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08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它包括导体连接管和高压屏蔽罩组件,所述导体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电缆导体连接,所述导体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缆导体连接,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安装在导体连接管的外侧,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一端外径与第一电缆绝缘外壳的外径相一致,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另一端外径与第二电缆绝缘外壳的外径相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合了背景技术中现有两种技术方案的优点且避免了其不足之处,使得中间接头可以稳妥地被用在不同绝缘外径的电缆连接上,有效的提高了整体中间接头的使用寿命,可以稳妥使用变径中间接头,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A reducing intermediate joint for high voltag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附件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来说,一般是相同导体标称截面的高压电缆相互对接。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新老电缆对接时,有可能会出现不同导体标称截面高压电缆需要相互对接的情形。
[0003]当两种相对接电缆的绝缘外径存在落差时,常规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的使用条件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对其安装工艺也会有特殊的要求。这表现在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的内孔直径应满足对较小电缆绝缘外径的过盈配合需求,此种过盈配合应能使中间接头的主体在安装后不产生内部爬电(指发生在中间接头内孔及与其配合的电缆绝缘外表面之间的内部闪络);同时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的孔径与较大电缆外径的过盈量,也不能太大而导致安装困难。
[0004]针对以上要求,现有的技术方案较为常见的有2种:
[0005]1)导体连接管与电缆导体压接好后,在导体连接管与电缆导体外缠绕半导电自粘带,直至填平导体连接管两侧电缆绝缘之间的台阶。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半导电自粘带可以使得较细的电缆绝缘外径与较粗的电缆绝缘外径之间,有一个带斜度的锥面过渡。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半导电自粘带的基材是未充分硫化的橡胶,其粘性较差,层与层之间、尤其是其末端的端头与下一层自粘带的粘接点容易脱开,这对产品的安装质量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隐患。
[0006]2)导体连接管外采用常规的金属高压屏蔽罩组件,此屏蔽罩组件的外径只与较小电缆的绝缘外径匹配,与较大电缆的绝缘外径之间有一定的落差。在安装时需要将较大电缆的绝缘适当削薄,以适应金属高压屏蔽罩组件较小的外径。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较大电缆的绝缘削薄时,会降低此段电缆的电气绝缘耐受力,从而可能影响整体中间接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稳妥使用变径接头的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安装在第一高压电缆和第二高压电缆之间,所述的第一高压电缆包括第一电缆导体和包覆在第一电缆导体外侧的第一电缆绝缘外壳,所述的第二高压电缆包括第二电缆导体和包覆在第二电缆导体外侧的第二电缆绝缘外壳,所述第一电缆导体的外径和第二电缆导体的外径不同,所述第一电缆绝缘外壳的外径和第二电缆绝缘外壳的外径不同,包括导体连接管和高压屏蔽罩组件,所述导体连接管的一端与第
一电缆导体连接,所述导体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缆导体连接,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安装在导体连接管的外侧,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一端外径与第一电缆绝缘外壳的外径相一致,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另一端外径与第二电缆绝缘外壳的外径相一致。
[0010]该中间接头的结构可以是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可以是绕包式中间接头,也可以是其他用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中间接头。相对接的两根高压电缆的导体标称截面不同,其电缆导体的外径相应地有所差别,电缆绝缘外壳的外径也有所差别。导体连接管外配套高压屏蔽罩组件的两端外径,分别等于或略微小于两侧相邻电缆绝缘的外径。这样设计结合了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两种技术方案的优点且避免了其不足之处,使得中间接头可以稳妥地被用在不同绝缘外径的电缆连接上,有效的提高了整体中间接头的使用寿命,可以稳妥使用变径中间接头,成本较低。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导体连接管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的导体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通过锥面过渡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内设有第一内孔,所述的第一电缆导体插接在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内孔内,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内设有第二内孔,所述的第二电缆导体插接在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内孔内,所述的第一内孔与第二内孔连通。导体连接管的内孔须是变径组合设计,包含两个不同直径的内孔,分别对应不同的电缆导体外径,故而会有所差别;导体连接管不同内孔直径尺寸的设计,须保证对应的不同外径电缆导体能顺利插入,且内孔不能过大,要保证导体连接管被配套压钳压接而产生蠕性变形时,能分别与不同外径电缆导体紧密可靠地压接接合。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导体连接管由在蠕性变形时不会产生开裂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导体连接管须是特殊材质的金属材料,在经受配套压钳压接而产生蠕性变形时,导体连接管不会产生开裂。
