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50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包括前厢模块和后厢模块,前厢模块包括前厢板总成、焊接在前厢板总成两侧的两根前立柱、焊接在前厢板总成底部的前厢底座总成和焊接在前厢板总成顶部的顶框前梁连接板,前厢底座总成后端设置有车架前梁连接板;后厢模块包括后厢门总成、焊接在后厢门总成两侧的两根后立柱、焊接在后厢门总成底部的后厢底座总成和焊接在后厢门总成顶部的顶框后梁连接板,后厢底座总成前端设置有车架后梁连接板。该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具有设计科学、生产效率高、运输不易变形、容易组装的优点。容易组装的优点。容易组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半挂车,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常规的半挂车前、后箱与车架连接是通过焊接完成的,制作及工序流程包括半成品前、后厢制作、精确位置并点焊、系统焊接、后续焊缝美化等步骤。这种方式不仅需要依次按照顺序进行各工序的焊接组装工作,各部件之间连接精度要求高,整车生产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前、后箱采取散件运输发运时,前、后厢缺少框架支撑,极易变形,为摞车、装箱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用户进行组装时,总成之间定位及精度不易保证,组装过程较为繁琐,影响使用质量。
[0003]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打散运输极易变形、客户二次组装难度大,以上已成为常规带箱半挂车的痛点。
[0004]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生产效率高、运输不易变形、容易组装的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包括前厢模块和后厢模块,所述前厢模块包括前厢板总成、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两侧的两根前立柱、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底部的前厢底座总成和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顶部的顶框前梁连接板,所述前厢底座总成后端设置有车架前梁连接板;所述后厢模块包括后厢门总成、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两侧的两根后立柱、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底部的后厢底座总成和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顶部的顶框后梁连接板,所述后厢底座总成前端设置有车架后梁连接板。
[0007]基于上述,所述顶框前梁连接板、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所述顶框后梁连接板和所述车架后梁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0008]基于上述,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向后凸出于所述前厢板总成设置,所述前厢底座总成的底面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设置。
[0009]基于上述,所述车架后梁连接板向前凸出于所述后厢门总成设置,所述后厢底座总成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在车架纵梁上的水平放置面。
[0010]基于上述,所述顶框前梁连接板和所述顶框后梁连接板均为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水平直角边与所述前厢板总成顶部或者所述后厢门总成顶部焊接,所述L形连接板的竖直直角边用于与顶框前梁或者顶框后梁连接。
[0011]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预先将所述前厢模块和所述后厢模块分别焊接成整体,利用所述顶框前梁连接板、所述顶框后梁连接板分别与顶框模块的前、后梁连接,利用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所述车架后梁连接板分
别与车架前、后梁连接,实现快速组装,而且所述前厢模块和所述后厢模块均被立柱、底座、上端连接板围成框架结构,模块强度得以保证,消除了装箱变形风险,其具有设计科学、生产效率高、运输不易变形、容易组装的优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厢底座总成的底面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使得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上下宽度更宽,从而增强与车架前梁的连接强度;所述水平放置面的设置,使得所述后厢底座总成底部整体能够放置在车架纵梁上,由车架纵梁提供支撑,从而增强与车架后梁的连接强度;所述L形连接板上的水平直角边增大了焊接面积,使焊接更加牢固,竖直直角边便于与顶框模块前、后梁连接。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
技术介绍
中常规半挂车车厢的拼装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中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中前厢模块的主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中前厢模块的侧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中后厢模块的主视图。
[0018]图6是本技术中后厢模块的侧视图。
[0019]图7是图1中A区的放大图。
[0020]图8是图1中B区的放大图。
[0021]图9是本技术中顶框前梁连接板与顶框前梁的装配关系图。
[0022]图10是本技术中顶框后梁连接板与顶框后梁的装配关系图。
[0023]图中:1. 前厢模块;2. 后厢模块;3. 车架模块;4. 顶框模块;5. 连接孔;11. 前厢板总成;12. 前立柱;13. 前厢底座总成;14. 顶框前梁连接板;15. 车架前梁连接板;21. 后厢门总成;22. 后立柱;23. 后厢底座总成;24. 顶框后梁连接板;25. 车架后梁连接板;26. 水平放置面;31. 车架前梁;32. 车架后梁;33. 车架纵梁;41. 顶框前梁;42. 顶框后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5]如图1

10所示,一种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包括前厢模块1和后厢模块2,所述前厢模块1包括前厢板总成11、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11两侧的两根前立柱12、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11底部的前厢底座总成13和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11顶部的顶框前梁连接板14,所述前厢底座总成13后端设置有车架前梁连接板15;所述后厢模块2包括后厢门总成21、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21两侧的两根后立柱22、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21底部的后厢底座总成23和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21顶部的顶框后梁连接板24,所述后厢底座总成23前端设置有车架后梁连接板25;所述顶框前梁连接板14、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15、所述顶框后梁连接板24和所述车架后梁连接板25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5。
[0026]具体使用时,预先将前厢板总成11、两侧的前立柱12、前厢底座总成13和顶框前梁连接板14拼焊成前厢模块1,将后厢门总成21、两侧的后立柱22、后厢底座总成23和顶框后梁连接板24拼焊成后厢模块2,组成框架式结构,保证了模块强度,避免在装箱运输过程中
变形;组装时,通过顶框前梁连接板14与顶框前梁41螺栓连接在一起,通过所述顶框后梁连接板24与顶框后梁42螺栓连接在一起,利用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15与车架前梁31螺栓连接在一起,利用所述车架后梁连接板25与车架后梁32螺栓连接在一起,实现快速组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不局限于螺栓连接的方式。
[0027]为了使组装更加牢固,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15向后凸出于所述前厢板总成11设置,所述前厢底座总成13的底面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设置,这样可增大车架前梁连接板15的上下宽度,有利于提高对接面连接强度;所述车架后梁连接板25向前凸出于所述后厢门总成21设置,所述后厢底座总成23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在车架纵梁33上的水平放置面26,组装时,水平放置面26放置在车架纵梁33上,由车架纵梁33提供支撑,从而增强与车架后梁32的连接强度。
[0028]所述顶框前梁连接板14和所述顶框后梁连接板24均采用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水平直角边与所述前厢板总成11顶部或者所述后厢门总成21顶部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厢模块和后厢模块,所述前厢模块包括前厢板总成、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两侧的两根前立柱、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底部的前厢底座总成和焊接在所述前厢板总成顶部的顶框前梁连接板,所述前厢底座总成后端设置有车架前梁连接板;所述后厢模块包括后厢门总成、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两侧的两根后立柱、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底部的后厢底座总成和焊接在所述后厢门总成顶部的顶框后梁连接板,所述后厢底座总成前端设置有车架后梁连接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半挂车前、后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前梁连接板、所述车架前梁连接板、所述顶框后梁连接板和所述车架后梁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东海岳雷王振华刘四涛冯贺伟赵重阳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