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47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包含:栅漏电容阵列模块与互补传输门模块;互补传输门模块与电源VDD相连并接地,互补传输门模块连接外部的输入端K,互补传输门模块通过信号输出端OUT与外部的后续电路相连;栅漏电容阵列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IN与互补传输门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路面积大、传输效率低的缺陷,可双向传输,具有电路面积小、信号传输效率高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

技术介绍

[0002]MOS晶体管可以用作模拟开关,特别是当流过MOS管的电流为零或者小到可以忽略的时候。当Vos的绝对值小于阈值电压的绝对值时,可认为晶体管处于关断,一个良好的采样电路在采样阶段其输出的信号要跟输入的信号同步,保持阶段要把采样进来的锁存住,为后续的比较电路提供输入信号。状态。当Vos的绝对值大于阈值电压的绝对值时,源极与漏极之间形成导电沟道,如果Vos很小, MOS管就会工作在线性区。
[0003]现有技术中的采样电路存在电路面积大、传输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包含:栅漏电容阵列模块与互补传输门模块;
[0005]互补传输门模块与电源VDD相连并接地,互补传输门模块连接外部的输入端K,互补传输门模块通过信号输出端OUT与外部的后续电路相连;
[0006]栅漏电容阵列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IN与互补传输门模块相连。
[0007]进一步,栅漏电容阵列模块包含:NMOS管组件与若干个电容组件;
[0008]NMOS管组件与信号输入端IN相连;
[0009]若干个电容组件与NMOS管组件相连并与互补传输门模块相连。
[0010]进一步,NMOS管组件包含:若干个第一NMOS管与第二NMOS管;
[0011]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一部分第一NMOS管的栅极相连并与信号输入端IN相连,第二NMOS管的源极、第二NMOS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其余的第一NMOS管的栅极相连;
[0012]若干个第一NMOS管的源极、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NMOS管的衬底分别与若干个电容组件相连。
[0013]进一步,电容组件包含:若干个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一对第三电容与若干个双控开关;
[0014]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一部分第一电容的一端并与NMOS管组件相连,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其余的第一电容的一端并接地;
[0015]若干个双控开关的接线端L分别与若干个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若干个双控开关的触点L1与NMOS管组件相连,若干个双控开关的触点L2接地;
[0016]任一个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另一个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一对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7]进一步,互补传输门模块包含:传输门组件与反相器组件;
[0018]传输门组件与输入端IN、输出端OUT、电源VDD相连;
[0019]反相器组件与传输门组件相连,反相器组件连接电源VDD与输入端K。
[0020]进一步,传输门组件包含:PMOS管M2与NMOS管M3;
[0021]PMOS管M2的栅极与反相器组件相连,PMOS管M2的漏极与输入端IN相连,PMOS管M2的源极与输出端OUT相连,PMOS管M2的衬底与电源VDD;
[0022]NMOS管M3的栅极与反相器组件相连,NMOS管M3的漏极与输入端IN相连,NMOS管M3的源极与输出端OUT相连。
[0023]进一步,反相器组件包含:PMOS管M0与NMOS管M1;
[0024]NMOS管M1的源极接地,NMOS管M1的栅极连接传输门组件与输入端K,NMOS管M1的漏极与传输门组件相连;
[0025]PMOS管M0的源极连接电源VDD,PMOS管M0的栅极连接NMOS管M1的栅极、输入端K与传输门组件,PMOS管M0的漏极连接NMOS管M1的漏极与传输门组件。
[00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路面积大、传输效率低的缺陷,可双向传输,具有电路面积小、信号传输效率高的特点。
[0027]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互补传输门模块的电路图;
[0029]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栅漏电容阵列模块的电路图;
[0030]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组件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32]首先,将结合图1~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用作模拟开关,其应用场景广阔。
[0033]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包含:栅漏电容阵列模块与互补传输门模块。
[0034]具体地,如图1所示,互补传输门模块与电源VDD相连并接地,互补传输门模块连接外部的输入端K,互补传输门模块通过信号输出端OUT与外部的后续电路相连。
[0035]进一步,如图1所示,互补传输门模块包含:传输门组件与反相器组件;
[0036]传输门组件与输入端IN、输出端OUT、电源VDD相连;反相器组件与传输门组件相连,反相器组件连接电源VDD与输入端K。
[0037]进一步,如图1所示,传输门组件包含:PMOS管M2与NMOS管M3;PMOS管M2的栅极与反相器组件相连,PMOS管M2的漏极与输入端IN相连,PMOS管M2的源极与输出端OUT相连,PMOS管M2的衬底与电源VDD;NMOS管M3的栅极与反相器组件相连,NMOS管M3的漏极与输入端IN相连,NMOS管M3的源极与输出端OUT相连。
[0038]进一步,如图1所示,反相器组件包含:PMOS管M0与NMOS管M1;NMOS管M1的源极接
地,NMOS管M1的栅极连接传输门组件的PMOS管M2的栅极与输入端K,NMOS管M1的漏极与传输门组件的NMOS管M3相连;PMOS管M0的源极连接电源VDD,PMOS管M0的栅极连接NMOS管M1的栅极、输入端K与传输门组件的PMOS管M2的栅极,PMOS管M0的漏极连接NMOS管M1的漏极与传输门组件的NMOS管M3的栅极。
[0039]如图1所示,SAR ADC采样传输门采用互补CMOS传输门设计,CMOS传输门(Transmission Gate)是一种既可以传送数字信号又可以传输模拟信号的可控开关电路,具有很低的导通电阻和很高的截止电阻。
[0040]PMOS管M0和NMOS管M1构成一个反相器,输入端为K,输出端为K_N,K为ADC的采样时钟,K和K_N的电平逻辑相反。分别控制PMOS管M2和NMOS管M3,当K为低电平时,M2导通,IN端与OUT端导通,如果输入端IN电压为负电压,则可以通过;此时,K_N为高电平,则M3也导通,IN为正电压,则从输入端IN流入输出端OUT,通过采样时钟信号控制初始信号的输入,并通过采样电容实现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栅漏电容阵列模块与互补传输门模块;所述互补传输门模块与电源VDD相连并接地,所述互补传输门模块连接外部的输入端K,所述互补传输门模块通过信号输出端OUT与外部的后续电路相连;所述栅漏电容阵列模块通过信号输入端IN与所述互补传输门模块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漏电容阵列模块包含:NMOS管组件与若干个电容组件;所述NMOS管组件与所述信号输入端IN相连;所述若干个电容组件与所述NMOS管组件相连并与所述互补传输门模块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MOS管组件包含:若干个第一NMOS管与第二NMOS管;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一部分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相连并与所述信号输入端IN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其余的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若干个第一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分别与所述若干个电容组件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14bit逐次比较型ADC采样保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包含:若干个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一对第三电容与若干个双控开关;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一部分第一电容的一端并与NMOS管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其余的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并接地;所述若干个双控开关的接线端L分别与所述若干个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若干个双控开关的触点L1与所述N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孝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兴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