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029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包括:获取绕线信息;将器件区域划分成器件网格和区域网格;获取所述区域网格的信息;分区域网格创建待绕线网络的绕线路径。在绕线时考虑电阻敏感,能满足到所需场景下的绕线需求,有利于提高绕线成功率,优化设计。优化设计。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设计和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进入了超深亚微米时代,这样使得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元器件可以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上,复杂度急剧上升,而对于版图中的布线方法由人工设计布线方法早已无法满足集成电路设计的需要,计算机自动布线已经在版图设计布线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设计布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功能的实现和电气性能的优劣。而布线的算法对于布线的速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能够设计出所需要时间空间更少、复杂度更低、效率更高的算法成为了半导体计算机辅助设计所面临的巨大问题。针对于详细布线,传统的平面布线算法比较常见的方法有:李氏迷宫绕线算法(Lee

s Maze Routing Algorithm):该绕线算法是一种单网络绕线算法;首先将绕线平面划分为大小一致的均匀网格,从起始网格开始,设置其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相邻网格,并且未被占用的4个网格的代价值,迭代这一步骤,代价值按照升序增加,最终搜索到目标网格,从目标网格回溯到起始网格,从而得到最短路径。该算法对于单网络绕线效果较好,但存在效率低、存储需求大的问题。
[0003]顺序绕线算法(Sequential Routing):该算法是一种多网络绕线算法;首先设置待绕线网络的绕线顺序,按照顺序对待绕线网络进行绕线,当一个网络完成绕线,则更新全局绕线资源的拥塞度,这会导致后续待绕线的网络被迫使用过拥塞的绕线资源。该绕线算法对于绕线的顺序异常敏感,通常会导致先绕线完成的网络影响到后绕线的网络。
[0004]由上可知,目前尚未有考虑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来应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这也非常不利于集成电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在本申请以下叙述中涉及的名词以及相关技术原理所有解释或定义仅是进行示例性而非限定性说明。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绕线信息,包括器件区域、焊盘区、待绕线器件和所有待绕线网络;其中,所述待绕线器件在所述器件区域内;所述焊盘区内有若干焊盘,且所述焊盘区一侧边与器件区域的一侧边共边;所述待绕线网络包括待绕线连接的焊盘和引脚,所述引脚在所述待绕线器件上;预设绕线宽度和绕线间隔;步骤S2.将器件区域划分成器件网格和区域网格,所述区域网格包括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第一网格内的引脚数量为该待绕线器件的引脚数量);所述器件网格是将待绕线器件的位置区域扩展后生成的网格;所述第一网格是在所述器件网格和焊盘区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得到的网格;所述第二网格是器件区域中除器件网格和第一网格之外的区域创建的网
格;步骤S3.获取所述区域网格的信息,包括:绕线需经过所述区域网格的待绕线网络,及所述区域网格中的绕线空间;根据所述绕线空间、绕线需经过所述区域网格的待绕线网络的数量,分别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步骤S4.分区域网格创建待绕线网络的绕线路径,包括:在与待绕线网络中的焊盘相连的区域网格中,创建与所述焊盘相连的起点结构块;在与待绕线网络中的引脚相连的第一网格中,创建与所述引脚相连的终点结构块;在所述起点结构块和终点结构块之间创建若干中间结构块,中间结构块的宽度根据其所在的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设置,完成该待绕线网络包括起点结构块、中间结构块和终点结构块的绕线路径。
[0007]具体情况中,步骤S2中是根据所述步骤S1中预设的绕线宽度和绕线间隔,以及所述待绕线器件的引脚数量进行扩展。
[0008]其中,将待绕线器件的位置区域扩展生成所述器件网格的过程具体是:待绕线器件的位置区域记为(x1,y1,x2,y2),其中,(x1,y1)、(x2,y2)分别是所述待绕线器件的左下角坐标和右上角坐标;所述待绕线器件的引脚数量记为k;所述步骤S1中预设的绕线宽度记为width,绕线间隔记为space;将扩展后的所述绕线器件的器件网格记为(dx1,dy1,dx2,dy2);则dx1=x1-(k+1)
×
(width+space);dx2=x2+(k+1)
×
(width+space);dy1=y1-(2
×
k+1)
×
(width+space);dy2=y2+(2
×
k+1)
×
(width+space)。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网格是器件网格和焊盘区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的矩形网格,第一网格的两条相对的边中,一条边与该器件网格的边重叠且长度相等,另一条边与所述焊盘区的边重叠。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网格是指:相邻两个第一网格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的网格或最靠近器件区域边缘的第一网格与器件区域边缘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的网格。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S3中,遍历所有待绕线网络,根据待绕线网络中的引脚、焊盘与所述区域网格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所述区域网格的信息获取。