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50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所述车辆的车架组件包括:防撞横梁;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吸能本体,所述吸能本体连接在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防撞横梁之间,从所述纵梁本体至所述防撞横梁方向上,所述吸能本体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由此,通过吸能本体倾斜设置,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时,通过吸能本体溃缩变形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实现增加车架组件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减少碰撞能量向驾驶室传递目的,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能够增大散热器的安装布置空间,使得在布置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时更加方便省力,较大的安装布置空间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热效果。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及具有该车辆的车架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指25%正面重叠碰撞,是车辆以一定速度撞击重叠面积只相当于车身宽度25%的固体物质。车架吸能段在整车碰撞中产生溃缩、变形,进而达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使碰撞中产生的能量少向驾驶室传递,保护乘员安全。
[0003]但是,现有车架吸能段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X向)平行,车架吸能段与车辆的长度方向没有明显的角度,使得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的工况下,车架吸能段无法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车架吸能段对小重叠碰撞工况不起作用,需要在车辆的车身上安装额外的部件或者设置加强结构来吸收碰撞能量,这将会增加安装步骤以及零部件的成本,另外,两个纵梁之间的布置空间有限,不利于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布置,也不利于散热器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通过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溃缩变形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实现增加车架组件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减少碰撞能量向驾驶室传递目的,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能够增大散热器的安装布置空间,使得在布置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时更加方便省力,较大的安装布置空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车架组件,包括:防撞横梁;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吸能本体,所述吸能本体连接在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防撞横梁之间,从所述纵梁本体至所述防撞横梁方向上,所述吸能本体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
[0007]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车架组件,通过吸能本体倾斜设置,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时,通过呈现一定角度的吸能本体溃缩变形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实现增加车架组件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减少碰撞能量向驾驶室传递目的,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能够增大散热器的安装布置空间,使得在布置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时更加方便省力,较大的安装布置空间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15
°
≤α≤25
°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限定出吸能腔。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设有吸能结构。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结构构造为朝向所述吸能腔内凹陷的吸能
槽或吸能孔。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设有加强结构。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吸能本体长度方向延伸。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且共同限定出所述吸能腔。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应用于车辆的车架组件。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组件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本体截面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车架组件100;
[0026]防撞横梁10;吸能盒101;
[0027]纵梁20;纵梁本体21;吸能本体22;吸能腔221;第一本体2211;第二本体2212;
[0028]吸能结构222;加强结构223;横梁30;
[0029]安装布置空间4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该车身组件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车架组件100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设置车架组件100的设备上,本申请以车架组件100应用于车辆上为例进行说明。
[0032]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包括:防撞横梁10和纵梁20。纵梁20包括纵梁本体21和吸能本体22,吸能本体22连接在纵梁本体21和防撞横梁10之间,从纵梁本体21至防撞横梁10方向上,即从车辆的后方至前方方向上,吸能本体22朝向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吸能本体22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延伸。进一步地,防撞横梁10沿车身的横向(即宽度)方向延伸,纵梁20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
置。进一步地,防撞横梁10和吸能本体22间连接有吸能盒101,吸能盒101靠近防撞横梁10横向方向上的端部设置。如图1所示,纵梁20和吸能盒101均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纵梁20和两个吸能盒101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纵梁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两个纵梁20相对设置,两个吸能盒10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两个吸能盒101相对设置,每个纵梁20与防撞横梁10间均连接有一个吸能盒101。间隔设置的两个吸能盒10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L1,吸能盒101将防撞横梁10安装固定于纵梁20。进一步地,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20之间连接有横梁30,横梁30连接在两个纵梁20的两个纵梁本体21之间。如图1所示,两个纵梁20的两个纵梁本体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L2,L1>L2。两个纵梁20的两个吸能本体22之间的空间为安装布置空间40。
[0033]其中,从纵梁本体21至防撞横梁10方向上,通过吸能本体22朝向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设置,使得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22使得车架组件100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增大。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时,碰撞物体的位置位于车辆横向方向的两侧,且碰撞物体与车辆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通过将吸能本体22倾斜设置,从而增大车架组件100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使得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吸能本体22在发生碰撞时发挥吸收碰撞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横梁(10);纵梁(20),所述纵梁(20)包括纵梁本体(21)和吸能本体(22),所述吸能本体(22)连接在所述纵梁本体(21)和所述防撞横梁(10)之间,从所述纵梁本体(21)至所述防撞横梁(10)方向上,所述吸能本体(22)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15
°
≤α≤2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限定出吸能腔(2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设有吸能结构(2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芳马勇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自信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