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41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二极管本体,所述二极管本体安装在安装框内,所述安装框两侧均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通过两个连接组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为可拆卸式,所述夹持板上设有夹持孔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发光二极管通过设置安装框、夹持板和可拆卸的连接组件,能够方便摄取二极管本体进行安装,降低更换总成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并且提高了其他元器件的重复利用率,有利于环保以及节约资源,通过设置与卡槽适配的磁性头,采用磁吸式的连接组件,能够方便对夹持板提供适当的支撑力,同时,也方便对夹持板进行拆卸。也方便对夹持板进行拆卸。也方便对夹持板进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


[0001]本技术涉及二极管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0003]汽车车灯分为卤素灯、氙气灯和LED灯等,LED灯由于体积小、亮度高、寿命长、成本高的特点,因而被广泛用在许多高端车型或者车辆改装上。
[0004]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LED灯价格较高,一旦发光二极管(LED)损坏,由于采用贴片安装的LED灯珠体积小、厚度薄,不易摄取,使更换LED较为困难,因此维修时一般对整个LED车灯总成进行更换,维修成本较高的同时造成资源浪费。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能够方便摄取二极管本体进行安装,降低更换总成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并且提高了其他元器件的重复利用率,有利于环保以及节约资源。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二极管本体,所述二极管本体安装在安装框内,所述安装框两侧均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通过两个连接组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为可拆卸式,所述夹持板上设有夹持孔群。
[0008]优选的,所述夹持孔群包括开设于所述夹持板上的第一夹持孔、第二夹持孔、第三夹持孔和第四夹持孔,所述第一夹持孔、所述第二夹持孔、所述第三夹持孔和所述第四夹持孔均倾斜设置且内部填充软胶,第一夹持孔与所述第二夹持孔对称,所述第三夹持孔与所述第四夹持孔对称。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孔的中轴线交汇于所述夹持板外侧D点,述第一夹持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夹持板的顶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数值为75

85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夹持孔与所述第四夹持孔的中轴线交汇于所述夹持板的正上方10

15cm处E点,所述第三夹持孔和所述第四夹持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夹持板的顶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β的数值为80

85度。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安装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夹持板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安装磁性头,所述磁性头磁吸在所述安装座顶部开设的卡槽内,所述卡槽与所述磁性头相适配。
[0012]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安装有卡条。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发光二极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设置安装框、夹持板和可拆卸的连接组件,能够方便摄取二极管本体进行安装,降低更换总成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并且提高了其他元器件的重复利用率,有利于环保以及节约资源。
[0015](2)、通过设置倾斜开设的第一夹持孔、第二夹持孔、第三夹持孔和第四夹持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镊子插入位置,方便对二极管本体进行安装。
[0016](3)、通过设置倾斜角为75

85度的第一夹持孔,能够使镊子在插入其中时,镊子的尖端能够与第一夹持孔的倾斜方向保持一致,使镊子的尾部位于二极管本体的侧上方,方便加热工具的使用。
[0017](4)、通过设置倾斜角度为80

85度的第三夹持孔和第四夹持孔,能够方便使用镊子拆除夹持板。
[0018](5)、通过设置与卡槽适配的磁性头,采用磁吸式的连接组件,能够方便对夹持板提供适当的支撑力,同时,也方便对夹持板进行拆卸。
[0019](6)、通过设置卡条,能够对夹持板进行支撑的同时,对二极管本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新型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新型发光二极管中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新型发光二极管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的新型发光二极管中夹持孔群倾斜角的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1、二极管本体,2、安装框,3、夹持板,4、连接组件,5、第一夹持孔,6、第二夹持孔,7、第三夹持孔,8、第四夹持孔,9、连接杆,10、安装座,11、卡槽,12、磁性头,13、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二极管本体1,所述二极管本体1安装在安装框2内,所述安装框2两侧均设有夹持板3,所述夹持板3通过两个连接组件4与所述安装框2连接,所述连接组件4为可拆卸式,所述夹持板3上设有夹持孔群,使用时,使用镊子插入夹持孔群内,使镊子与夹持板3形成有效连接,方便使用镊子摄取二极管本体1进行安装,将二极管本体1安装在PCB上后,通过连接组件4断开夹持板3与安装框2的连接,将夹持板3取下进行重复使用。
[0029]通过设置安装框2、夹持板3和可拆卸的连接组件4,能够方便摄取二极管本体1进行安装,降低更换总成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并且提高了其他元器件的重复利用率,有利于环保以及节约资源。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2

3所示,所述夹持孔群包括开设于所述夹持板3上的第一夹持孔5、第二夹持孔6、第三夹持孔7和第四夹持孔8,所述第一夹持孔5、所述第二夹持孔6、所述第三夹持孔7和所述第四夹持孔8均倾斜设置且内部填充软胶,软胶在镊子插入其中后,能够以适当的力度卡住镊子的尖端,第一夹持孔5与所述第二夹持孔6对称,所述第三夹持孔7与所述第四夹持孔8对称,使用时,选择适当的孔位(两个夹持板3上的第一夹持孔5、第二夹持孔6、第三夹持孔7和第四夹持孔8),将镊子插入其中的软胶内,使镊子卡住,由于第一夹持孔5、第二夹持孔6、第三夹持孔7和第四夹持孔8倾斜设置,使镊子的尾部在二极管本体1的斜侧方,不会遮挡视线以及热烘枪或者电烙铁等设备的使用。
[0032]通过设置倾斜开设的第一夹持孔5、第二夹持孔6、第三夹持孔7和第四夹持孔8,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镊子插入位置,方便对二极管本体1进行安装。
[0033]实施例3:
[0034]如图3和图5所示,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孔5的中轴线交汇于所述夹持板3外侧D点,述第一夹持孔5的中轴线与所述夹持板3的顶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数值为75

85度,使用时,镊子的两个支脚分别插入两个夹持板3上的第一夹持孔5内(或者同时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本体,所述二极管本体安装在安装框内,所述安装框两侧均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通过两个连接组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为可拆卸式,所述夹持板上设有夹持孔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孔群包括开设于所述夹持板上的第一夹持孔、第二夹持孔、第三夹持孔和第四夹持孔,所述第一夹持孔、所述第二夹持孔、所述第三夹持孔和所述第四夹持孔均倾斜设置且内部填充软胶,第一夹持孔与所述第二夹持孔对称,所述第三夹持孔与所述第四夹持孔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孔的中轴线交汇于所述夹持板外侧D点,述第一夹持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夹持板的顶部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数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运纪发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锐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