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65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第一闩锁单元安装于后座椅垫使得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第一撞击件以可锁定的方式被紧固至所述第一闩锁单元;第二闩锁单元安装于后座椅靠背的后表面部分。滑动锁定单元以高度可调的方式安装于布置于后座椅后方的封装面板。第二撞击件设置于滑动锁定单元的前端,从而以可锁定的方式紧固至第二闩锁单元。车辆舱室内的第二排或第三排的座椅可以从初始位置分离,以便像吊床一样固定地位于前座椅与封装面板之间,以提供乘员舒适地休息的疲劳缓解位置。劳缓解位置。劳缓解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的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该设备使得第二排或第三排的座椅能够像吊床一样固定地位于车辆的舱室内,以提供乘客可以舒适地休息的疲劳缓解位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车辆座椅具有基本部件,例如乘员的身体下部所就座的座椅垫、乘员的身体上部所倚靠的座椅靠背、支撑乘员的颈部和头部的头枕,以及布置于座椅内外的各种座椅调节装置和各种便利装置。此外,进一步需要能够根据乘员的身体形状或状况自由地改变座椅的位置的座椅机构。
[0003]车辆座椅基本上具有向后倾斜座椅靠背以允许乘员在其上休息或睡觉的倾斜设备。然而,存在一个缺点,即仅利用倾斜设备不可能均匀分配乘员身体的压力。因此,存在不能建立疲劳缓解位置的缺点。作为参考,疲劳缓解位置是指这样的位置,即当改变乘员上半身的支撑角度时,可以改变臀部、大腿、小腿等的支撑角度,以最大限度地分配乘员身体的压力,从而在缓解乘员疲劳的同时使乘员感到舒适的位置。
[0004]因此,对于未来发布的自动驾驶车辆,需要一种能够使乘员在长途行驶中处于车辆舱室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解决方案。此外,需要设置能够提供舒适放松位置的座椅机构,以允许使用者在车辆的舱室内休息或睡觉,用于车辆露营等。
[0005]以上陈述仅仅旨在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而不意指本专利技术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考虑到在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做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该设备使得车辆的舱室内的第二排或第三排的座椅从最初安装的位置分离,并像吊床一样固定地位于前座椅与封装面板之间,以提供乘员可以舒适地休息的疲劳缓解位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所述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撞击件,其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第一闩锁单元,其安装于后座椅垫,从而使得以可锁定的方式将第一撞击件紧固至所述第一闩锁单元;第二闩锁单元,其安装于后座椅靠背的后表面部分;滑动锁定单元,其以高度可调的方式安装于后座椅后方的封装面板;以及第二撞击件,其设置于滑动锁定单元的前端,从而以可锁定的方式被紧固至第二闩锁单元。
[0008]所述第一闩锁单元可以安装于后座椅垫的前端或后座椅垫的前端的较低位置,从而可锁定的方式紧固第一撞击件。所述第二闩锁单元可以安装于后座椅靠背的后表面部分的顶端侧。第一撞击件可以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上表面当头枕从前座椅靠背分离而暴露的位置,或者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后表面的顶端位置。
[0009]所述前座椅靠背的第一撞击件可以紧固至后座椅垫的第一闩锁单元,安装于封装面板的滑动锁定单元的第二撞击件紧固于后座椅靠背的第二闩锁单元,以使后座椅位于并固定于前座椅靠背与封装面板之间。所述第一撞击件可以具有四边形环的形状并通过焊接等安装至枢转支架。所述枢转支架可以铰接或紧固至固定地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后表面部分的顶端的固定支架,以在上下方向上可枢转。
[0010]所述第一闩锁单元可以包括:控制杆,其安装于后座椅垫的前端,以在通过被拉动而操纵时枢转;突出部,其从控制杆的内表面部分突出以在控制杆枢转时与控制杆一起枢转;一对第一支撑支架,其安装于后座椅垫前端的内部位置;第一锁定杆,其包括整体地设置于其上部的第一拉动端和整体地设置于其后部的锁定端,所述第一锁定杆经由第一旋转轴轴向地布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支架;推杆,其连接至第一锁定杆的第一拉动端;第二锁定杆,其包括整体地设置于其上部的捕获端和设置于其下部的第一锁定凹进,所述捕获端配置为由第一锁定杆的锁定端约束,所述第一锁定凹进配置为容纳插入其中的第一撞击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定杆经由第二旋转轴轴向地布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支架;垂直弯曲杆,其连接至所述突出部和所述推杆,其中,当所述控制杆和所述突出部旋转时,所述垂直弯曲杆旋转并向前推压所述推杆;以及第一回位弹簧,其连接至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
[0011]支撑垂直弯曲杆的支撑板可以设置于控制杆后方侧部。支撑板可以具有槽,垂直弯曲杆的旋转角度和距离由所述槽限定。
[0012]所述第二闩锁单元可以包括:一对第二支撑支架,其安装于后座椅靠背的后表面的顶端;第三锁定杆,其包括设置于其上部的线缆连接端和设置于其下部的止动端,所述线缆连接端连接至拉动线缆并且配置为被拉动,其中,所述第三锁定杆经由第三旋转轴轴向地安装于所述一对第二支撑支架;第四锁定杆,其包括整体地设置于其上部的第二拉动端和设置于其下部的第二锁定凹进,所述第二锁定凹进容纳插入其中的第二撞击件,其中,所述第四锁定杆经由第四旋转轴轴向安装于所述一对第二支撑支架;以及第二复位弹簧,其连接至第三锁定杆和第四锁定杆的第二拉动端。
