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踏板组件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267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踏板组件和汽车,侧踏板组件包括踏板主体和支撑板,所述踏板主体为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围成开口面向车身的空间,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踏板主体的开口处,且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踏板主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装配车码的安装位。设置在所述踏板主体开口处的所述支撑板能够有效提升所述侧踏板组件的支撑强度,而车码直接装配在所述支撑板上,从而使得安装在车身裙边的所述侧踏板组件整体强度较大,当出现撞击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撞击力。而且基于所述侧踏板组件强度较大,因此当需要抬升车身时,可以直接将举升力作用在所述侧踏板组件上,而无需拆卸所述侧踏板组件后再抬升车身。无需拆卸所述侧踏板组件后再抬升车身。无需拆卸所述侧踏板组件后再抬升车身。

Side step assembly an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踏板组件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侧踏板组件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侧踏板组件主要安装在车身两侧裙边,一方面便于使用者上下车,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保护车身的作用。特别是行驶在较崎岖的路段,当有凸起的路石撞击时,位于车身侧方的侧踏板组件直接与路石接触,避免对车身造成直接伤害。因此,侧踏板组件的强度直接决定了其对车身保护的可靠性。而作为一种装配在裙边的零部件,一般的侧踏板组件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将一般侧踏板组件强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侧踏板组件和汽车,以提高其强度。
[0004]一种侧踏板组件,包括踏板主体和支撑板,所述踏板主体为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围成开口面向车身的空间,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踏板主体的开口处,且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踏板主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装配车码的安装位。
[0005]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侧踏板组件,设置在所述踏板主体开口处的支撑板能够有效提升所述侧踏板组件的支撑强度,而车码直接装配在所述支撑板上,从而使得安装在车身裙边的所述侧踏板组件整体强度较大,当出现撞击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撞击力。而且基于所述侧踏板组件强度较大,因此当需要抬升车身时,可以直接将举升力作用在所述侧踏板组件上,而无需拆卸侧踏板组件后再抬升车身。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焊接在所述踏板主体的开口处,所述支撑板的强度大于所述踏板主体的强度,和/或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镂空孔,和/或所述踏板主体中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踏板主体所围的空间中,所述加强板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踏板主体之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多块支撑分板,多个所述支撑分板在所述踏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各个所述支撑分板上均设有所述安装位。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包括适用于第一款车码的第一安装位以及适用于第二款车码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焊接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款车码匹配的螺母,所述第二安装位焊接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款车码匹配的螺母。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板主体的上侧壁上靠近车身的侧边为第一侧边,所述踏板主体的下侧壁上靠近车身的侧边为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二侧边远离车身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相对于纵向面倾斜,且所述支撑板上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部分与车身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板上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部分与车身之间的间距。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靠近所述上侧壁的部分为上连接部,所述支撑板的其他部分为主体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上连接部相对
于所述主体部向外侧弯折,所述安装位位于所述主体部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板主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设有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朝向斜下方,所述倾斜侧壁和所述上侧壁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设有用于设置标记的标识位。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壁设有至少两个踩踏防滑面,在所述踏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踏板主体的中部,且一部分所述踩踏防滑面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另一部分踩踏防滑面位于所述凹槽的另一侧。
[0013]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侧踏板组件,所述侧踏板组件与所述车身连接。
[0014]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侧踏板组件,提升所述侧踏板组件的强度,进而对所述汽车的车身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在抬升所述汽车的过程中,不用拆卸所述侧踏板组件,直接将举升力作用在所述侧踏板组件上即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款车码,所述第一款车码装配在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一款车码与车身裙边连接,或包括第二款车码,所述第二款车码装配在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二款车码与车身底部大梁连接。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侧踏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采用第一款车码的侧踏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侧踏板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采用第二款车码的侧踏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支撑分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侧踏板组件;11、踏板主体;111、上侧壁;1111、踩踏防滑面;1112、第一侧边;112、下侧壁;1121、第二侧边;113、倾斜侧壁;1131、凹槽;1132、标识位;12、支撑板;121、上连接部;122、主体部;123、支撑分板;124、镂空孔;13、第一款车码;14、第二款车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侧踏板组件10,包括踏板主体11,所述踏板主体11为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围成开口面向车身的空间。所述侧踏板组件10还包括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踏板主体11的开口处,且所述支撑板12支撑在所述踏板主体11的上侧壁111和下侧壁112之间。所述支撑板12上设有用于装配车码的安装位。
[0027]在使用装配过程中,将车码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2上,然后将车码与车身连接,使得所述踏板主体11悬在所述车身外。设置在所述踏板主体11开口处的支撑板12能够有效提升所述侧踏板组件10的支撑强度,而车码直接装配在所述支撑板12上,从而使得安装在车身裙边的侧踏板组件10整体强度较大,当出现撞击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撞击力。而且基于所述侧踏板组件10强度较大,因此当需要抬升车身时,可以直接将举升力作用在所述侧踏板组件10上,而无需拆卸侧踏板组件10后再抬升车身。
[0028]而且,所述踏板主体11为壳体结构,能够有效减轻所述侧踏板组件10的重量。而用于与所述车码连接的主要受力器件为所述支撑板12,因此既能够保障所述侧踏板组件10的支撑强度,有能够减轻所述侧踏板组件10的重量。
[0029]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2焊接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主体和支撑板,所述踏板主体为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围成开口面向车身的空间,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踏板主体的开口处,且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踏板主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装配车码的安装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焊接在所述踏板主体的开口处,所述支撑板的强度大于所述踏板主体的强度,和/或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镂空孔,和/或所述踏板主体中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踏板主体所围的空间中,所述加强板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踏板主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多块支撑分板,多个所述支撑分板在所述踏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各个所述支撑分板上均设有所述安装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包括适用于第一款车码的第一安装位以及适用于第二款车码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焊接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款车码匹配的螺母,所述第二安装位焊接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款车码匹配的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侧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主体的上侧壁上靠近车身的侧边为第一侧边,所述踏板主体的下侧壁上靠近车身的侧边为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二侧边远离车身的一侧,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贻佳陈昌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