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胺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9922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磺酰胺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AhR抑制剂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对AhR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且具有更好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性能和更低的毒副作用。代动力学性能和更低的毒副作用。代动力学性能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磺酰胺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磺酰胺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芳基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过程的调控,包括细胞增殖、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等。AhR可以通过与各种调控和信号蛋白相互作用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包括PAS异二聚体伴侣ARNT(芳烃受体核转运蛋白)、伴侣和免疫样蛋白(例如HSP90)、AIP(芳烃受体

相互作用蛋白)、p23、CK2(酪蛋白激酶

2)、PKC(蛋白激酶

C)等。另外,AhR还与激素受体、低氧、NF

KappaB、Rb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等有相互作用。研究发现AhR在肺癌、结直肠癌及头颈部鳞癌等多种肿瘤中观察到AhR的高表达,而且在肿瘤微环境中能对免疫抑制的调节起到关键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持续活化的小鼠会自发性的产生肿瘤。
[0003]AhR在免疫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通式(I)结构的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合物或前药:式中:X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C2‑
C6亚烷基、C3‑
C
10
亚环烷基、4

10元亚杂环基、C1‑
C6亚烷基C3‑
C
10
亚环烷基或C1‑
C6亚烷基4

10元亚杂环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Y选自:NH或NR4,其中,R4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或4

6元杂环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Z选自:O、NH、NCN、NR9,其中,R9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C1‑
C6烷基、C3‑
C8环烷基、4

10元杂环基、C6‑
C
14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U选自:N或CR
10
,其中,R
10
选自:H、D或卤素;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NH2、NR
11
R
11
'、C1‑
C6烷基、C3‑
C
10
环烷基、4

10元杂环基、C6‑
C
14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R
11
和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H、C1‑
C6烷基、C3‑
C
10
环烷基、4

10元杂环基、C6‑
C
14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且R
11
和R
11
'不同时为H,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R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氘、卤素、氰基、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C6‑
C
14
芳基、5

14元杂芳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R5、R6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氘、卤素、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4

6元杂环基、氰基、酯基、胺基、酰胺基、磺酰胺基或脲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R7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氘、卤素、CF3、CHF2、OCF3、OCHF2、C1‑
C6烷基、C3‑
C8环烷基、4

10元杂环基、C6‑
C
14
芳基、5

14元杂芳基、氰基、酯基、胺基、酰胺基、磺酰胺基或脲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Ra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氘、C1‑
C
18
烷基、氘代C1‑
C
18
烷基、卤代C1‑
C
18
烷基、卤代C1‑
C
18
烷基羟基、C3‑
C
20
环烷基、C1‑
C
18
烷氧基、氘代C1‑
C
18
烷氧基、卤代C1‑
C
18
烷氧基、C6‑
C
14
芳基、5

14元杂芳基、4

20元杂环基、卤素、硝基、羟基、氰基、酯基、胺基、酰胺基、磺酰胺基或脲基,其中,Ra中所述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氘、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4

6元杂环基、卤素、硝基、羟基、氰基、酯基、胺基、酰胺基、磺酰胺基或脲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式(I)结构的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合物或前药,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通式(II)所示结构:
其中,X、Y、Z、R1、R2、R3、R5、R6、R7、R8和R
10
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式(I)结构的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合物或前药,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通式(III)所示结构:其中,X、Y、R1、R2、R3、R5、R6、R7、R8和R
10
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式(I)结构的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合物或前药,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式IV所示结构:其中,X、R1、R2、R3、R5、R6、R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彬华崔大为刘连军庞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泽璟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