[0013]所述滑动锁定单元可以包括:轨道管,其安装于所述封装面板并沿上下方向布置;滑动件,其装配至所述轨道管的外表面周围,以能够竖直地移动;弹性夹具,其具有一侧打开的圆形管状结构,所述弹性夹具位于轨道管的外表面与滑动件的内表面之间;拉板,其整体地设置于弹性夹具的一端,并朝向滑动件的外径部分延伸;止动件,其整体地设置于滑动件的外表面,以限定所述拉板在被拉动之前和之后的位置;以及操纵线缆,其连接至所述拉板并且配置为被拉动。
[0014]摩擦片可以设置于弹性夹具的内表面,以与轨道管接触或从轨道管分离。当操纵线缆通过被拉动而被操纵时,弹性夹具可以在被拉动的同时在外径方向上扩张,从而实现用于释放弹性夹具的解锁操作使其既不挤压轨道管也不与轨道管摩擦接触。
[0015]当停止拉动操纵线缆的操作时,拉板可以移动到初始位置,同时弹性夹具通过弹性恢复力在内径方向上收缩,从而执行弹性夹具与轨道管压靠并摩擦接触的锁紧操作。所述滑动件可以安装有向前突出的定位板,第二撞击件可以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前端。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0017]首先,第二排或第三排的座椅可以从最初安装的位置分离,并像吊床一样固定地位于车辆的舱室内,以提供乘员可以舒适地休息的疲劳缓解位置。
[0018]其次,第二排或第三排的座椅可以从最初安装的位置分离,并像吊床一样固定地位于车辆的舱室内,以便通过上下移动滑动锁定单元来调节分离的后座椅的座垫角度和分离的后座椅的靠背倾斜角。因此,可以根据乘员的意图提供各种疲劳缓解位置。
附图说明
[0019]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如下具体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其他优点,其中:
[0020]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供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的第一撞击件的立体图,所述第一撞击件安装于前座椅靠背;
[0021]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供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的第一闩锁单元的立体图,所述第一闩锁单元安装于后座椅垫;
[0022]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供疲劳缓解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包括:第一撞击件,其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第一闩锁单元,其安装于后座椅垫,并以能够锁定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撞击件紧固至所述第一闩锁单元;第二闩锁单元,其安装于后座椅靠背的后表面部分;滑动锁定单元,其以高度可调的方式安装于布置于后座椅后方的封装面板;以及第二撞击件,其设置于所述滑动锁定单元的前端,从而以能够锁定的方式被紧固至所述第二闩锁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闩锁单元安装于后座椅垫的前端或后座椅垫的前端的较低位置,并以能够锁定的方式紧固第一撞击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闩锁单元安装于后座椅靠背的后表面部分的顶端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撞击件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顶部能够通过移除头枕而暴露的位置,或者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后侧的上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前座椅靠背的第一撞击件紧固至后座椅垫的第一闩锁单元,安装于封装面板的滑动锁定单元的第二撞击件紧固于后座椅靠背的第二闩锁单元,以将后座椅布置并固定于前座椅靠背与封装面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撞击件具有四边形环的形状并与枢转支架整体形成,所述枢转支架铰接或紧固至固定支架以在竖直方向上能够枢转,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地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后表面部分的顶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供车辆座椅的疲劳缓解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闩锁单元包括:控制杆,其安装于后座椅垫的前端,以在通过被拉动而操纵时枢转;突出部,其从控制杆的内表面部分突出以在控制杆枢转时与控制杆一起枢转;一对第一支撑支架,其安装于后座椅垫前端的内部位置;第一锁定杆,所述第一锁定杆包括整体地设置于其上部的第一拉动端和整体地设置于其后部的锁定端,所述第一锁定杆经由第一旋转轴轴向地布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支架;推杆,其连接至第一锁定杆的第一拉动端;第二锁定杆,所述第二锁定杆包括整体地设置于其上部的捕获端和设置于其下部的第一锁定凹进,所述捕获端由第一锁定杆的锁定端约束,所述第一锁定凹进配置为容纳插入其中的第一撞击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定杆经由第二旋转轴轴向地布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支架;垂直弯曲杆,其连接至所述突出部和所述推杆,其中,当所述控制杆和所述突出部旋转时,所述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贤奎朴相度俞相旭林德洙姜皛澈孔洲烈朴炯珍罗善彩郑灿浩尹圣文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