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充电机构、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68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定位充电机构、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通过导向部与联动机构,在无人设备未精确停置在充电区域时,导向部能够通过与无人设备上的支撑部导向配合,让无人设备导向移动至充电区域中,从而让无人设备抵触抵压部,并通过与抵压部联动的联动部驱动充电器,完成对无人设备的充电。从而降低对无人设备在停置过程中的定位精度要求,让无人设备停置过程耗时更短,进而提高无人设备的充电效率,在无人设备驶离充电区域后,联动部能带动充电器朝远离无人设备的方向运动,让充电器能够被保护,避免外部物体或停置过程中的无人设备与充电器之间发生接触,提高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的安全性。提高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的安全性。提高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充电机构、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定位充电机构、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设备,是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组合导航、信息融合、自动控制和体系结构等众多高技术于一体的设备。
[0003]无人设备以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飞行器,其可以空气中(例如,定翼飞机、旋翼飞机,或既没有定翼也没有旋翼的飞机)、陆地上(例如,汽车)等环境下移动。而无人设备一般采用电池作为其动力系统的的动力源,因此,电池的容量是无人设备续航能力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由于电池容量有限,每当电池电量耗尽,则需要对无人设备进行电池更换或充电。
[0004]现有实现无人设备自动远程作业的解决方案是为无人设备配置充电站,使无人设备可通过充电站进行自动充电,完成电量补给后再根据预先规划的作业路线自动进行作业,无人设备的电量补给方式主要包括置换电池、接触式充电和非接触式充电。
[0005]在无人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人工操作协助,无人设备需要精确地停置在充电站的充电区域中,充电区域中的充电装置方可与无人设备进行电性连接以对其进行充电,这对无人设备和充电站的软硬件要求高,需要通过增加设备的复杂度来提升操作精细度和定位精确度。
[0006]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确的充电装置以供无人设备停置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充电机构,解决无人设备在停置方位存在偏差时,难以实现对无人设备进行充电的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停放平台,降低无人设备在停机平台上的定位精度要求,提高无人设备的充电效率。
[0009]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停放系统,通过设置在无人设备上的支撑部,让导向部更容易地对无人设备的停置方位进行导向,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10]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位充电机构,包括支撑板,限定有充电区域;导向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并环绕设置于所述充电区域的周部,用于将停置于导向部上的待充电设备导向移动至所述充电区域中;充电器;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充电区域,包括相互连接的联动部和抵压部,所述联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充电器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运动;当所述充电区域停置有待充电设备时,所述联动机构处于充电位置,待充电设备与所述抵压部相抵触,以使所述联动部带动所述充电器靠近待充电设备并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当待充电设备未停置于
所述充电区域时,所述联动机构处于待命位置,所述抵压部未被待充电设备所抵触,以使所述联动部与所述充电器恢复至初始状态。
[0012]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包括基座,内部中空形成安装腔,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开口;电池,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充电器电性连接;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如上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并覆盖于所述开口。
[0014]为达上述目的之三,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5]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停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待充电设备,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待充电设备;当所述待充电设备未完全停置于所述充电区域,且所述支撑部置于所述导向部时,所述导向部用于对所述支撑部进行导向,以将所述待充电设备导向至完全停置于所述充电区域中的位置;所述待充电设备还设置有充电部,当所述联动机构处于充电位置时,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定位充电机构,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导向部,让导向部环绕设置限定出充电区域,使无人设备在进入充电区域进行充电时,即使没有完全精确地停置在相应的充电区域内,位于充电区域周部的导向部也会将待充电的无人设备朝充电区域中导向移动,通过导向部对无人设备从物理上协助其停置导向,从而降低对无人设备在停置过程中的定位精度要求,让无人设备停置过程耗时更短,进而提高无人设备的充电效率;
[0017]当待充电的无人设备完全停置在充电区域内时,无人设备通过抵触联动机构的抵压部,使联动部带动充电器对无人设备进行充电,确保待充电的无人设备与充电器之间实现精确的电性连接;而在无人设备充电完毕需要进行下一轮的作业时,无人设备离开充电区域并与抵压部分离,以使联动部与充电器恢复至初始状态,这样,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在待命状态下,以及在无人设备停置过程中,充电器就能够被保护,避免外部物体或停置过程中的无人设备与充电器之间发生接触,提高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及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设备停放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设备停放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飞行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设备停放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省略仓盖);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设备停放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省略仓盖);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设备停放平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设备停放系统侧视图(省略基座);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座、充电器及联动机构装配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翘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座与充电器装配结构剖面视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座、充电器及联动机构装配结构二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座、充电器及联动机构装配结构二的剖面图。
