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169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梁,沿长度方向由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第一端设有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第二端设有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载荷加载机构,输出端设有动滑轮;牵引索,一端连接于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牵引索的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后连接于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其中,载荷加载机构能够驱动动滑轮移动以牵引牵引索,动滑轮用于通过牵引索将载荷均等的分配于加载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只需控制一组载荷加载机构,即可实现白车身两侧加载,而且两侧载荷相等、波动小,提升了测试效率和试验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用于汽车研发试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白车身静刚度指标一般包括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其中的汽车白车身扭转刚度可以由汽车白车身扭转角、各侧门洞口及各尾门洞口的对角线变化量等指标来衡量,而汽车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则可以由汽车白车身前后的变形量来进行衡量。因此,汽车白车身静刚度是评价车辆设计可靠性和整车安全性能等的重要指标,针对汽车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分析和弯曲刚度分析则是在整车开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载荷加载方式一般采用两组加载机构(液压缸或电缸)对白车身两侧分别加载负荷,这种加载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0004]1)现有载荷加载方法的载荷机构安装调试耗时长;
[0005]2)使用的两组载荷加载机构的成本高;
[0006]3)两组载荷加载机构无法保证两侧加载力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其只需控制一组载荷加载机构,即可实现白车身两侧加载,而且两侧载荷相等、波动小,提升了测试效率和试验精度。
[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包括:
[0010]加载梁,沿长度方向由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
[0011]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沿所述加载梁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定滑轮对应于所述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设置于所述加载梁的下方,所述第二定滑轮对应于所述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设置于所述加载梁的下方;
[0012]载荷加载机构,输出端设有动滑轮;
[0013]牵引索,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后连接于所述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
[0014]其中,所述载荷加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动滑轮移动以牵引所述牵引索,所述动滑轮用于通过牵引索将载荷均等的分配于所述加载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6]定滑轮组,所述定滑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定滑轮背离所述第一定滑轮的一侧,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高于所述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沿所述加载梁的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
[0017]其中,所述第二定滑轮高于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动滑轮位于所述定滑轮组的上
方,并由所述载荷加载机构驱动升降,所述牵引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四定滑轮、所述动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后连接于所述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9]定滑轮安装部件,所述定滑轮安装部件沿所述加载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滑轮组均安装于所述定滑轮安装部件。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荷加载机构包括手拉葫芦或电动葫芦。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载梁的底部设有加载压头,所述加载压头包括设在所述加载梁第一端的第一加载压头和设在所述加载梁第二端的第二加载压头。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载压头和第二加载压头均包括支座、调节螺栓和压头,所述调节螺栓连接于所述压头和所述支座之间,所述第一加载压头和第二加载压头能够通过转动所述调节螺栓调节高度,所述支座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加载梁嵌入所述安装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索设有检测拉力的力传感器。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5]第一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白车身在加载位置处的变形量。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7]白车身固定支架,包括前悬支架和后悬支架,所述白车身固定支架用于将白车身支撑于一定离地高度。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悬支架和后悬支架均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
[002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首先依据定滑轮原理改变力传递方向,即利用第一定滑轮改变加载梁第一端的载荷加载方向,利用第二定滑轮改变加载梁第二端的载荷加载方向,再通过载荷加载机构就能输出加载到白车身的载荷。同时,依据动滑轮原理,使动滑轮通过牵引索将载荷均等的分配于加载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实现白车身左右两侧载荷相等。
[0030]上述技术方案试验装置成本低,无需采购价格昂贵的加载设备,试验装置组装便利快捷,只需控制一组载荷加载机构,实现了白车身两侧加载,而且两侧载荷相等、波动小,提升了测试效率和试验精度。
[003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3]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5]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加载梁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加载压头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9]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41]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梁,沿长度方向由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沿所述加载梁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定滑轮对应于所述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设置于所述加载梁的下方,所述第二定滑轮对应于所述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设置于所述加载梁的下方;载荷加载机构,输出端设有动滑轮;牵引索,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后连接于所述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其中,所述载荷加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动滑轮移动以牵引所述牵引索,所述动滑轮用于通过牵引索将载荷均等的分配于所述加载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静刚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滑轮组,所述定滑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定滑轮背离所述第一定滑轮的一侧,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高于所述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沿所述加载梁的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二定滑轮高于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动滑轮位于所述定滑轮组的上方,并由所述载荷加载机构驱动升降,所述牵引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连接位置,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四定滑轮、所述动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后连接于所述第二牵引索连接位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礼李永建崔胜麦浩祥蔡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