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倒挡器及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09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倒挡器及三轮摩托车,电动倒挡器包括动力输入齿轮、正转传动齿轮、反转传动齿轮、同步器、拨叉、拨叉轴、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齿轮同时与正转传动齿轮和反转传动齿轮常啮合,同步器用于分别与正转传动齿轮和反转传动齿轮结合,并通过矩形花键配合结构可移动地设在动力输出轴上;拨叉由叉体部和头部形成刚性结构,叉体部卡合在同步器的中部环槽内,头部与拨叉轴连接;头部与拨叉轴形成丝杆螺母副传动结构,拨叉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三轮摩托车包括前述电动倒挡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动倒挡器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制造成本低,故障率低,运行可靠;三轮摩托车具有电动倒挡器相同的有益效果。益效果。益效果。

Electric reverse gear and three wheeled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倒挡器及三轮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动倒挡器及三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三轮摩托车是指一种三轮型车辆,主要以内燃发动机为动力源。三轮车的加减速跟两轮摩托车无异,通常都是通过加减油门控制车速。由于两轮摩托车整车质量较轻,体积较小,转弯灵活,因此,两轮摩托车通常不需设置倒挡功能。对于三轮摩托车而言,由于其大多体现为货车型式,整车质量远大于两轮摩托车,为提高使用方便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设置倒挡器根据需要将动力分配为正反两个方向的输出,以分别满足正常行驶的前进和倒挡需求。现有倒挡器包括输入齿轮、正反两个传动齿轮、同步器、拨叉和输出轴,正反转输出主要由拨叉驱动通过矩形花键设在输出轴上的同步器移动,使其分别与正反转传动齿轮之一结合,且与正反转传动齿轮的另一分离,从而使输出轴形成正反转动力输出,从而实现车辆的前进和倒挡功能。现有倒挡器的拨叉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脚踏开关的踩踏驱动,另一种是采用驱动电机实现电驱动。但现有电驱动的驱动单元包括拨叉轴、换向主齿轮、变速齿轮组等。其中,拨叉轴、换向主齿轮形成曲柄滑块结构,以在换向主齿轮转动180度的过程中将拨叉轴从一个位置推拉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实现正反转的旋转动力输出转换。显然,该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故障率高。为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电动倒挡器结构复杂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倒挡器,该倒挡器的拨叉和拨叉轴形成丝杆螺母副结构,利用拨叉卡口与同步器轴颈的配合防止拨叉转动,利用由电机驱动的丝杆转动带动拨叉移动,从而实现倒挡器正反转的旋转动力输出转换。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故障率低,运行可靠。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倒挡器的三轮摩托车。
[0004]为实现第一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动倒挡器,包括动力输入齿轮、正转传动齿轮、反转传动齿轮、同步器、拨叉、拨叉轴、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齿轮同时与正转传动齿轮和反转传动齿轮常啮合,同步器用于分别与正转传动齿轮和反转传动齿轮结合,并通过矩形花键配合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拨叉由叉体部和头部形成刚性结构,叉体部卡合在同步器的中部环槽内,头部与拨叉轴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拨叉轴形成丝杆螺母副传动结构,拨叉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06]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电动倒挡器,通过将拨叉与拨叉轴形成丝杆螺母副传动结构,并将拨叉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借助拨叉的叉体部在同步器中部环槽内的转动自由度被限制的条件下,在电机驱动拨叉轴转动过程中,拨叉仅能沿拨叉轴轴向运动,带动同步器移动,从而在同步器与正转传动齿轮和反转传动齿轮之一结合,并与另一分离时,实现动力的正向或反向输出,到达车辆前进和后退的功能切换目的。其相对于利用曲柄滑块
结构驱动拨叉轴移动而带动拨叉运动的现有技术而言,构件数量显著减少,结构得到了明显简化,可有效消除多个故障隐患,显著提高可靠性,且加工装配等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利于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0007]优选的,所述拨叉的头部上形成的螺纹孔长度为叉体部厚度3~5倍。以通过增加螺纹配合长度,减小或消除悬臂结构拨叉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卡阻隐患,提高可靠性。
[0008]优选的,所述拨叉轴呈三段台阶状结构,构成丝杆的螺纹部分设在中间段上,且大端段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大拨叉轴的刚度和强度,且在箱体上的两个安装孔一个为盲孔时,方便拨叉轴穿设。
[0009]优选的,所述拨叉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凸凹配合形成扭矩传递结构。以行车简单的扭矩传递结构,降低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由一字槽和一字形插头组成,一字槽形成在所述拨叉轴,一字形插头形成在驱动电机的所述输出轴上。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
