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863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至少包括:框架结构和上料运动机构;框架结构至少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设有第一滑轨,第二纵梁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二滑轨;上料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和旋转梁,第一横梁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一竖梁与第一横梁上的第三滑轨滑动连接,且第一竖梁与第三滑轨均垂直于第一横梁,第二竖梁与第一横梁上的第四滑轨滑动连接,且第二竖梁与第四滑轨均垂直于第一横梁;旋转梁与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底端连接,且旋转梁与第一横梁平行,旋转梁上设有多个铜壳插取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铜壳自动批量上料,上料精度和稳定性高。上料精度和稳定性高。上料精度和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表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水表是流量测量领域中使用量大面种规格较多的计量仪表之一,在供排水流量计算、水费贸易结算、能源计量和工农业用水过程控制等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水表的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铜壳的上料,现有的方式为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挨个上料,工作效率低,无法实现铜壳的快速批量精准上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实现了自动化的铜壳自动批量上料,上料精度和稳定性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至少包括:框架结构和上料运动机构;
[0008]框架结构至少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设有第一滑轨,第二纵梁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二滑轨;
[0009]上料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和旋转梁,第一横梁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0010]第一竖梁与第一横梁上的第三滑轨滑动连接,且第一竖梁与第三滑轨均垂直于第一横梁,第二竖梁与第一横梁上的第四滑轨滑动连接,且第二竖梁与第四滑轨均垂直于第一横梁;
[0011]旋转梁与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底端连接,且旋转梁与第一横梁平行,旋转梁上设有多个铜壳插取件
[0012]进一步的,上料运动机构还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的传送带依次经过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第七带轮、第八带轮、第九带轮、第十带轮后与从动轮连接;
[0013]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八带轮、第九带轮、第十带轮均设置在第一横梁上,第五带轮设置在第三滑轨上,第六带轮设置在第四滑轨上,第四带轮设置在第一竖梁上,第七带轮设置在第二竖梁上。
[0014]进一步的,第四带轮和第五带轮之间的连线与第六带轮和第七带轮之间的连线平行。
[0015]进一步的,第一带轮和第六带轮对称设置,第二带轮和第七带轮对称设置,第三带轮和第八带轮对称设置,第四带轮和第九带轮对称设置,第五带轮和第十带轮对称设置。
[0016]进一步的,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
[0017]进一步的,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轮连接。
[0018]进一步的,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梁连接。
[0019]进一步的,旋转梁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铜壳插取件。
[0020]进一步的,所述铜壳插取件为多个端部带有凸起的杆件。
[0021]进一步的,框架结构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或者正方体框架结构。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技术所述的铜壳自动上料装置,通过多个伺服电机的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的铜壳自动批量上料,上料精度和稳定性高。
[0024]2、本技术所述的铜壳自动上料装置,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多个带轮的配合,实现了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同时稳定上升或者下降,保证了铜壳上料的稳定性。
[0025]3、本技术所述的铜壳自动上料装置,旋转梁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铜壳插取件,能够同时实现多个铜壳的自动化上料,极大的提高了水表装配效率。
[0026]本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壳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运动机构示意图。
[0030]其中,1、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3、第一横梁;4、第一竖梁;5、第二竖梁;6、第三滑轨;7、第四滑轨;8、主动轮;9、从动轮; 10、第一带轮;11、第二带轮;12、第三带轮;13、第四带轮;14、第五带轮;15、第六带轮;16、第七带轮;17、第八带轮;18、第九带轮;19、第十带轮;20、旋转梁;21、铜壳插取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4]在本技术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技术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本技术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至少包括:框架结构和上料运动机构;
[0039]框架结构至少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第一纵梁 1设有第一滑轨,第二纵梁2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二滑轨;
[0040]上料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横梁3、第一竖梁4、第二竖梁5和旋转梁 20,第一横梁3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0041]第一竖梁4与第一横梁上的第三滑轨6滑动连接,且第一竖梁4与第三滑轨6均垂直于第一横梁3,第二竖梁5与第一横梁3上的第四滑轨 7滑动连接,且第二竖梁5与第四滑轨7均垂直于第一横梁3;
[0042]旋转梁20与第一竖梁4和第二竖梁5的底端连接,且旋转梁20与第一横梁3平行,旋转梁20上设有多个铜壳插取件21。
[0043]本实施例中,上料运动机构还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8和从动轮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壳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框架结构和上料运动机构;框架结构至少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设有第一滑轨,第二纵梁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二滑轨;上料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和旋转梁,第一横梁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一竖梁与第一横梁上的第三滑轨滑动连接,且第一竖梁与第三滑轨均垂直于第一横梁,第二竖梁与第一横梁上的第四滑轨滑动连接,且第二竖梁与第四滑轨均垂直于第一横梁;旋转梁与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底端连接,且旋转梁与第一横梁平行,旋转梁上设有多个铜壳插取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壳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料运动机构还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的传送带依次经过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第七带轮、第八带轮、第九带轮、第十带轮后与从动轮连接;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八带轮、第九带轮、第十带轮均设置在第一横梁上,第五带轮设置在第三滑轨上,第六带轮设置在第四滑轨上,第四带轮设置在第一竖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渝宗绍国高峰蔡春亮马世敬杨明静都骞申会芳肖成斌乔新晓骆兆松刘柯冯常刚李三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厚德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