[0031]图中:10、支撑板;11、充电区域;12、导向部;13、充电孔;14、触发孔;20、联动机构;21、联动部;22、抵压部;23、翘杆;231、折板;232、抵顶头;24、安装座;241、枢转部;2411、枢转板;30、充电器;31、第三弹性复位件;32、转接件;40、支撑座;41、活动空间;42、第一活动口;43、第二活动口;44、导向筒;441、导向孔;45、导向板;46、导向柱;461、限位板;47、第二弹性复位件;48、导轨;49、滑块;50、基座;51、安装腔; 52、开口;53、电池;54、仓盖;541、光伏板;55、容置腔;56、支撑脚; 60、无人飞行器;61、支撑部;62、充电部;63、机身;64、机臂;641、主臂;642、支臂;643、固定座;65、脚架;66、动力组件;67、电源;6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0),限定有充电区域(11);导向部(1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并环绕设置于所述充电区域(11)的周部,用于将停置于导向部(12)上的待充电设备导向移动至所述充电区域(11)中;充电器(30);联动机构(20),设置于所述充电区域(11),包括相互连接的联动部(21)和抵压部(22),所述联动部(21)用于带动所述充电器(30)相对于所述支撑板(10)运动;当所述充电区域(11)停置有待充电设备时,所述联动机构(20)处于充电位置,待充电设备与所述抵压部(22)相抵触,以使所述联动部(21)带动所述充电器(30)靠近待充电设备并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当待充电设备未停置于所述充电区域(11)时,所述联动机构(20)处于待命位置,所述抵压部(22)未被待充电设备所抵触,所述联动部(21)与所述充电器(30)恢复至初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设置有充电孔(13)和触发孔(14),所述联动机构(2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的下部并位于所述充电孔(13)与所述触发孔(14)之间;所述抵压部(22)与所述触发孔(14)相对设置,以使所述抵压部(22)至少部分可从所述触发孔(14)中伸出所述支撑板(10),或使待充电设备可通过所述触发孔(14)抵触所述抵压部(22);所述充电器(30)与所述充电孔(13)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充电器(30)可根据所述联动机构(20)的位置状态伸出或缩入所述充电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20),包括:翘杆(23),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板(10)摆转,位于所述翘杆(23)摆转轴心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所述联动部(21)以及所述抵压部(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座(24),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0),一侧延伸有枢转部(241)并通过所述枢转部(241)与所述翘杆(23)枢转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20)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或所述导向部(12)的开关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的执行机构,所述开关与所述执行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形成所述抵压部(22),所述执行机构的输出端形成所述联动部(21);当所述充电区域(11)停置有待充电设备时,所述开关与所述执行机构导通,以使所述充电器(30)通过所述执行机构的驱动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当待充电设备未停置于所述充电区域(11)时,所述开关与所述执行机构断连,以使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充电器(30)恢复至初始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20)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缸筒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形成所述抵压部(22),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形成所述联动部(21),所述第二气缸的缸筒与其活塞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联动机构(20)处于充电位置时,待充电设备对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回缩,驱使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从其缸筒伸出并带动所述充电器(30)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联动机构(20)处于待命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
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回缩,从而带动所述充电器(30)脱离待充电设备,以让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重新从其缸筒内伸出。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40),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0),其中空形成有活动空间(41),所述支撑座(40)的上侧开设有连通所述活动空间(41)的第一活动口(42),所述充电器(30)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41),所述充电器(30)可从所述第一活动口(42)伸出所述支撑座(40);处于充电位置的所述充电器(30)的水平高度大于处于待命位置的所述充电器(30)的水平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0)的下侧还开设有连通所述活动空间(41)的第二活动口(43),所述充电器(30)可在第一活动口(42)和所述第二活动口(43)之间往复运动;所述联动机构(20)处于充电位置时,所述联动部(21)靠近所述第二活动口(43)以驱动所述充电器(30)朝所述第一活动口(42)方向移动,所述联动机构(20)处于待命位置时,所述联动部(21)远离所述第二活动口(43),以使所述充电器(30)朝所述第二活动口(43)方向移动复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充电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杰王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