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S3中,计算所述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是通过公式:;其中:mesh_width表示所述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zx2-zx1)的结果是区域网格在沿着待绕线网络路径走向的方向上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值;space表示所述步骤S1中预设的绕线间隔;n表示绕线需经过所述区域网格的待绕线网络的数量。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起点结构块包括第一起点结构块和第二起点结构块;所述第一起点结构块与焊盘相连,第一起点结构块的长度根据该待绕线网络(即该起点结构块所属的待绕线网络)在该起点结构块所处区域网格中绕线的顺序和该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设置;所述第一起点结构块的宽度根据所述焊盘的出引脚边的长度设置;所述第二起点结构块与所述第一起点结构块相连;第二起点结构块的长度根据第一起点结构块沿着该待绕线网络的绕线路径走向到该起点结构块所处区域网格边缘的距离设置;第二起点结构块的宽度根据该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设置。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终点结构块包括第一终点结构块和第二终点结构块;所述第一终点结构块与引脚相连,第一终点结构块的长度根据该待绕线网络在该终点结构块所处第一网格中绕线的顺序和该第一网格的绕线宽度设置;第一终点结构块的宽度根据所述引脚
的出引脚边的长度设置;所述第二终点结构块与所述第一终点结构块相连,第二终点结构块的长度根据第一终点结构块沿着该待绕线网络的绕线路径走向到该待绕线器件的位置区域边缘延长线的距离设置;第二终点结构块的宽度根据该第一网格的绕线宽度设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S4中,完成所有起点结构块和终点结构块的创建后,根据待绕线网络的焊盘和引脚信息,进行该待绕线网络的起点结构块和终点结构块的获取和匹配。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S4中,创建若干中间结构块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获取绕线信息,包括器件区域、焊盘区、待绕线器件和所有待绕线网络;其中,所述待绕线器件在所述器件区域内;所述焊盘区内有若干焊盘,且所述焊盘区一侧边与器件区域的一侧边共边;所述待绕线网络包括待绕线连接的焊盘和引脚,所述引脚在所述待绕线器件上;预设绕线宽度和绕线间隔;步骤S2.将器件区域划分成器件网格和区域网格,所述区域网格包括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所述器件网格是将待绕线器件的位置区域扩展后生成的网格;所述第一网格是在所述器件网格和焊盘区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得到的网格;所述第二网格是器件区域中除器件网格和第一网格之外的区域创建的网格;步骤S3.获取所述区域网格的信息,包括:绕线需经过所述区域网格的待绕线网络,及所述区域网格中的绕线空间;根据所述绕线空间、绕线需经过所述区域网格的待绕线网络的数量,分别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步骤S4.分区域网格创建待绕线网络的绕线路径,包括:在与待绕线网络中的焊盘相连的区域网格中,创建与所述焊盘相连的起点结构块;在与待绕线网络中的引脚相连的第一网格中,创建与所述引脚相连的终点结构块;在所述起点结构块和终点结构块之间创建若干中间结构块,中间结构块的宽度根据其所在的区域网格的绕线宽度设置,完成该待绕线网络包括起点结构块、中间结构块和终点结构块的绕线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是根据所述步骤S1中预设的绕线宽度和绕线间隔,以及所述待绕线器件的引脚数量进行扩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绕线器件的位置区域扩展生成所述器件网格的过程具体是:待绕线器件的位置区域记为(x1,y1,x2,y2),其中,(x1,y1)、(x2,y2)分别是所述待绕线器件的左下角坐标和右上角坐标;所述待绕线器件的引脚数量记为k;所述步骤S1中预设的绕线宽度记为width,绕线间隔记为space;将扩展后的所述绕线器件的器件网格记为(dx1,dy1,dx2,dy2);则dx1=x1-(k+1)
×
(width+space);dx2=x2+(k+1)
×
(width+space);dy1=y1-(2
×
k+1)
×
(width+space);dy2=y2+(2
×
k+1)
×
(width+spac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是器件网格和焊盘区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的矩形网格,第一网格的两条相对的边中,一条边与该器件网格的边重叠且长度相等,另一条边与所述焊盘区的边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是指:相邻两个第一网格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的网格或最靠近器件区域边缘的第一网格与器件区域边缘之间的器件区域创建的网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阻敏感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遍历所有待绕线网络,根据待绕线网络中的引脚、焊盘与所述区域网格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所述区域网格的信息获取。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康鹏彭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