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锥、车辆的排气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04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端锥、车辆的排气系统和车辆,所述后端锥包括:端锥本体,端锥本体内形成有气流腔,端锥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与气流腔连通;导向管,导向管内形成有通气通道,导向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通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导向管的进气口所在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口伸入气流腔内并与端锥本体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端锥,通过设置将导气管的进气口所在的一端穿过端锥本体的第二接口并伸入气流腔内,制作工艺可行,增加了排气的流畅性,使得气流偏心率和均匀性均满足设计标准,避免了端锥本体受高温气流不均匀冲击焊缝局部开裂,导致连接失效漏气,满足后端锥最低点布置要求,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端锥、车辆的排气系统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排气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后端锥、车辆的排气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排放要求的日益严苛,混合动力汽车及节能动力电气化发展,整车前舱布置越来越紧凑,排气系统布置空间随之越来越小,催化转化器后端锥作为连接催化转化器分总成与出气管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导流,保证尾气顺畅导出至出气管,无漏气、断裂等风险。
[000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尾气经前催进气法兰导入排气系统,流经催化转化器分总成后由催化转化器后端锥导出至出气管,为保证国六排放,催化转化器分总成采用三元催化转化器(TWC)与颗粒捕集器(GPF)耦合封装,催化转化器分总成的加长导致Z向长度增加的同时X向减短,甚至出现催化转化器分总成出气端与出气管进气端平齐(Z1=0mm),甚至低于出气管(如图1所示,Z1>0mm)的情况。
[0004]现有催化转化器后端锥,多采用一体冲压结构或左右半壳焊接结,对Z向及X向布置空间要求较高(催化转化器分总成出气端高于出气管进气端),为保证催化转化器后端锥连接耐久性的同时保证气流导出均匀顺畅,端锥形面布置及工艺可行性是关键。
[0005]现有设计结构无法满足整车周边保安防灾要求,与周边件间隙≥30mm,如图1所示,Z2尺寸较小,催化转化器分总成出气端低于出气管进气端,现有端锥无法满足最低点布置要求;按照传统催化转化器后端锥形状布置后,导出气流偏心率及均匀性差,均匀性系数在0.8

0.9之间,偏心率0.95,不满足设计标准要求。端锥受高温气流不均匀冲击焊缝局部易开裂,导致连接失效,漏气、排放超标、寿命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后端锥,所述后端锥结构简单,制作工艺可行。
[000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端锥的车辆的排气系统。
[000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排气系统的车辆。
[000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后端锥,所述后端锥用于连接催化转化器的出气端,所述后端锥包括:端锥本体,所述端锥本体内形成有气流腔,所述端锥本体上形成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与所述气流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形成于所述端锥本体的顶部用于与所述出气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口形成于所述端锥本体的侧壁;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内形成有通气通道,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导向管的所述进气口所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接口伸入所述气流腔内并与所述端锥本体固定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后端锥,通过设置将导气管的进气口所在的一端穿过端锥本体
的第二接口并伸入气流腔内,制作工艺可行,防止了催化转化器内产生涡流,增加了排气的流畅性,使得气流偏心率和均匀性均满足设计标准(均匀性系数在>0.9,偏心率<0.7),避免了端锥本体受高温气流不均匀冲击焊缝局部开裂,导致连接失效漏气,结构设计巧妙,满足了后端锥最低点布置的要求,使用寿命长,并且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水平延伸,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伸入所述气流腔内;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背离所述端锥本体向上倾斜延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或长圆形,和/或,在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段为横截面不变的直管。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a与所述气流腔在水平方向的最大径向尺寸b之间满足:a≥0.5b。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在所述导向管周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半管在所述导向管周向上的两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半管与所述第二半管配合限定出所述通气通道。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焊接连接,所述端锥本体与所述导向管焊接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锥本体的顶部敞开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接口,在从上往下的方向上,所述气流腔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气流腔的内壁形成为向下凹陷的弧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的周沿形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沿所述第二接口的周向延伸为环形。
[00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的排气系统,包括:催化转化器,催化转化器具有出气端和进气端;前端锥,前端锥与进气端相连;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端锥,后端锥的第一接口连接出气端。
[0019]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排气系统,通过设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单锥,保证了制作工艺的可行性,防止了催化转化器内产生涡流,增加了排气的流畅性,使得气流偏心率和均匀性均满足设计标准,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0]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的车辆的排气系统。
[0021]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车辆的排气系统,提高了车辆的产品性能和质量,使得车辆的内部空间设计更合理,结构更紧凑,且经济可靠。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排气系统的示意图;
[0025]图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端锥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所示的后端锥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中所示的后端锥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2中所示的后端锥的截面图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排气系统;
[0031]1、后端锥;101、端锥本体;1011、第一接口;1012、第二接口;
[0032]1013、气流腔;1014、翻边;
[0033]102、导向管;1021、第一管段;1022、第二管段;
[0034]1023、第一半管;1024、第二半管;
[0035]1025、进气口;1026、出气口;1027、通气通道;
[0036]2、催化转化器;201、出气端;202、进气端;
[0037]3、出气管;4、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端锥,所述后端锥用于连接催化转化器的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锥包括:端锥本体,所述端锥本体内形成有气流腔,所述端锥本体上形成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与所述气流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形成于所述端锥本体的顶部用于与所述出气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口形成于所述端锥本体的侧壁;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内形成有通气通道,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导向管的所述进气口所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接口伸入所述气流腔内并与所述端锥本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水平延伸,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伸入所述气流腔内;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背离所述端锥本体向上倾斜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或长圆形,和/或,在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段为横截面不变的直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a与所述气流腔在水平方向的最大径向尺寸b之间满足:a≥0.5b。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颖青刘学男王永超马江丰申路军陈永卫管艳艳王金东郭广林
申请(专利权)人: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