侧还连接有后轮罩内板加强件;还包括与后轮罩外板上段连接的后侧围上内板、与后轮罩外板下段连接的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与后侧围下内
板加强件连接的安全带安装板,所述安全带安装板并与后侧围上内板连接;还包括D柱内板中段、C柱加强件和与后地板连接的整体铸铝的门槛边梁;其特征是:所述D柱内板中段的前端与后侧围上内板点焊连接,所述D柱内板中段的两侧面分别与侧围后下内板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点焊连接;所述C柱加强件为热成型钣金件,其侧面与后轮罩外板下段点焊连接,所述C柱加强件的的下部与门槛边梁热熔自攻丝连接(FDS)。
[0006]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内板的下边缘与后地板的上边缘进行自穿铆接(SPR)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外板上段的下端与后轮罩内板进行点焊连接,后轮罩外板上段的第一上端和第二上端分别与D柱内板中段的前端和后侧围上内板点焊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通过设有的两个定位孔,与安全带安装板及C柱加强件定位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安全带安装板的两个下端面与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点焊连接;所述安全带安装板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于后侧围上内板、D柱内板中段的前端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外板下段的弧形边与C柱加强件的弧形面点焊连接;所述后轮罩外板下段的第二法兰边与后轮罩内板的第一法兰边点焊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C柱加强件与后轮罩外板下段、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后轮罩外板上段、安全带安装板、后侧围上内板通过点焊连接,构成C柱的腔体结构,形成C柱的传力路径。
[0012]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通过设有的两个定位孔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点焊连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通过设有的法兰面,与后轮罩内板点焊连接,构成D柱下段腔体结构。
[0013]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外板上段与后轮罩内板点焊连接,所述后轮罩外板上段的第二上端与安全带安装板、侧围后上内板、D柱内板中段的前端、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后轮罩外板下段通过点焊连接,形成D柱上段腔体,D柱下段腔体通过后轮罩内板与D柱上段腔体连接,构成D柱腔体结构,形成D柱传力路径。
[0014]进一步,所述后地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后减震器的减震器安装座和用于安装后悬置减震弹簧的减震弹簧安装座;后减震器向后地板的减震器安装座传递的力及后悬置减震弹簧向减震弹簧安装座传递的力,并通过D柱传力路径向车体顺利传递。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轿车,其具有所述的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C柱、D柱区域结构的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设置在后轮罩外板上段的外侧,并与C柱、D柱连接,形成封闭的H型腔体结构,提高了后排座椅的内部空间,从而提升了后排乘客的乘座空间、舒适性;由于整体铸造的后地板与后轮罩内板连接,与后轮罩内板加强件、D柱内板中段、后轮罩外板上段、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安全带安装板、后侧围上内板构成D柱的腔体结构,C柱加强件下段与整体铸铝的门槛边梁连接,与后轮罩外板下段、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后轮罩外板上段、安全带安装板、后侧围上内板构成C柱腔体结构,后减震器及后悬减震弹簧向整体铸造的后地板传递的力通过C柱、D柱腔体构成的传力路径向车体顺利传递,同时H型的腔体结构提升了整车后部的刚度及扭转性能,结合整体铸造的后地板及整体铸铝的门槛边梁在本结构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零件集成化,降低了工装成本费用,实现整车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车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示意图;图3是图2的A

A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7是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后轮罩外板下段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后轮罩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后轮罩内板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后轮罩外板上段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C柱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安全带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D柱内板中段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指代的技术特征):1—原后地板,2—后地板上横梁,3—后地板上横梁连接板,4—后轮毂包内板内侧加强件,5—后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包括整体铸造的后地板(9)、连接在后地板上的后轮罩内板(8)、与后轮罩内板一侧连接的后轮罩外板上段(11)、与后轮罩内板另一侧连接的后轮罩外板下段(16),与后轮罩内板另一侧还连接有后轮罩内板加强件(10);还包括与后轮罩外板上段(11)连接的后侧围上内板(13)、与后轮罩外板下段(16)连接的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14)、与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连接的安全带安装板(15),所述安全带安装板(15)并与后侧围上内板(13)连接;还包括D柱内板中段(12)、C柱加强件(17)和与后地板(9)连接的整体铸铝的门槛边梁(18);其特征是:所述D柱内板中段(12)的前端(121)与侧围后上内板(13)点焊连接,所述D柱内板中段(12)的两侧面(122、123)分别与侧围后下内板加强件(14)和后轮罩内板(8)点焊连接;所述C柱加强件(17)为热成型钣金件,其侧面(171)与后轮罩外板下段(16)点焊连接,所述C柱加强件(17)的的下部(172)与门槛边梁(18)热熔自攻丝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轮罩内板(8)的下边缘(801)与后地板(9)的上边缘(901)进行自穿铆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轮罩外板上段(11)的下端(111)与后轮罩内板(8)进行点焊连接,后轮罩外板上段(11)的第一上端(112)和第二上端(113)分别与D柱内板中段(12)的前端(121)和后侧围上内板(13)点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14)通过设有的两个定位孔(141、142),与安全带安装板(15)及C柱加强件(17)定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全带安装板(15)的两个下端面(151、152)与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14)点焊连接;所述安全带安装板(15)的前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菊向涛张勇陈新冉建亮赵丰良吴存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