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可调阻尼升降减震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减震领域,尤其是气动可调阻尼升降减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老年代步车、电动车、微型轿车等小型车市场需求旺盛,这类车型一般采用弹簧结合减震器的减震系统或未采用任何减震系统。
[0003]采用传统空气减震、弹簧减震相比具有以下缺点:1、现有空气减震系统多搭载在高档车上,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不适用老年代步车、电动车、微型轿车等这类低端车型;2、弹簧减震系统无法实现底盘高度升降可调,不便于老年人、儿童上下车以及车辆通过性;3、弹簧减震系统压缩阻尼、回弹阻尼固定,乘坐舒适度较差;4、老年代步车、电动车、微型轿车等车型一般轴距、轮距较窄,容易发生侧翻事故。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气动可调阻尼升降减震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气动可调阻尼升降减震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驾驶舒适度较差的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气动可调阻尼升降减震系统,包括气源、调节装置、减震气筒和电控单元,所述气源包括气泵、储气罐、干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动可调阻尼升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调节装置、减震气筒和电控单元,所述气源包括气泵(2)、储气罐(1)、干燥器(5)、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安全阀(8),所述储气罐(1)的内部通过第一气管(3)与气泵(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储气罐(1)的内部通过第二气管(4)与干燥器(5)的顶端口连接,所述干燥器(5)的底端与第三气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气管(6)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安全阀(8);所述第三气管(6)的末端通过多通管(9)连接有若干个调节装置,若干个所述调节装置均连接有减震气筒,所述减震气筒上安装有桶杆长度传感器(36);所述电控单元与气泵(2)、第一压力传感器(7)、桶杆长度传感器(36)和调节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可调阻尼升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二电磁阀(37)、气囊(11)、第二压力传感器(13)、第一单向阀(16)、第一电动调节阀(18)、第二单向阀(22)、第二电动调节阀(24)、第一电磁阀(27)和消声器(29),所述第二电磁阀(37)的一端通过第四气管(10)与多通管(9)的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37)的另一端与气囊(11)底部连通安装,所述气囊(11)的顶部与第五气管(12)的一端连通安装,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3)安装在第五气管(12)的管壁上,所述第五气管(1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14)连接有第六气管(15)和第九气管(21),所述第六气管(15)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6),所述第一单向阀(16)的末端通过第七气管(17)与第一电动调节阀(18)连接,所述第九气管(21)的末端与第二单向阀(22)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22)通过第十气管(23)与第二电动调节阀(24)连接,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18)的末端和第二电动调节阀(24)的末端分别连接有第八气管(19)和第十一气管(25),所述第八气管(19)末端和第十一气管(25)末端均连接至四通管(20)的两个端口上,所述四通管(20)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有第十二气管(26)和第十四气管(30),所述第十二气管(2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旭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