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94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包括连接盒和电子线束本体,所述连接盒的底部开设有过线槽,所述连接盒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机构和压线机构,所述电子线束本体与绕线机构和压线机构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盒与车身钣金固定在一起,并在连接盒内设置绕线机构和压线机构,在固定线束时,通过绕线机构对线束进行缠绕固定,防止线束脱落,并且起到收纳多余线束的效果,而且当需要延长线束时只需旋转绕线柱即可,但是线束被延长后两端均会延长,此时通过压线机构压住线束另一端,使从绕线柱脱离的线束继续保持在连接盒内,不会影响另一端线束的张力,从而达到可以稳定固定线束,防止线束与汽车脱离连接的效果。防止线束与汽车脱离连接的效果。防止线束与汽车脱离连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线束
,具体为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主要是由导线、端子、接插件以及护套等组成,是车辆电器元件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整车电器要达到正常、稳定工作,除了各电器元件的自身质量以外,与线束在车辆上的铺设情况也是密切相关的。汽车线束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底盘线束、空调线束、加热器线束、ABS线束、发电机线束、启动机线束、蓄电池的正、负极线、特殊配置状态下还有饮水机线、冰箱线、门泵线等。目前,电子线束通常布置在汽车的地板、门板、立柱或者顶棚内,电子线束的固定方式通过多个扎带卡接固定于钣金或者支架,但是扎带固定的方式容易在线束遭遇外力拉扯时与汽车脱离连接,导致线束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具备可以稳定固定线束,防止线束与汽车脱离连接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包括连接盒和电子线束本体,所述连接盒的底部开设有过线槽,所述连接盒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机构和压线机构,所述电子线束本体与绕线机构和压线机构活动连接;
[0005]所述绕线机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盒内部右侧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穿线槽,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穿过第一穿线槽并缠绕在绕线柱的表面,所述绕线柱的顶端贯穿连接盒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绕线柱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机构;
[0006]所述压线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盒内部左侧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正面开设有第二穿线槽,所述电子线束本体位于第二穿线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位于第二穿线槽顶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套和连接盒并延伸至连接盒的外部,所述螺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穿线槽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压块。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绕线柱顶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延伸至凹槽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连接盒的顶部开设有数量若干且呈环形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底端贯穿旋转把手并卡接在限位槽的内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底部的两侧均铰接有限位条。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固定套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穿线槽的顶部开设有凹坑,所述凹坑与压块对应设
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盒与车身钣金固定在一起,并在连接盒内设置绕线机构和压线机构,在固定线束时,通过绕线机构对线束进行缠绕固定,防止线束脱落,并且起到收纳多余线束的效果,而且当需要延长线束时只需旋转绕线柱即可,但是线束被延长后两端均会延长,此时通过压线机构压住线束另一端,使从绕线柱脱离的线束继续保持在连接盒内,不会影响另一端线束的张力,从而达到可以稳定固定线束,防止线束与汽车脱离连接的效果。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在绕线柱将多余线束缠绕收纳后,为了防止绕线柱回转,通过拉簧的拉力将限位杆卡在限位槽内,从而达到防止绕线柱回转的效果。
[0014]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条,在需要转动绕线柱时,要将限位杆从限位槽内退出,但是退出后限位杆会持续受到拉簧的拉力导致回弹,为了避免回弹发生,通过旋转限位条,使限位条卡住连接杆就可以防止限位杆回弹,有利于绕线柱的旋转操作。
[0015]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在传动块移动时,通过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对传动块进行导向操作,让传动块在移动时可以更加稳定的直线移动,从而使压块直线下移压住线束,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螺杆旋转下压导致压住线束时造成线束的扭曲。
[0016]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凹坑,在线束的直径较大时,通过将压块收容到凹坑内,可以使第二穿线槽更具有平面化,间接的增加第二穿线槽的容纳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连接盒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杆与限位槽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压线机构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0022]图中:1、连接盒;2、电子线束本体;3、过线槽;4、绕线机构;41、绕线柱;42、第一穿线槽;43、旋转把手;5、压线机构;51、固定套;52、第二穿线槽;53、螺杆;54、传动块;55、压块;6、限位机构;61、凹槽;62、拉簧;63、连接块;64、连接杆;65、限位杆;66、限位槽;7、限位条;8、导向块;9、导向槽;10、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包括连接盒1和电子线束本体2,连接盒1的底部开设有过线槽3,连接盒1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机构4和压线机构5,电子线束本体2与绕线机构4和压线机构5活动连接;
[0025]绕线机构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盒1内部右侧的绕线柱41,绕线柱41的表面开
设有第一穿线槽42,电子线束本体2穿过第一穿线槽42并缠绕在绕线柱41的表面,绕线柱41的顶端贯穿连接盒1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43,绕线柱4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机构6;
[0026]压线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盒1内部左侧的固定套51,固定套51的正面开设有第二穿线槽52,电子线束本体2位于第二穿线槽52的内部,固定套5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位于第二穿线槽52顶部的螺杆53,螺杆53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套51和连接盒1并延伸至连接盒1的外部,螺杆53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块54,传动块54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穿线槽5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压块55,连接盒1与汽车车身钣金固定连接。
[0027]参考图3,限位机构6包括开设在绕线柱41顶部的凹槽61,凹槽61的内部固定连接拉簧62,拉簧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3,连接块63的顶端延伸至凹槽6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4,连接杆64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5,连接盒1的顶部开设有数量若干且呈环形分布的限位槽66,限位杆65的底端贯穿旋转把手43并卡接在限位槽66的内部。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6,在绕线柱41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汽车电子线束用防脱落结构,包括连接盒(1)和电子线束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盒(1)的底部开设有过线槽(3),所述连接盒(1)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机构(4)和压线机构(5),所述电子线束本体(2)与绕线机构(4)和压线机构(5)活动连接;所述绕线机构(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盒(1)内部右侧的绕线柱(41),所述绕线柱(4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穿线槽(42),所述电子线束本体(2)穿过第一穿线槽(42)并缠绕在绕线柱(41)的表面,所述绕线柱(41)的顶端贯穿连接盒(1)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43),所述绕线柱(4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机构(6);所述压线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盒(1)内部左侧的固定套(51),所述固定套(51)的正面开设有第二穿线槽(52),所述电子线束本体(2)位于第二穿线槽(52)的内部,所述固定套(5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位于第二穿线槽(52)顶部的螺杆(53),所述螺杆(53)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套(51)和连接盒(1)并延伸至连接盒(1)的外部,所述螺杆(53)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块(54),所述传动块(54)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穿线槽(52)的内部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俊虞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