[0013]作为优选,所述导体连接管上第一连接管的材质与第一电缆导体的材质相一致,所述导体连接管上第二连接管的材质与第二电缆导体的材质相一致。导体连接管的材质须与电缆导体相同,比如当两根电缆导体均为铜材时,导体连接管的材质须是铜材;当两根电缆导体均为铝材时,导体连接管的材质须是铝材;而当两根电缆导体的材质分别为铜材和铝材时,则导体连接管须是铜铝连接管。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包括第一哈夫件和第二哈夫件,所述第一哈夫件的外形与第二哈夫件的外形相同,所述第一哈夫件的边缘处设有若干金属销孔,所述第二哈夫件的边缘处设有与金属销孔相匹配的金属销钉,所述的第一哈夫件通过金属销孔和金属销钉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哈夫件上,所述第一哈夫件的内侧和第二哈夫件的内侧均设有凹槽,所述的导体连接管置于第一哈夫件的凹槽内和第二哈夫件的凹槽内。通过若干金属销钉相互匹配接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高压屏蔽罩组件结构,位于导体连接管之外,高压屏蔽罩组件两端的内径,均须略大于与其匹配电缆导体的外径。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由导电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内部设有至少一根柔性金属导线,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通过柔性金属导线与导体连接管电连接。高压屏蔽罩组件的材质要求是导电材料,可以是铝合金或者铜合金;柔性金属导线可以是小截面的镀锡编织铜线,此柔性金属导线在中间接头安装时,须与导体连接管可靠固定,形成稳定的电气连接。
[001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包括圆台部分和圆柱部分,所述高压屏蔽
罩组件的圆台部分与第一电缆绝缘外壳相对接,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圆柱部分与第二电缆绝缘外壳相对接。将高压屏蔽罩组件分成圆台和圆柱两部分能够更好的区分高压屏蔽罩组件的方向,方便高压屏蔽罩组件的安装使用。
[0017]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形状呈圆台形,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一端与第一电缆绝缘外壳相对接,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缆绝缘外壳相对接。通过圆台形的高压屏蔽罩组件结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了整个高压屏蔽罩组件的牢固程度。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合了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两种技术方案的优点且避免了其不足之处,使得中间接头可以稳妥地被用在不同绝缘外径的电缆连接上,有效的提高了整体中间接头的使用寿命,可以稳妥使用变径中间接头,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导体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高压屏蔽罩组件的一种结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安装在第一高压电缆(1)和第二高压电缆(2)之间,所述的第一高压电缆(1)包括第一电缆导体(3)和包覆在第一电缆导体(3)外侧的第一电缆绝缘外壳(5),所述的第二高压电缆(2)包括第二电缆导体(4)和包覆在第二电缆导体(4)外侧的第二电缆绝缘外壳(6),所述第一电缆导体(3)的外径和第二电缆导体(4)的外径不同,所述第一电缆绝缘外壳(5)的外径和第二电缆绝缘外壳(6)的外径不同,其特征是,包括导体连接管(7)和高压屏蔽罩组件(8),所述导体连接管(7)的一端与第一电缆导体(3)连接,所述导体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缆导体(4)连接,所述的高压屏蔽罩组件(8)安装在导体连接管(7)的外侧,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8)的一端外径与第一电缆绝缘外壳(5)的外径相一致,所述高压屏蔽罩组件(8)的另一端外径与第二电缆绝缘外壳(6)的外径相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导体连接管(7)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的导体连接管(7)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通过锥面过渡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内设有第一内孔(9),所述的第一电缆导体(3)插接在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内孔(9)内,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内设有第二内孔(10),所述的第二电缆导体(4)插接在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内孔(10)内,所述的第一内孔(9)与第二内孔(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用变径中间接头,其特征是,所述导体连接管(7)上第一连接管的材质与第一电缆导体(3)的材质相一致,所述导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浩柯德刚王体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锦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