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66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驾驶室和货箱,所述货箱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且前箱壁的上方连接有护栏,所述护栏设有用于观察后方视野的后视口;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护栏且设有多个后视孔,所述防护网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填充于所述后视口,所述防护网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从所述后视口内移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具有防护性好、便于拆装和实用性高等优点。和实用性高等优点。和实用性高等优点。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车辆通常包括驾驶室和货箱,货箱用于装载货物,货箱的靠近驾驶室的一端设有护栏或者防滚架,以辅助固定货物,但是,护栏或者防滚架对驾驶室的后挡风玻璃没有防护作用,当车辆在急刹情况下,货物可能会朝向驾驶室的方向移动并撞击到驾驶室,不仅后挡风玻璃有被撞碎的可能,而且对车内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防护性好、便于拆装和实用性高等优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驾驶室和货箱,所述货箱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且前箱壁的上方连接有护栏,所述护栏设有用于观察后方视野的后视口;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护栏且设有多个后视孔,所述防护网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填充于所述后视口,所述防护网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从所述后视口内移出。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具有防护性好、便于拆装和实用性高等优点。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防护网和所述护栏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防护网沿所述转动轴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耳,所述转动耳安装于所述护栏;铆接螺母,所述铆接螺母铆接于所述防护网;转动螺栓,所述转动螺栓具有限位头且沿左右方向穿过所述转动耳且与所述铆接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头位于所述转动耳的背向所述螺母的一侧,所述转动螺栓沿所述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转动耳可转动。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防磨轴套,所述防磨轴套设于所述转动耳和所述转动螺栓之间;垫片,所述垫片的厚度两侧止抵于所述防磨轴套的背向所述铆接螺母的一端和所述限位头之间。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铆接螺母的朝向所述防磨轴套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止挡于所述防护网,所述防磨轴套的朝向所述铆接螺母的一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止抵于所述转动耳和所述第一翻边。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组件为多个且包括转动轴线重合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防护网的左侧壁和所述护栏的左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防护网的右侧壁和所述护栏的右侧壁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网的上侧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耳和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安装耳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护栏的
上侧壁。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网包括防护骨架,所述防护骨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护栏,所述防护骨架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上横梁、左纵梁、下横梁和右纵梁:网体,所述网体设有多个所述后视孔,所述网体的上侧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且下侧连接于所述下横梁,所述网体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纵梁且右侧连接于所述右纵梁;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的后侧壁的外表面安装有货舱灯,所述上横梁包括设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的下凹段,所述下凹段用于避让所述货舱灯的灯光。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横梁还包括:左连接段,所述左连接段的左端与所述左纵梁连接;左折弯段,所述左折弯段的左端与述左连接段的右端连接且右端与所述下凹段的左端连接,所述左折弯段从左向右逐渐向下倾斜;右连接段,所述右连接段的右端与所述右纵梁连接;右折弯段,所述右折弯段的右端与述右连接段的左端连接且左端与所述下凹段的右端连接,所述右折弯段从右向左逐渐向下倾斜;其中,所述支撑骨架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骨架中的一个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下凹段的左端,多个所述支撑骨架中的另一个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下凹段的右端。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网和车架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的A处的详细视图。
[0020]图4是图3的C

C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图2的B处的详细视图。
[0022]图6是图5的D

D的剖视图。
[0023]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货箱110、前箱壁111、后视口112、护栏113、
[0026]防护网200、后视孔210、第一安装耳220、蝶形螺栓221、第二安装耳230、防护骨架240、上横梁241、下凹段242、左连接段243、左折弯段244、右连接段245、右折弯段246、左纵梁247、下横梁248、右纵梁249、网体250、支撑骨架260、
[0027]转动组件300、转动耳310、铆接螺母320、第一翻边321、转动螺栓330、限位头331、防磨轴套340、第二翻边341、垫片350、第一转动组件360、第二转动组件3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003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
[0033]如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和货箱,所述货箱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且前箱壁的上方连接有护栏,所述护栏设有用于观察后方视野的后视口;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护栏且设有多个后视孔,所述防护网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填充于所述后视口,所述防护网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从所述后视口内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防护网和所述护栏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防护网沿所述转动轴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耳,所述转动耳安装于所述护栏;铆接螺母,所述铆接螺母铆接于所述防护网;转动螺栓,所述转动螺栓具有限位头且沿左右方向穿过所述转动耳与所述铆接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头位于所述转动耳的背向所述铆接螺母的一侧,所述转动螺栓沿所述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转动耳可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防磨轴套,所述防磨轴套设于所述转动耳和所述转动螺栓之间;垫片,所述垫片的厚度两侧止抵于所述防磨轴套的背向所述铆接螺母的一端和所述限位头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螺母的朝向所述防磨轴套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止挡于所述防护网,所述防磨轴套的朝向所述铆接螺母的一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止抵于所述转动耳和所述第一翻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为多个且包括转动轴线重合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王伟强孙卫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