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898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不可靠,导致无人机变形大,无人机与运载体不能安全、稳定分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冲分离装置用于将无人机与运载体分离,包括载荷舱内层、伞舱、缓冲组件和分离组件;缓冲组件包括径向固定单元、柔性适配器和中空轴;中空轴穿过电机的中心孔,中空轴连接在无人机尾框和伞舱的第一端之间;分离组件包括伞舱盖分离单元、运载体分离单元和伞舱分离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便于安装,可避免无人机在运载体内产生较大的变形,分离及时、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无人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技术也日臻成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发展尤为迅猛,带有无人机的载机运载体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0003]载机运载体中的无人机与常规的无人机有所不同。和常规的无人机相比,载机运载体中的无人机有诸多优势,比如: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携带,发射平台多样,尤其是筒式运载体中的无人机。但是,为取得这些技术优势,对载机运载体整体结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其中的缓冲分离结构。载机运载体除了要求无人机在运载体内稳固安装、能一体安全、稳定地飞行到目标区域,更需要分离机构在严苛的力学环境下能将分离的作用力缓冲传递,避免分离作用力造成无人机在运载体内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卡锁,不便甚至无法分离。
[0004]现有技术中无人机与伞舱的连接多采用在无人机尾部外壁安装连接座与伞舱相连,为了对抗开伞时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连接座都需要加固处理,造成飞机重量的显著增加,且飞机外壁的连接座在机翼展开过程中容易造成碰撞,发生危险。
[0005]要达成安全、稳定地在预定时间迅速完成无人机与运载体分离、并且回收的无人机能直接再利用,需要对目前的载机运载体中缓冲和分离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用以解决目前的载机运载体中无人机无法实施安全、迅速、稳定地与运载体分离、回收的无人机无法直接再利用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用于将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连接,以及将无人机与运载体分离。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包括载荷舱内层、伞舱、缓冲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尾框和电机;所述电机带有中心孔;所述缓冲组件用于将所述无人机连接在所述运载体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径向固定单元、柔性适配器和中空轴;所述中空轴穿过所述电机的中心孔,所述中空轴(12)连接在所述无人机尾框和伞舱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伞舱盖分离单元、运载体分离单元和伞舱分离单元;所述伞舱盖分离单元、运载体分离单元和伞舱分离单元均包括爆炸紧固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径向固定单元包括径向固定部和径向贴合部;所述径向固定部连接在载荷舱上,所述径向贴合部连接在所述载荷舱内层外壁上;多个所述径向固定单元成组设置,成组的多个所述径向固定单元均布在所述载荷舱上,沿所述载荷舱轴向均布有多组所述径向固定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径向固定单元还包括径向柔性体;所述径向柔性体粘附在径向固定部的内表面和/或径向贴合部的外表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载荷舱内层内侧设置有前框,所述前框内侧设置前框槽,所述前框槽靠近所述载荷舱头部的一端为盲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载荷舱内层内侧的轴向水平中分面处对称设置有1对前框,所述前框内侧设置前框槽,所述前框槽靠近所述载荷舱头部的一端为盲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限位在所述前框槽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两侧对称设置有1对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别限位在所述前框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适配器粘附在所述前框槽的内表面和/或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伞舱第二端外部设置有伞舱盖分离单元和伞舱盖固定钩;所述伞舱盖分离单元包括第一爆炸紧固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伞舱的第二端连接有伞舱盖;所述伞舱盖通过所述伞舱盖分离单元和伞舱盖固定钩连接所述伞舱第二端。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板簧;所述板簧为带有弯钩的弹性体;多个所述板簧沿无人机的轴向和周向均布连接在无人机的外侧面所述板簧的弯钩部的最大实体外圆部以弹性张力接触所述载荷舱内层内壁。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法兰盘;所述中空轴第一端在所述无人机内部连接所述无人机尾框;所述法兰盘设置在所述中空轴第二端和伞舱的第一端之间。
[0018]进一步的,所述伞舱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伞舱分离单元连接所述法兰盘;所述伞舱分离单元包括第二爆炸紧固件。
[0019]进一步的,所述伞舱的第一端的圆周外圈处通过运载体分离单元连接控制舱;所述运载体分离单元包括第三爆炸紧固件。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专利技术的载荷舱与载荷舱内层之间设置有径向固定单元,可实现载荷舱内层在运载体内整体限位;从外部安装环境上保证了无人机位置的稳定,减少了运载体分离单元对环境的依赖性,使得无人机缓冲分离结构简单化成为可能。
[0021]2.柔性适配器由复合柔性材料制成,其材料可大幅吸收冲击能量。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柔性适配器在变形(压实)过程中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冲击波能量,减小了外部力量对于无人机的冲击,达到保护无人机、防止无人机变形的目的。
[0022]3.安装在无人机尾框上的中空轴结构简单可靠、易于装配;中空轴两端分别连接无人机和伞舱;中空轴本身可在包括无人机机伞打开瞬间时刻的大冲击工况下产生变形,从而实现冲击力的缓冲传导和耗散,避免了无人机产生过大的变形。
[0023]4.多种形式的爆炸螺栓的使用,可以实现顺畅的伞舱盖分离、运载体分离和伞舱分离,分离组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控,无人机和运载体分离过程安全可靠。
[0024]5.整个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的集成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装配;载机运载体一体稳定、无人机和运载体分离顺畅;同时,可以保证无人机变形小,能回收后直接利用。
[0025]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
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6]附图仅用于揭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轴面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B

B向截面剖切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伞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伞舱盖安装在伞舱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载荷舱内层与无人机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载荷舱内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径向固定单元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空轴与法兰盘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空轴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板簧安装结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板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板簧与无人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运载体头部;2.载荷舱;3.控制舱;4.无人机;5.板簧;6.载荷舱内层;7.径向固定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无人机(4)与运载体分离;所述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包括载荷舱内层(6)、伞舱(10)、缓冲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无人机(4)包括无人机尾框(13)和电机(8);所述电机(8)带有中心孔;所述缓冲组件用于将所述无人机(4)连接在所述运载体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径向固定单元(7)、柔性适配器(15)和中空轴(12);所述中空轴(12)穿过所述电机(8)的中心孔,所述中空轴(12)连接在所述无人机尾框(13)和伞舱(10)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伞舱盖分离单元、运载体分离单元和伞舱分离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固定单元(7)包括径向固定部(71)和径向贴合部(72);所述径向固定部(71)连接在载荷舱(2)上,所述径向贴合部(72)连接在所述载荷舱内层(6)外壁上;多个所述径向固定单元(7)成组设置,成组的多个所述径向固定单元(7)周向均布在所述载荷舱(2)上,沿所述载荷舱(2)轴向均布有多组所述径向固定单元(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固定单元(7)还包括径向柔性体(73);所述径向柔性体(73)粘附在径向固定部(71)的内表面和/或径向贴合部(72)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与运载体缓冲分离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孙友彬张科赵志孝马琪沈洋严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