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计量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95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间计量称,其包括主体框架、上料仓及缓冲落料斗;所述主体框架的上面设置有上料仓,主体框架的下段内部设置有缓冲落料斗,包括两组计量称重部件及控制箱,所述上料仓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计量称重部件,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框架外侧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用于控制计量称的整个计量系统;其中一组计量称重部件包括计量斗、加料通道、第一切断门、第二切断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传感器、第三切断门、第三气缸及校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将计量斗全密封的设计方式,能够不受气流的影响,达到稳定称重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粉尘不会泄漏,不会污染环境;并且设置有校准机构,能够进行自动校准。够进行自动校准。够进行自动校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计量称


[0001]本技术属于称量设备
,涉及一种中间计量称。

技术介绍

[0002]中间计量称广泛应用于包装系统中,现有的中间累计称称量过程容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气流较大时,称重结果不准确,而称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再则称量设备工作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存在震动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需要进行校准,现有的中间累计称大多是将砝码放置在称重部上方,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称量部件受气流影响称量不准确,并且能够自动进行校准的一种中间计量称。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间计量称,其包括主体框架、上料仓及缓冲落料斗;所述主体框架的上面设置有上料仓,主体框架的下段内部设置有缓冲落料斗,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计量称重部件及控制箱,所述上料仓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计量称重部件,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框架外侧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用于控制计量称的整个计量系统;
[0005]其中一组计量称重部件包括计量斗、加料通道、第一切断门、第二切断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传感器、第三切断门、第三气缸及校准机构;
[0006]所述计量斗与上料仓之间设置有加料通道;所述加料通道包括快加料通道及慢加料通道;所述快加料通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切断门,慢加料通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切断门;主体框架上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一切断门相连接,第二气缸与第二切断门相连接;
[0007]主体框架中段的内部设置有计量斗,计量斗与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连接于主体框架中段的横梁上;
[0008]所述计量斗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切断门,计量斗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气缸,第三切断门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计量斗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校准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校准机构包括连接架、校称气缸、校称链及校称砝码;所述连接架通过主体框架连接在计量斗上,所述连接架端部设置有校称气缸,校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校称链,校称链底端连接有校称砝码。
[0010]进一步地,主体框架包括上部框架、中间框架和底部框架,上部框架固定安装于中间框架的上面,底部框架的顶部与中间框架的底部部相连接;上部框架的外侧设置有上封板,上部框架的顶端设置有顶板,中间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封板;由上封板、顶板、中封板及缓冲落料斗与主体框架的架体连接成一个密闭空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落料斗的顶部设有向四周延伸的边条,边条设置压装于中间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框架两侧的中封板上分别设置有软连接布筒,软连接布筒的一端通过涨紧固定件与中封板相连接,所述软连接布筒的另一端与连接架用卡箍固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有方孔,所述方孔与上料仓下端设置的下料口相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能将空气排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斗的上端外侧设置有连接板,计量斗利用连接板与传感器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料仓下端的两个下料口分别与快加料通道和慢加料通道相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框架内设置有缓冲落料斗。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1、本技术设计的密闭称重工作环境,使称重部件在等气压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能够使设备的称量结果更加准确。
[0020]2、本技术设置的自动校准机构,能够使本机构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自动校准,节省时间。
[0021]3、本技术设置有两个称重部件,能够同时进行称重,循环交替放料,同等的工作时间内,能够进行更多的计量工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主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上料斗及顶板爆炸图。
[0026]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位本技术的缓冲落料斗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主体框架;2、上料仓;3、计量斗、两组计量称重部件;4、缓冲落料斗;5、上部框架;6、中间框架;7、底部框架;8、上封板;9、顶板;10、进料孔;11、排气口;12、下料口;13、快加料通道;14、慢加料通道;15、第一切断门;16、第二切断门;17、第一气缸;18、第二气缸;19、中封板;20、传感器;21、涨紧固定件;22、连接板;23、连接架;24、校称气缸;25、校称链;26、校称砝码;27、第三切断门;28、第三气缸;29、边条;30、软连接布筒;31、卡箍;32、控制箱。
[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

图6所示,一种中间计量称,其包括主体框架1、上料仓2、两组计量称重部件、缓冲落料斗4及控制箱32;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面设置有上料仓2,上料仓2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计量称重部件,主体框架1的下段内部设置有缓冲落料斗4,所述主体框架1的底部框架
外侧设置有控制箱32;控制箱32为单片机控制,用于控制计量称的整个计量系统。
[0032]如图1

图6所示,其中一组计量称重部件包括计量斗3、加料通道、第一切断门15、第二切断门16、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18、传感器20、第三切断门27、第三气缸28及校准机构。
[0033]所述计量斗3与上料仓2之间设置有加料通道;所述加料通道包括快加料通道13及慢加料通道14;所述快加料通道1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切断门15,慢加料通道1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切断门16;主体框架1上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17和第二气缸18,第一气缸17与第一切断门15相连接,第二气缸18与第二切断门16相连接;当设备需要进行称重工作时,第一气缸17控制第一切断门15打开,第二气缸18控制第二切断门16打开,物料能够从快加料通道13及慢加料通道14向下掉落进入计量斗3内,当快要达到称重的目标量时,第一气缸17控制第一切断门15关闭,快加料通道关闭不再下料,慢加料通道继续下料,当达到要求的称重量时,第二气缸控制第二切断门关闭,慢加料通道也关闭;等待下一次需要称重时,重复此步骤。
[0034]所述主体框架1中段内部设置有计量斗3,计量斗3与传感器20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20固定连接于主体框架1中段上端的横梁上;传感器20为称重传感器,其能够将计量斗3的重量计重传递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计量称,其包括主体框架(1)、上料仓(2)及缓冲落料斗(4);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面设置有上料仓(2),主体框架(1)的下段内部设置有缓冲落料斗(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计量称重部件及控制箱(32),所述上料仓(2)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计量称重部件,所述主体框架(1)的底部框架外侧设置有控制箱(32);控制箱(32)用于控制计量称的整个计量系统;其中一组计量称重部件包括计量斗(3)、加料通道、第一切断门(15)、第二切断门(16)、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18)、传感器(20)、第三切断门(27)、第三气缸(28)及校准机构;所述计量斗(3)与上料仓(2)之间设置有加料通道;所述加料通道包括快加料通道(13)及慢加料通道(14);所述快加料通道(1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切断门(15),慢加料通道(1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切断门(16);主体框架(1)上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17)和第二气缸(18),第一气缸(17)与第一切断门(15)相连接,第二气缸(18)与第二切断门(16)相连接;主体框架(1)中段的内部设置有计量斗(3),计量斗(3)与传感器(20)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20)固定连接于主体框架(1)中段的横梁上;所述计量斗(3)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切断门(27),计量斗(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气缸(28),第三切断门(27)与第三气缸(28)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计量斗(3)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校准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计量称,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机构包括连接架(23)、校称气缸(24)、校称链(25)及校称砝码(26);所述连接架(23)通过主体框架(1)连接在计量斗(3)上,所述连接架(23)端部设置有校称气缸(24),校称气缸(24)的活塞杆连接有校称链(25),校称链(25)底端连接有校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跃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希姆勒托利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