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顶板用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生产设备
,具体为汽车内顶板用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汽车的内饰板多采用黏贴的方式固定在车身的内侧面上。这种通过黏贴方式固定在车身上的内饰板,在黏胶固化之前,需要在车身内安装内饰板支撑架,通过内饰板支撑架上的伸缩顶杆顶住内饰板,避免在黏胶固化之前发生内饰板脱落的问题。
[0003]现有的对内饰顶板进行支撑结构中,需要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安装固定,并要覆盖每一块拼装的内饰顶板,而现有车辆生产中,有着数量庞大的内饰顶板需要安装,就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力以及时间成本,内顶饰板在安装时会存在一定的不规则不平整的拼装形状,如果不能根据不规则的内饰板进行支撑,会造成拼装的变形,达不到安装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汽车内顶板用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支撑结构安装耗时长以及面对不规则内饰板安装支撑时的不便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内顶板用支撑结构,包括抬升机构(1)、联动机构(2)与接触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1)顶部设置有联动机构(2),所述联动机构(2)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接触机构(3);所述抬升机构(1)用于实现整体结构的自动抬升;所述联动机构(2)用于实现支撑结构联动展开;所述接触机构(3)用于实现对汽车不规则的内顶板进行支撑;所述联动机构(2)包括中心固定架(201)、中心固定板(202)、固定轴承(203)、转动轴柱(204)、联动转板(205)、双向转动杆(206)、限制滑轨(207)、固定滑块(208)与固定滑板(209),所述中心固定架(201)固定连接在六边形柱(106)底端,所述中心固定架(201)顶部中心固定连接中心固定板(202),所述中心固定板(202)内部中心固定连接固定轴承(203),所述固定轴承(203)内环部固定连接转动轴柱(204),所述中心固定板(202)通过固定轴承(203)转动连接转动轴柱(204),所述转动轴柱(204)顶端固定连接联动转板(205),所述联动转板(205)顶部两侧端均转动连接一组双向转动杆(206),两组所述双向转动杆(206)另一侧端均转动连接一组固定滑板(2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顶板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1)包括底座箱(101)、电机(102)、固定柱(103)、六边形槽(104)、驱动螺杆(105)、六边形柱(106)、内螺纹槽(107),所述底座箱(101)内部固定连接电机(102),所述底座箱(101)顶部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103),所述固定柱(103)内部设置有六边形槽(104),所述固定柱(103)内部底壁中心转动连接驱动螺杆(105),所述电机(102)的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六边形槽(104),所述固定柱(103)内部通过六边形槽(104)纵向滑动连接六边形柱(106),所述六边形柱(106)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槽(1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顶板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固定架(20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两组前后排列的限制滑轨(207),四组所述限制滑轨(207)分别滑动连接一组固定滑块(208),左右两部所述固定滑块(208)顶部均固定连接一组固定滑板(20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顶板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机构(3)包括联动滑架(301)、固定筒(302)、纵向滑槽(303)、卡簧(304)与滑动柱(305),所述联动滑架(301)顶部固定连接多组多组均匀矩形阵列的固定筒(302),所述固定筒(302)内部均设置有纵向滑槽(303),所述纵向滑槽(303)内部底壁均固定连接有卡簧(304),所述固定筒(302)分别通过纵向滑槽(303)上下滑动连接滑动柱(305),所述滑动柱(305)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卡簧(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张新建,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星豪燊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