[0011]优选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具有承接动力输入的内花键;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和所述正转传动齿轮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两个第三轴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上,并从正转传动齿轮中部通孔活动穿过,且具有露出壳体用作动力输出的外花键;所述反转传动齿轮空套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主箱体,主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穿设动力输入齿轮的通孔,通孔与动力输入齿轮的轴颈之间设有第一油封;正转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主箱体上,主箱体上还固定连接有透盖型轴承座;两个所述第三轴承分别设在轴承座和所述主箱体上,轴承座的内孔与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二油封;所述拨叉轴安装在所述主箱体上,并从主箱体上的安装通孔穿入,且在主箱体的安装通孔与拨叉轴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以通过设置油封、密封圈等密封元件使壳体形成液密封结构,从而利用壳体内部空间加注润滑冷却油,确保各运动构件的灵活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0013]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箱体与安装板相对侧上设有加油孔,加油孔螺合有加油螺塞;所述轴承座构成壳体对应侧的箱盖,轴承座上设有放油孔,放油孔螺合有放油螺塞。以方便更换箱内冷却润滑油,确保油品清洁度,减小或消除硬质碎屑导致运动构件异常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其中,加油螺塞上最好设有检测油量的标尺,以便通过标尺及时查看润滑油油量,利于及时添加,消除缺油导致异常磨损或故障隐患。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箱体顶部开设有天窗,并在天窗处安装有天窗盖,且天窗盖上设有通气管或通气帽。以便通过天窗观察内部齿轮磨损情况,利于及早消除故障隐患;通气管或通气帽可有效保持内部压力,消除压力过高导致油液喷出的隐患。
[0015]为实现第二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6]一种三轮摩托车,包括实现第一目的的电动倒挡器。
[0017]采用前述方案的本三轮摩托车,具有前述电动倒挡器相同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使用寿命长。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动倒挡器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制造成本低,故障率低,运行可靠;三轮摩托车具有电动倒挡器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轴测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轴测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轴测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24]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电动倒挡器,包括动力输入齿轮1、正转传动齿轮2、反转传动齿轮3、同步器4、拨叉5、拨叉轴6、驱动电机7和动力输出轴8;动力输入齿轮1同时与正转传动齿轮2和反转传动齿轮3常啮合,同步器4用于分别与正转传动齿轮2和反转传动齿轮3结合,并通过矩形花键配合结构可移动地设在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倒挡器,包括动力输入齿轮(1)、正转传动齿轮(2)、反转传动齿轮(3)、同步器(4)、拨叉(5)、拨叉轴(6)、驱动电机(7)和动力输出轴(8);动力输入齿轮(1)同时与正转传动齿轮(2)和反转传动齿轮(3)常啮合,同步器(4)用于分别与正转传动齿轮(2)和反转传动齿轮(3)结合,并通过矩形花键配合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8)上;拨叉(5)由叉体部和头部形成刚性结构,叉体部卡合在同步器(4)的中部环槽内,头部与拨叉轴(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与所述拨叉轴(6)形成丝杆螺母副传动结构,拨叉轴(6)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倒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5)的头部上形成的螺纹孔长度为叉体部厚度3~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倒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6)呈三段台阶状结构,构成丝杆的螺纹部分设在中间段上,且大端段与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倒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6)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之间通过凸凹配合形成扭矩传递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倒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结构由一字槽和一字形插头组成,一字槽形成在所述拨叉轴(6),一字形插头形成在驱动电机(7)的所述输出轴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倒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动力输入齿轮(1)具有承接动力输入的内花键;所述动力输入齿轮(1)和所述正转传动齿轮(2)分别通过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有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巨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